GPS观测相关论文
为了将验潮站得到的海平面变化信息与验潮站所在陆地垂直运动分离开来 ,获得海平面变化的绝对信息 ,在我国沿海 5个验潮站建立了一......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国家“九五”期间建设的重大科学工程,自1998年开始观测以来,获取了大量的地壳形变GPS观测资料和相对重......
文中以东昆仑断裂带周围分布的27个GPS站点的地壳运动速率矢量为约束,利用半无限弹性空间三维断裂位错模型,反演了东昆仑断裂、柴......
鲜水河断裂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现今运动最为强烈的活动构造,因历史上一系列大震(如1786年康定7级地震、1816年炉霍7级地震和1973年......
现代空载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大地测量学的观测手段、研究内容和范围,促进了地球动力学领域的研究.本文回顾过去近......
一、引言合肥市大房郢水库位于合肥市北郊四里河上游,大坝为均质土坝。为了解水库大坝运行时坝身变形情况,需对大坝进行变形观测。......
以隧道工程测量控制为例,详细介绍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长大隧道工程测量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指出采用GPS建立和布设隧道洞外复测测量控......
通过对天山中部地区连续多年的GPS观测分析,得到了该监测区相对欧亚板块的运动速度场及应变场分布情况。计算表明天山中部地区内部......
回顾了地壳形变观测工作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地壳形变观测手段、方法的变化,以及观测台网的布局,最后分析了测量误差。......
本文通过对GPS广域差分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采用单点布设/跟踪站联测方式布网,点间相对精度与同步观测基线基本一致的结论。......
综合利用1999—2013年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PS速度场与跨六盘山断裂布设的10个GPS连续站观测剖面,基于块体-位错模型,研究了......
针对 RINEX格式的 GPS观测数据文件 ,实现了利用 Huffm an算法进行数据压缩的软件编制并进行了成功的试验 ,数据压缩的比率在 44 %......
参考框架问题是利用 GPS观测资料得到位移场 ,进而分析地壳运动时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对目前框架问题的两种主要处理方法......
利用1991-2004年间的GPS资料和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计算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变形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1-2004年间中国大陆整体运......
山区中密集的障碍物影响了GPS观测 ,使其可选点位数量不能满足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本文研究用无定向导线完成对控制点的进一步加......
包括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简称张渤带)在内的首都圈区域是我国东部构造活动强烈地区之一,自有记载以来曾发生过M≥463的地震11次。......
研究区位于113.4°~122.2°E,36.5°~41.8°N范围,该区域北部在地质构造上位于燕山隆起带,西部是太行山隆起,东南部是冀渤拗陷。区......
真实的地震断层滑动模型(简称地震模型)和介质参数决定了同震变形影响方式和范围,同震变形对于认识和理解地震孕育的前兆信息具有重要......
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发布公告,珠穆朗玛峰高程新数据为8844.43米,原1975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从2005......
根据陕西省2001和2003年两期的GPS测站的观测资料,给出了鄂尔多斯块体南缘现今地壳水平应变场。结果表明,最大剪应变和面应变的高值......
本文基于日本GEONET的GPS观测资料,对日本2011年9.0级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形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9.0级地震使中国大陆出......
利用GPS连续观测站资料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地震前的面膨胀现象。选取了震中周边6个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资料......
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已有站点的基础上,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一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青藏高原东北缘断裂带的GPS测......
摘要:鄂尔多斯块体(下文简称块体)位于华北、华南和青藏板块的交接部位,其周缘边界上,均被新生代的剪切拉张断陷盆地或断裂围限。本文基......
采用各向同性弹性地球模型推导了地面位移场速率与地壳内任意点应力场变化的边界积分关系,同时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1999~2001年观测......
提出将工程测量中的平面应变花分析方法推广到地球球面上的广义应变花方法;并通过对已知位移和应变场的特例下的数值实验,比较常用......
结合内蒙古大青山煤炭勘查区GPS控制网建立的实例,从技术设计及控制网形设计、野外观测实施到外业数据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GPS资......
在分析GAMIT水汽解算方案特点的基础上,利用云南6站地基GPS水汽探测资料,进行了不同解算方案计算结果的分析,并与GPS探空资料的PWV......
利用中国大陆地区的GPS速度观测资料,通过2次插值计算,得到地应变率场。首先将GPS观测结果通过插值计算获得中国大陆及邻区均匀网......
鲜水河GPS监测网由18个沿鲜水河断裂带分布的点组成.1991年对该网进行了首次观测,1996和2000年进行了两期整网复测.本文利用该网19......
作为最重要的电离层参量之一,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可以通过当前广泛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信标进行观测.我们在我国北起......
在利用GPS观测计算地应变率中,应变率的误差分布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基于Monte Carlo技术,利用GPS观......
文中以石门子水库大坝变形监测为例,详细介绍了GPS观测中观测点遇到障碍物遮挡问题的处理及GPS观测后基线处理,并对GPS在石门子水......
重点报道了一种TEC伪距观测量的夜间抖动异常现象,分析了这种现象的观测特征,指出了夜间GPS伪距观测量的异常抖动,特别是日落后时......
利用1996-2003年期间GOES卫星耀斑观测资料和国际GPS观测网的GPS-TEC资料分析X级大耀斑事件引起的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的突......
2016年1月21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了M_S6.4地震,发震断裂为冷龙岭北侧断裂,震中位置与1986年门源6.4级地震相同。本文收集了本次地震......
根据陕西省 2 0 0 1和 2 0 0 2年两期的GPS测站的观测资料 ,给出了渭河盆地及周邻地区地壳运动速度场和该区现今地壳水平应变场 ,......
利用GPS观测资料进行大范围的垂直形变特征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网络工程基准站和基本站的GPS观测资料 ,绘制了中国大陆的垂......
根据GPS观测资料求出的水平地应变和由跨断层垂直形变计算出的速率强度累积率,研究了包头-大同地区1992~1995年、1995~1996年和1996~1......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 1999~ 2 0 0 2年渭河盆地及邻近地区GPS观测资料 ,以及陕西省地震局 2 0 0 1~ 2 0 0 2年的GPS观测资......
应用GPS技术来预计可降水量的方法相对来说精度较高,并且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可以进行全天候的观测,观测时间短、作业效率高,......
介绍了水电工程变形观测技术的发展、二滩拱坝变形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大坝变形观测的设计要点、变形观测的数据分析、垂线位置变......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1993、1999年GPS观测资料,给出了本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及视应变场分布图,提出了由位移观测值直接求解块体......
地球介质的黏度是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在考虑震后震源区介质物性变化的情况下,本文提出利用GPS观测的时间序列资料反演地......
就GPS高程转换进行研究,论述了GPS高程转换的过程及常用方法,特别对数学模型拟合法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对某地区GPS拟合高程与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