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主体性相关论文
文革结束后,文艺界急需摆脱“左”的错误观念,对于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呼吁异常强烈,文学主体性理论便应运而生.文学主体性理论标志着......
主体性问题是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汇聚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转型过程中一系列重要的线索,比如......
"文学主体性"是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与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文学创作方面,新时期初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
文学理论对主体性的思考即文学主体性。作为新时期伊始“人学”理论的延续,中国文学主体性理论在启蒙与现代、本土与西方之间经历了......
巴勃罗·聂鲁达是当代拉美文学史上一座高峰。其一生个性张扬,热烈抒发理想和希望,积极追求民主和进步,以浓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
本文以“生之意识”作为黄药眠文艺思想的立足点和落脚点,试图建构其具有“生之意识”特征的文艺思想体系。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
“文学主体性”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思潮。“文学主体性”理论的立足点是人道主义精神,旨在强调在文......
:2 0世纪 80年代关于文艺学方法论的讨论是新时期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步骤。这次讨论以 1985年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985年之前 ,......
文学主体性的建构与救赎是一个事关文学总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在社会诸领域的分化以及彼此关系的......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时期报告文学发生和完成了的第一次嬗变,呈现出诸多较之80年代前期完全不同的艺术新质.政治环境的宽松自由......
“文学主体性论争”集聚了中国当代文论变革的核心理论问题,对当代文论多元态势的启动和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囿于时代精神资源和......
"文革"主流文学遵循着"主题先行"的文学创作原则,导致了"文学主体性"的丧失.而在地下手抄本文学中"文学主体性"得到了回归,分别体......
"后期现代"(Late Modernity)是很多文化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使用的术语,用来描述当今(西方)社会.例如,哈贝马斯、吉登斯、吉......
面对20世纪90年代的新环境所表现出的不适应、知识分子自身的边缘化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是文学主体性理论于80年代末淡出而未能在90......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已经日益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当中,在这种环境下,导致作家、读者和作品之间关系发生微......
文学主体性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的转折点与里程碑。七八十年代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对文学创......
新时期,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一经提出就在文论界引发了论争,赞扬声与反对声此起彼伏,掀起了80年代中期的主体性热潮."文学主......
突出文艺主体性是左翼启蒙派显著的理论特征,也是其理论建构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在政治话语压抑美学话语、个人话语的特定时代情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香港诗坛并未因九七回归导致香港新诗主体性的消失和创作自由的失落,反而由于有“艺术发展局”的资助,诗刊、诗集......
本文重审科举制度与文学主体性在明末清初的复杂关系。制艺虽然通常被认为缺乏创作力,八股文里复制与个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微妙......
姚刘之争反映的是两代作家、学者对文艺理论问题基本看法的不同,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转换中出现的观念冲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姚雪......
"文学主体性"理论是刘再复文艺思想的基石。新时期历史语境中,刘再复文论研究在反对教条的机械反映论束缚、推动新时期文学发展和理......
【正】 随着当代意识的日益崛起,人们以深沉的目光审视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从以往沉痛的教训之中,深切地意识到许多旧有的文学......
人的主体性追求始终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价值维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性、主体意识、人道主义是何等光辉的字眼."人"的发现,"......
主体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关注和探究生成中的人的主体性的当下形态是当前思考文学活动中主体性问题的一种根本性要求。人的主体性......
期刊
自由与自觉是文学创作的"双翼"。网络文学"双翼"失衡表现为自由失度与自觉缺乏,具体表现在创作自由失度、网络接受失度、创作主体文学......
自然美与现实美及艺术与生活之间没有高低可比性,艺术并不比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有普遍性”,也不低于生活。......
刘再复运用心理学理论对创造主体性的内涵进行建构,提出创造主体的精神境界问题,认为“自我实现”是创造主体性(创造主体精神境界)的......
小说《通远门》以重庆方言、地域历史与地域元素符号建构了地域文学的主体性意义,但其表现出的语言阈限问题,地域、历史范式的固化......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呈现出活跃的态势。期间刘再复提出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也成为长期以来人们探讨的......
刘再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思想家,目前,学界对刘再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鲁迅研究”、“性格组合论”、“文学主体性”和“......
【正】 《文学评论》一九八五年第五期和一九八六年第六期先后分两期刊出了刘再复同志的文章《论文学的主体性》。文章认为,“文学......
上世纪80年代"人的重新发现"之后,表现人道主义、主体性等"冲破禁区"的理论形态和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此时期很多女作家代表性作品中的......
在詹姆逊和我的谈话中,他不止一次说过:不论我们多么想忽视历史,历史也不可能忘记我们。......
【正】 性格组合论和文学主体性的提出,使刘再复成了当今文坛上的一个大热点。刘再复的问题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本已沸扬的文艺大潮......
本文的研究目的不在于一般介绍20世纪后期文学思潮的基本内容,或对文学思潮予以史的考察,撰写出一部事无巨细、丰赡翔实的20世纪后期......
文学的主体性是文学赖以存在的基础 ,内在变化的依据 ,也是理解文学的关键所在。在外国文学的教学和普及中 ,亟待加强主体性的研究......
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具有相同的文学生态环境,都处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抑压之下,但比较发现,两者又具有不同的......
“文学主体性”是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与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文学创作方面,新时期初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
随着文学界对“文革”文学研究的日益升温,“文革”时期的手抄本文学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研究者一般仅限于其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