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主观性相关论文
文章介绍交互主观性的研究概况,包括历史源流、代表学者、专刊介绍和热点问题等,梳理和比较了3种研究范式,包括以Traugott为代表的语......
韵律、认知和交互主观性推动“有失X”的构式化,形成“确认”构式“有失NP”、谦辞构式“有失VP双”、指摘构式的“有失NP”。指摘......
人类文明史上的互联网革命不只是一场重大的科技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场语言革命。网络的兴起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模式和语言样......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A不B”三字格的言者主观性标记词为研究对象,运用互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法化、言语行为等理论,在共时层面......
"果不其然"与"果不然"最早均出现于明末清初,均属于确认事实义句式。"果不(其)然"是由肯定形式的确认事实义陈述句式或感叹句式"果......
本文讨论汉语会话中的"分类"话语行为。"分类"行为包括明确或隐晦地将人或事物划分为不同类别的谈话活动。会话中的分类活动有比较......
交互主观性是令我们变得人性化的关键所在(Zlatevetal,2008),在指示语的使用中更是如此。这一重要概念已经在国外引起多个领域越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也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物联网覆盖范围更广、效率更高、价格更实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传统购物转向......
礼貌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人类合作的前提(Gumperz,citedinBrownandLevinson,1978[1987])。汉语敬语是汉语礼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X(就)X(吧)"是汉语中一种口语化较强的结构,以往关于这一格式的研究,多是从句法方面考察哪些成分能够进入这一格式.本文从具体例......
期刊
“元芳体”句式具有独特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具有话语连贯的篇章功能,且体现交互主观性。其独特的语法特征和篇章功能是流行的......
沈家煊对复句所作的“三域”划分,对因果复句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因果复句三域的基础上,运用主观性理论及......
文章在构式语境下对反义词共现构式的交互主观性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反义词共现构式在本质上具有交互主观性特征;反义词共现构式......
摘要文章认为当“真的”位于两个独立语段之间、前后停顿且用于凸显说话人对双方立场的主观肯定时,其在会话序列中能够充当话语标记......
语言不仅能表达主观性,也表达交互主观性。称谓表达说话人的某种特殊情感。说话人通过对称谓的选择来体现对听话人“自我”的关注。......
在人际交流中,人称指示语是一个重要的要素,不仅可以发生主观化,表现出主观性的特征,还可能发生交互主观化,体现出交互主观性的特......
本文分析了应答语“那是”使用的语用环境及效果,并分析了这种语用效果和语用限制的形成机制,认为这种语用特点是由空间指示的隐喻所......
现代汉语中,类指成分"一个+NP"充当主语(或话题)时,全句的基本功能是表达话语立场,多用于传递"认识立场"与"评价立场"。言者运用"......
期刊
人称指示语"我""你"的反先用现象在儿向语言、上下尊卑的社会交际中都会存在。人称指示语"我""你"反先用站在对方的视角说话,其背......
为了进行翻译创造性的认知研究,分析归纳了词汇形态、短语、句式的语言不同层面的否定构式类型,运用了构式和词汇(词干)的双向互动......
对于句末语气词“的”的本质,大多数学者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认为“的”传递言者的确认语气,但在“确认”的具体内涵上始终没有定论,......
假设连词“万一”是口语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汇,前人主要是在书面语语篇中进行研究,较少关注其在口语对话中的特点,因此现有成果......
现代汉语中“终于”类语气副词“终于、终究、到底、毕竟”使用非常广泛,它们之间义项互释,用法接近,而且代表了典型和边缘词类的......
言语行为动词因其论元同时关涉说话人和听话人而天然地具有交互主观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在词汇层面,言语行为动词的概念义蕴含[语......
摘 要:“信不信”可以归纳为话语标记,它是具有人际互动作用的话语标记。话语标记拥有自己的核心语义功能,“信不信”的语义功能是由......
本文以日语情态中的「~たい「」~てほしい「」~ましょう「」~ようだ」为例,结合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
本文主要讨论了讲演语体中的虚拟对话现象及其功能。首先分析了讲演语体的语体特征和讲演语体中真实对话的功能与不足。在此基础上......
传统研究认为,反问句形式上是疑问,实际上却表示否定,因此,疑问跟否定是相通的。但从命题条件、命题方式以及施事意图来看,反问句......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表交互主观性,后者不一定表交互主观性。“既然”句有预设结构,说话者将其原......
本文论证"X就X"构式的特殊语用意义,即体现"预期对立(否定)之否定"的肯定认同。"X就X"是在很可能否定X的情况下,以表面肯定认同X的......
一般认为,“其实”是一个表示所说情况为实的叙实性副词。本文通过对日常真实会话的考察指出,相较于副词用法,大部分“其实”在口......
通常认为,情态动词"肯"属于单义的动力情态,客观陈述句子主语的意愿。虽然有学者认为动力情态也带有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但是没有......
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话语标记。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界定是重要问题,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形式特征,......
从Verhagen构建的交互主观性视角,对汉语“大X的”结构进行探讨,旨在洞悉“大X的”结构隐藏的交互主观性特质。“大X的”结构体现......
条件祈使句(conditional imperative)即“祈使句+ and/or+陈述句”句式,他们看似并列句,但却有条件句的语义,并且两个子句之间存在......
因果关系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里存在的一种基本关系,所以一直是许多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在众多表达因果关系的英语语言表现形式里,......
人们在交际中通常会表达出个人对事物的立场。立场不仅是一种静态的语言要素与功能,而且是一种动态的行为。互动话语中,立场表达具......
本文从对话语境出发,以实际语料分析为基础,探讨副词"可"的语义功能,认为古代汉语动词"可"的"许可"义是现代汉语副词"可"种种语义......
<正>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外部客体世界向内部主体世界转移的过程,具有自我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随着语......
本文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并借鉴认知语法、语法化、系统功能语法等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中的插入语进行研究。文章界定......
目前学界对语气词功能的刻画模式可概括为概括模式和分解模式,两种模式都不足以很好地描写语气词功能。本文拟在已有模式的基础上......
从立场表达角度出发,汉语“X不X”类附加问句的核心话语功能为表达积极交互立场,表现在征询允准、建立互动、增强语气和话语填充四......
我们认为表示衔接性的"当然"是由评注性副词"当然"发展而来的,但是由评注性副词最终发展为具有语篇衔接功能的话语标记语,其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