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相关论文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因发掘甲骨而闻名于世,但毫无章法的挖掘,盗掘事件的屡禁不止,对地层与文物破坏严重,且殷墟位于河岸,每年冲塌甚多......
创新类型学矩阵表明中央研究院是大型制造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要选择,其存在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控行业核心技术,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
1959年10月23日,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收到一封信,写信人叫袁瓞,是一个在台北街市上卖芝麻饼的小贩。他在信中向胡适询问了一个政治问题......
6月8日,台湾中央研究院发布了一条讣闻:“本院人文组何炳棣院士于美国西岸时间2012年6月7日,病逝于加州,享年95岁。何炳棣院士著作弘富......
一个家庭没有父亲的参与,母亲一个人能不能把孩子养大?答案是肯定的。 但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无论母亲多么强大,教育出来的孩子......
1932年8月,罗家伦就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一次,他和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丁文江见面,两人谈到了中央大学的地质学系。丁文江希望罗家伦将......
1941年初,张大千率妻儿、门生远赴敦煌,临摹敦煌壁画。当年年底,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主任李济接到了四川省立博物馆馆长、华西大学......
1940年,因战事趋紧,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继而众多国学大师、学者和大批珍贵文物古籍汇聚李庄。在信息闭塞的李庄,他们不但面......
摘 要:通过对搜集到的各方面史料的梳理,分析了民国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大楼的建造过程和建成时间,推导得出总办事处大楼建成时间是“1......
我在不少文章中对近代史上的人物评价很高,但这种评价并不代表对他们的全然肯定。那个年代的人有性格,有学问,甚至有德行,在很多方面可......
延安整风有两个层次,即中共中央高级干部整风和全党的普遍整风。全党的普遍整风,实际上又分为整顿“三风”和审查干部两个阶段,而从整......
1989年10月16日,南开大学建校70周年校庆日前夕,一座栩栩如生的姜立夫半身铜像在学校数学楼二楼中厅落成。来自国内外的许多著名数学......
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是当时学术界的一件盛事,标志着中央研究院国家学院体制的最终完成。金陵大学农学院开中国四年制......
“潜心研究探索精神奥秘,从教辅政刻求国家富强”,他的一生,是为科学和民主奋斗的一生,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奋斗的......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知道了许倬云的大名。因为在美国只要是攻读中国史博士学位的,他的《汉代农业》都被列为必读书。我喜欢这部书,于......
唐奖(Tang Prize),由台湾企业家尹衍樑个人效法诺贝尔奖精神捐助成立,发扬盛唐精神。设置四大奖项,包括“永续发展”、“生技医药”、“......
2012 年9 月24 日,摄于台湾“中央研究院” 图/ 本刊记者 梁辰钱永祥1949年生于兰州,毕业于台湾大学哲学系,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副......
著名物理学家、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吴大猷先生的《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去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推出,虽然我家与这个出......
1949年,蒋介石大陆政权溃败,百万大陆军民仓皇迁台。但当时究竟什么人能获得一张去台的船(机)票? 除军队之外,中央研究院是蒋介石最先......
摘要:作为国家性科学研究机构,国立中央研究院的院长人选不仅关系本院的健康发展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科学事业未来的发展。在......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的家教成果。《梁启超传》作者解玺璋在解读梁启超的育儿成果时,曾说:“他的孩......
吴春晗是浙江省义乌市人,19岁时独自离家出走,辗转到达杭州考入之江大学预科,第二年之江大学停办,他只能前往上海,考取中国公学。进入中......
民国时期,大师辈出。如今,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然而,他们的精神、思想、信仰种种,却不会轻易被雨打风吹去。哪怕是他们生命“最后”的......
经历了德国慕尼黑BAUMA工程机械博览会上的“断臂事件”之后,被外界认为“轻率冒进”的三一重工再次举起了“世界第一长臂架”泵车......
一九三六年,即所谓南京国民政府“黄金十年”末期、亦即中日两国全面交战前一年,四十六岁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藕舫)......
在政治纠缠学术时寻求超越 院士是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至尊称号。自一六六六年法兰西科学院成立,并给予在其中工作的科学家以院士......
有人说:“胡适一生最为人所乐道的一件事,既不是他的实验主义,也不是他的哲学史、文学史或小说考证,而是他的婚姻。”他在异国的一段情......
近日在书房里随手翻捡过旧的期刊,无意中被刊载在1999年第4期《十月》上季羡林先生写的《台游随笔》吸引住了,一路读下去,感觉如鲠在......
一 “他们”一词,有两义:一是我写《发现李庄》的那些“民国衣冠”,那些在李庄生活了六年的中研院史语所、社会研究所,中央博物院,中......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俗称“十六字电文”,是李庄抗战文化的经典叙述模式。“三人成虎”,经更多作者、各种传......
华罗庚与陈省身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数学发展的一个活跃时期,开始崭露头角,并做出了世界水平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们在时局......
8月1日凌晨,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在其美国寓所于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91岁。 余英时是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师。他深入研究中國思......
一方面是学历过剩,一方面是能力太差,此乃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近年来,文凭造假事件屡屡发生,不仅在中国早已形......
1943年8月,叶企孙不顾朱家骅再三挽留,坚决辞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职,返滇任教。辞却的公开理由是叶“觉得长期脱离教书,不合适”,“当初......
香港沦陷的第四天,重庆《大公报》在一篇题为《拥护修明政治》的社论中,不指名地揭露了孔祥熙一家霸占飞机运送洋狗、马桶的恶行。12......
陈寅恪一家抵达桂林后,最初落脚于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38年初,长沙临时大学与中研院史语所、社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撤离长沙迁往......
1941年初,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已迁往四川南溪李庄,傅斯年致信陈寅恪,告之消息,并云西南联大也即将迁川,其时已在四川叙永建分校,如在香港不......
1929年春末,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由广州迁往北平北海静心斋办公。作为史语所历史组主任的陈寅恪仍在清华授课。按傅斯年让其“改住北平......
胡福林出于对顾氏学问的崇拜,暗中与顾颉刚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想不到这一关系竟为几年之后胡在昆明出走埋下了伏笔。 抗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