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史相关论文
日本“华夷变态”思想形成于江户时代,这在流行的思想史类著述中已有梳理和研究,但鲜有从文学角度的观照和揭示。实际上江户时代以来......
中日两国学者都清楚地认识到,在中日关系史上,文化影响在长时间里主要是单向地从中国流向日本,这一流向在明治时代(1868—1912)有......
<正>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史,有一现象颇堪深思,即不少日本的“支那通”成为侮华侵华的先锋,而多数中国的留日学生成为抗日反日的先导......
本文粗略地列举了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基本史实,分析了中日、中美、中英关系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认为:九一八事变已经使中日民族矛......
明代中日交流主要通过朝贡贸易进行,明政府对日本的赏赐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对日赏赐的物品既有大宗丝织品,也包括直接赏给大量铜钱......
1886年(光绪十二年),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是一个常令人忽视却不应忽视的年份。上溯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攻略台湾,下迄1894年(......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与武力战同步,中日双方也进行思想宣传的较量,可称之为“思想战”。日本所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灭亡......
关捷教授等主编的《中日甲午战争全史》成书的历程;考察国内研究甲午战争状况;研究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贡献和对后人的启发,有助于......
记录整理者按: 王贞平先生,1951年生,四川江津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文史大家王利器先生公子,赴美后师从杜希德(Denis Twitchett)先生。......
摘 要:《筹海图编》是一部研究明代中日关系史和中国海防史的重要专著,书中保存了大量研究中日关系史的最原始、最翔实的资料,具有较......
中国东北古代民族中,见诸于史书记载,最早横渡日本海到达日本的是北沃沮人.北沃沮人在3世纪中叶以前(公元245年)就完成了东渡日本......
她,一个总是将自己浸泡在探寻历史文化中的女人。一盏清茶,一台电脑,一部相机,一辆车,她自己都记不清自己在探寻伪满历史的这条路上走了......
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而赵聆实就像是这段历史的守护神,用尽一生兢兢业业地踏寻着这段沉痛的历史。 赵聆实不是一位一般......
1997年,骆为龙、徐一平主编的《中国的日本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面总结了中国的日本研究,其中包括日本史的进展。值此南开......
2005年9月19日我们尊敬的日本老朋友、日中友好会馆名誉会长后藤田正晴先生溘然长逝。我闻悉这个噩耗十分悲痛。记得是2002年的夏......
史料证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高中历史的中日关系......
1999年12月9日至19日,我应日本新 大学之邀,赴日讲学。讲学的主要内容是中日关系史,授课对象为博士研究生。赴日期间,除讲学外,我还在京都、新 ......
《日本侵华史研究》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由中国日本史学会日本侵华史专业委员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步先生您好!您的研究领域涉及东北地方史、中俄关系史、中日关系史、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史,比较广泛.这些研究领域大多与近代......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破冰之旅”的访问,中日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实现中日两......
日本《文艺春秋》2004年6月号,首次披露了日本新发现的毛泽东真迹——毛泽东在60年前写给前日本共产党主席野坂参三的两封亲笔信。这两封信......
精雕细刻,十年磨一剑rn(1945-1995)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田桓主持的“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也是该......
今年是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 70周年。 1 93 1年 1 1月 4日 ,代理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违命抗日 ,率所部东北军在江桥 (今黑龙江省齐......
由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主办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协办的“九一八事变 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东北......
笔者所见 2 0 0 2年出版的图书 :郭汝瑰、黄玉章编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月出版的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张海鹏、步平......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故抗日战争研究重新出现高潮。国内举行的会议主要有:6月20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
编者按:2011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纪念日,为牢记历史、教育当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办的......
<正>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是日本侵华战争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中日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新中国建立以来,特......
本文概述了中日关系史分期标准的四种观点,重点阐述和比较生产力标准和国家关系标准,从而得出应将生产力标准和国家关系标准结合起......
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改善,在中日关系史上是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的二十多年里,中日之间以一种特殊的......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由于在“反霸条款”存有分歧,中目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并不顺利。1978年,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中日关系的进......
1930年代初期中国兴起的日本研究热中,以钟敬文为代表的中国民俗学者积极展开了双向学术交流。钟敬文夫妇于1934年东渡日本自费留......
武汉失守后,日本政府对华政策有所调整,由战略攻势为主,转变为政略攻势为主。诱降国民党政府,便是其政略攻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
近百年来,通过几代学人的努力,日本学界在清代中前期中日关系史领域的研究可以说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特别在外交史方向,以往学......
论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其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田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1952年旧金山和约签订之前,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虽然......
二战后,在日本学界研究华侨华人问题的学者当中,安井三吉教授也许不属前辈之列,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专家,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抗日战......
周彦,男,1960年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三级),中国史一级学......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日关系史,人们必定会提到三位中国人的名字:周恩来、郭沫若、廖承志。一位是制订对日关系大政方针的决策者......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主办的《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4期刊发的学术文章《2010年中日关系史研究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