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相关论文
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以鲜明的唯物史观生动地叙述了明末清初农民军起义战争的过程,是一部体量巨大、内容丰富的史诗性作品。......
摘 要:文章发掘整理出姚雪垠散落在现代报纸上的佚文多篇,并作简要考释,进而谈及报纸文献与作家全集编纂的关系,以期对《姚雪垠全集》......
沈从文爱看书,也爱买书,家中藏书非常可观。他认为,学术乃天下公器,所以并没有把藏书当做个人私有品,而是乐意与更多的人分享。在西南联......
《新文学史料》推出一期“姚雪垠专辑”,计七篇文稿。它们视角不同、内容丰富,对于了解、研究姚雪垠大有裨益。尤其是吴永平先生的《......
姚雪垠写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五部的时候,已逾80岁高龄。那时,他握笔写字已变得困难,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写作。 姚雪垠的口述提纲......
文章发掘整理出姚雪垠散落在现代报纸上的佚文多篇,并作简要考释,进而谈及报纸文献与作家全集编纂的关系,以期对《姚雪垠全集》编......
中央电视台第3套节目曾在一台歌舞节目中,播放著名演员李琦和一位女演员合唱的一首东北民歌。其中有这样的歌词:“大姑娘美,大姑......
最近,拜读了姚雪垠先生《评》(《文汇月刊》八一年一至三期)一文,作者对一些学术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了郭老的错误,立意深刻,不囿......
毛泽东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续)陈晋三如果说,1、2月间的初春时节,大地的气候还有些暖寒不定的话,一进入阳春三月,杂花生树、生机勃勃的......
第二部黎明曲一初来北国出现在我人生道路第一站的是“欺诈”。马车跑出北平前门火车站,在得得的蹄声中,两分钟就把我送到正阳门......
1944年8月,战时陪都重庆的书报摊上多了一种新出的文艺月刊,刊名《微波》。版权页上的“编辑者”是微波社,实际上的编者是陈纪滢(1908~1......
一、本年谱收录之作品按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编次。专集、选集根据出版时间分别排列在当年单篇作品后,并在书名前加▲号。二、传主1......
笔者曾参加中国青年出版社《姚雪垠书系》(共22卷)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看到作家姚雪垠珍藏的一批名人书信,其中冯玉祥邀姚雪垠讲学相关......
邓州姚雪垠纪念馆陈列有沈从文致姚雪垠的一封书信,该信未见于《沈从文全集》,当为佚信。全信录如下: 雪垠兄: 月前函书,不曾作复......
(一) 有一次马克·吐温在著名画家惠斯勒的画室中参观时,伸手摸了一幅刚完成的油画,惠斯勒看见后生气地喊道:“当心,难道你看不......
2012年9月5日傍晚,黄裳先生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正在93岁的高龄上。他的离去让很多人忆念他。他给浙江留下了很多人文风景。 黄裳......
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人。1905年10月8日生,2004年2月5日因冠心病和尿毒症导致的多脏器衰竭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
本论文在讨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作品特色的基础上,依据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获奖的五部作品来阐明《李自成》的影响,主......
在新时期以来20多年范围内遴选的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五部获奖作品,《张居正》、《曾国藩》和《汴京风骚》均取材于封建......
前段时间看了姚雪垠所著的《李自成》。潼关大战后,李自成败退隐藏于商洛山中,身边只剩几百人,但他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且常与百姓......
黄道周(号“石斋”)是福建东山岛人,他是明末的一位著名书画家、理学家、爱国主义者。清代著名学者蔡世远将他“三比”古人,概括其不凡......
父亲姚雪垠于1999年辞世,九年后他的挚友、《李自成》的主要编辑江晓天先生也驾鹤西去,与父亲在“天国”相会。真是岁月无情,令人......
适逢姚雪垠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不禁让我想起关于姚雪垠及其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出版前前后后的一些事情,以及我与姚老、与《......
本上作家牵动图书市场rn湖北人对一句话感到非常自豪,叫做“惟楚有才”,其它方面可能不尽然,但是,就湖北涌现出的作家数量和质量上......
冬去春来,满目鲜花.三年前在那春雨潇潇的日子里,一代文学大师姚雪垠先生仙逝于首都复兴医院.那是一个与他寓所极近的医院,怎么也......
姚雪垠为了写,从青年时代就开始收集有关材料,用了几十年时间,积累了十五箱二万多张材料卡片.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互联网资源的爆......
1929年至1931年姚雪垠求学于河南大学。河大不仅给予他一个全新的视野,为他以后从事理论研究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给予他“深......
高有鹏是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也是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作家;其披荆斩棘,孜孜以求,著述甚丰,曾经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史》、《庙会与中......
姚雪垠是在五十岁以后为了写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而学写旧体诗的,因此很自然,他的一部分旧体诗属于所谓谈艺诗,即抒发或记述作......
也许有人不信,姚雪垠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竟然写了近半个世纪 !这在当代中国小说史上,似乎是个神话,但确是事实。悠悠 40余......
1996年开始收藏油画至今,十年,过境千帆。当初在中关村做电源产品的赵董事长俨然已经成为海纳百川的“人民收藏家”。京城收藏圈里,......
“笔阵驰驱六十载,功垂青史仰高岑.平生厚谊兼师友,晚岁书函泛古今.少作虚邀妙监赏,暮琴幸获子期心.手浇桃李千行绿,点缀春光满上......
1984年4月24日,贵州茅台酒厂的工作人员在北京访问了著名作家姚雪垠。姚老说起40年前在重庆时,他就听周恩来讲过茅台酒。周恩来那......
著名作家姚雪垠与梁雷烈士是河南邓县同乡。姚长梁一岁, 朋友们亲切地称梁为“阿雷”。20世纪30年代,两位进步青年建起诚挚友谊;此后......
“头疼膏药”“旱烟袋”“旧蓝布手巾”是姚雪垠的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中使用的一种道具,具有符号的意义。这些道具在塑造人......
1985年,刘再复提出“文学主体性”引起论争,姚雪垠应邀投入论争。但由于姚雪垠匆忙上阵,将学术论争政治化,对现实的严重误判等因素......
中原文坛上有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姚雪垠、张一弓的创作都遇到了政治对文学的召唤问题。为了不受政治的制约。姚雪垠创作的《李白成......
“如花似玉”的意思是像鲜花和美玉一样,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语见元·张寿卿《红梨花》三折:“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和我......
《李自成》后两卷第四、第五卷出版后至今未有评论,其实后两卷是这部史诗性长篇历史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走向最后的历史主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