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篇相关论文
《劝学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不仅是一篇独具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更是我国古代心......
近期高二文科班阶段测试过程中有一道关于考察张之洞思想的选择题,有老师对该题中有关张之洞的主张以及试题选项提出了异议。笔者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是研究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一大重点问题。学过中国近代史的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之后,落后就挨打的中......
晚清是一个国破山河在的危世,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时代。危世出豪杰,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到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这些汉族封疆......
1959年老师讲荀子的《劝学篇》时,就“蟹六跪而二螯”曾说:“‘六跪’应是‘八跪’之误。其依据有二:一是清代学者卢文弨所言,二......
晚清政坛的主要角色之一张之洞,不仅是实绩与李鸿章并肩而立的洋务巨擘,同时是宗旨宏达、新旧杂糅的著作家、思想家,其实践与理论......
经世思潮在晚清兴起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 ,但不能爱屋及乌 ,忽视其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张之洞从“经世致用”到“中体西用”文化......
阅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战国时代的荀子到近代的张之洞,不知多少有识之士写过劝学篇希望下一代去好好读书,国际阅读协会则把“鼓励人......
西学东渐以来的晚清中国,思想论说与行动实践并不总是简单的因果接续,它们依循的其实是不同的逻辑.思想可以就思想而思想,可行动—......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通过对如何“求仁”“求智”“求勇”的论述,结合现实对君子三达德作出新的阐释,从而形成自己的君子观.在他......
张之洞所生活的时代正值清王朝的社会大变动时期,他作为一名清廷要员,既为朝廷卖力,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中西文化、制度差......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当我们冥思苦想也没有任何结果的时候,我们不妨翻翻书,找找别人解决......
中国国学是指中国从古至今的学术,是汉、满、蒙、回、藏等民族所探索、研究、论述的学问,也可称为“中学”.张之洞标举“中学为体,......
张之洞写于戊戌维新关键时期的《劝学篇》,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部名著。以往,不少学者在评论此书时,多会提及它被译成西......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指出了积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少专家也认为学习英语没有......
《海国图志》,初刊行时为五十卷本,1847年增补为六十卷,1852年再增补为百卷本。自刊行至1902年,刊刻十数次。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
张之洞和康有为原本不是冤家 ,在关于变革内政和对中西文化的认识等问题上 ,两人有许多相同之处 ,可谓同路人。但是自从张之洞 1 8......
一rn1874年1月(明治七年),福泽谕吉在第2号上发表一文,同期还发表了加藤弘之、津田真道、西周和森有礼的同一内容的文章.从行文意......
国家观是一种国家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某个历史阶段人们对国家的看法的真实反映。19世纪末,张之洞和福泽谕吉各自写成《劝学篇》,以......
“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之洞是这一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劝学篇》。“中体西用”作为地主阶级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016年转瞬即逝,2017年缓缓向我们走来,在这辞旧迎新之时,我许下了新年最美好的愿望:学习成绩更上......
我国古代典籍中就曾对植物找矿有过记载,《荀子·劝学篇》中说:"玉在山而草木润。"体现山中蕴藏矿物和周围植物生态相关的思想。......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通过对如何“求仁”“求智”“求勇”的论述,结合现实对君子三达德作出新的阐释,从而形成自己的君子观。在他......
“中体西用”的实质是“中体为体,西用为用”,它既是思维范式,也是一种文化选择模式。《劝学篇》与“丁未上谕”在形式上均体现了这一......
福泽谕吉和康有为是日中两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十九世纪后半期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产生了很大影......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劝学篇》一书中集中论述了当时日本国民的学习问题,告诫国民要端正学......
<正>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他曾游学齐国,一度成为齐国学术界的领袖。齐人嫉妒他,向齐王进谗言,......
张之洞的《劝学篇》作为"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体西用"思想,既有对前人思想成果的博采众长,也有对自己在湖......
洋务运动后期巨擘张之洞(1837—1909)在19、20世纪之交的20余年间,成就了一番耸动中外的近代化事业,其遗泽广远。本文仅就他力倡游......
这篇论文主要阐述了福泽渝吉的近代启蒙思想,并通过研究福泽渝吉的著述和教育活动深入探讨福泽渝吉启蒙思想对日本近代化的重大影......
藏族历史中,藏族教育一直以佛教教育为核心,而佛教教育的发展则基于寺院教育制度的日趋完备。据相关文献记载:公元8世纪,藏王赤松......
1980年以来张之洞研究综述陈旭霞张之洞(1837—1909),直隶(今河北)南皮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做过文学侍臣、巡抚、总督、大学......
对张之洞《劝学篇》中涉及教育的篇章进行分析与归纳 ,并从教育的目的、手段及教育实践等方面对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