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阁体相关论文
文章对2010年至2020年的明代台阁体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论述,从文学形态、文学体裁、文学演进、士风地域和政治生态五个方面予以系统梳......
作为明代受靖难之变牵连的群臣之一,程通一生忠孝正直,官至辽府长史。各史料记载其卒于永乐初,而据《贞白遗稿》中的内容可将其卒......
《皇明西江诗选》系明代江西地方诗选本,凡十卷,见刻于景泰六年,由时任江西巡抚韩雍首倡发起,按察副使韩阳、大理寺少卿李奎参与编......
陶安,元末明初理学文人代表之一。其诗文既不乏元明易代文人创作的整体倾向性,同时亦不失个人特色。本文以陶安诗文为主要研究对象......
清代郑板桥提出来的亦书写出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在中国,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一直到今天,二百多年过去了,在人们的文......
文章回顾了目前汉字文化圈所使用的各种汉字库的情况,认为在ISO10646-2000汉字字符集最新的扩展C之后,一般古籍用字大体可以得到解决......
邵宝(1460—1527年),字国贤,号泉斋,别号二泉居士,江苏无锡人。以德行诗文著称,时人誉之“文与行皆脱凡格……为世儒硕”。其书名......
姜立纲对书法天资过人,他不仅在书法的笔墨运行和字体的架构上有建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书法变成自我的修行,将自己的情感与书法......
与晚明文学研究学术著作的浩如烟海、研究状况的深入细致相比,明初文学的研究一直处在消索落寂的状态中。本文试图在明初最具影响的......
“景泰十子”是明朝景泰前后备受关注的一个诗人群体,他们从台阁体一统文坛的局面中抬起头,以高傲狂妄的姿态赢得世人侧目。他们的文......
【摘要】张掖大佛寺珍藏明代官版《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及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国内现存最为完整的佛经。这部佛经对我们研......
期刊
集中体现了王士稹神韵诗的独特构思、常用意象与创作心理.他的神韵诗具有蹈袭前人意象、缺乏艺术独创性的缺点;其创作心理虽不是无......
李东阳在任期间,本想与刘健、谢迁一同致仕抵制“八党”,结果却独留内阁;此后,他不与宦官刘瑾同流合污,却也多处妥协和奉承,他的这......
从书法史这个角度来说,明清书法一方面是走向萎靡不振,被“台阁体”和“馆阁体”约束下的文人,写着合乎节拍的“乌、光、方”的笔......
明初台阁体压抑了书法艺术的生命,到明中则有吴门书家起,力振台阁书风.晚明诸家中,因董其昌书名太重,复导致书风糜弱,而终未能一统......
胡广作为明朝前期重要的文人和政治人物,具有关键性的过渡地位,这些在他的诗文中都有所表现。他在治国理学系统的建立中起着奠基的......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
李昌祺虽身为明初"方面大臣",但他的创作并不囿于台阁体.其<运甓漫稿>中流露出浓郁的隐逸色彩和禅理思想,抒发了谪官的苦闷,游离于......
清康熙朝大学士陈廷敬,今存诗2670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陈廷敬是康熙诗坛的“燕许大手笔”。陈廷敬的诗多为台阁体,其总特点......
李东阳是明代前期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海内文宗,词林人杰。他不仅以诗文名世,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其《怀麓堂诗话......
明永乐至成化间“台阁体”占据主流文坛,台阁文人推崇“和平冲澹”、“春容典雅”风格,实际创作中亦能与其理想风格相照应。但台阁体......
“台阁体”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宋濂具有开风于先之功,“三杨”为典型代表。方孝孺作为宋濂的学生承前启后对“台阁体”流派的......
在明代文学思潮中,从景泰初到弘治末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发展一般都被人们忽略,但这段时期的文学发展是整个明代文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
以往研究多强调明初理学“存理灭欲”对诗歌发展的消极影响,而理学关注人的主体意识的一面被忽视。明代理学家薛瑄的诗歌重视自我......
“春容”之美,内涵有别:一是指声态美、音韵美,特别强调宏大雄健,如洪钟之铿然;二是指形态、仪态或神态美,基本特征是雍容安雅,纡徐谐美,《......
《四库全书总目》是古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尤其在明代诗文集的介绍和评价方面具有批评史的意义,它对明初台阁体的诗文作品评析......
曾遭“五四”新文化运动旗手鲁迅和新中国阶级斗争意识批判,被认为是为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帮忙帮闲、歌功颂德的明代台阁体,随着......
明清之对纸张的技术已有很大发展,纸张的品类、品质都有很大提升,笺纸作为高档的加工纸成为明清之时宫廷用纸的首选。本文试以纸张为......
“台阁体”诗文是明代前期的一种官方主流文学,其产生、流行的原因有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环境的影响,同时与提倡者本身的身份......
纵观明初书坛,风格单调,基本不出台阁体藩篱。明人《李梦阳等十三家行书屋舟篇》则表明了明初台阁体的消亡趋势,是作在明代的书法......
一书法对文学的影响由于历史的惯性,明初文化为元之余波。永乐年间,朱棣颇重文治,召文人墨客聚集朝廷编纂《永乐大典》。在书法上......
【正】 明自武宗登基,屑小用事以后,著名文臣,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李东阳在朝行迹开始引起人们注意。尤其是在二相(刘健、谢迁)......
金幼孜(1368-1431),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金幼孜早期在东宫讲学时曾上呈《春秋要旨》三卷,随帝北征时著有《北征录》......
胡广是明朝早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同时也是明代文学的代表,在台阁体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以胡广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