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答语“那是”的语用环境及效果——空间指示的隐喻及主观性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 :修辞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G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应答语“那是”使用的语用环境及效果,并分析了这种语用效果和语用限制的形成机制,认为这种语用特点是由空间指示的隐喻所触发的,隐喻的发生又给主观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并最终发展出交互主观性。
其他文献
最近,修辞术“去元音化”跻身世界“2008年度50项最佳发明”之一。那么,究竞什么是“去元音化”?“去元音化”的根本动因是什么?汉语的“去元音化”是否可能?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给
文章从两节课的教学行为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反思背后的原因,从促使习作教学真正发生的角度来发现一些规律。作文指导课应去伪求真,从激活学生需求、指导亲身体验、精心预设
“数+形+量”格式可以分化为两种:“数+形+个体量词”(称为A式)和“数+形+集合量词”(称为B式)。在语义上,A式和B式存在着指物与指量、密切与疏远、一体关系与组成关系的差异,在对名词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