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相关论文
“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是李大师修史设想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编撰思想。李大师欲以内北外南而又备南北的编年体书写形......
提到“徐娘半老”这个成语,人们多半会条件反射地想起下半句“风韵犹存”。如果有人查查《辞源》之类工具书,还会知道这成语源于《南......
南北朝时有个梁朝,梁朝有个梁武帝,梁武帝有个兄弟,这兄弟排行老六,爵封临川郡王,我们不妨叫他六王爷。 六王爷很有钱。据《南史》记......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持续关注。笔者在查阅历史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南北朝時期梁武帝之弟萧宏的一段经历值得......
成语“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形容的是尚有姿色的中年妇女,或讽喻那些芳龄虽过却仍浓装艳抹的女子。总之,徐娘在这里是作为美色的代......
《南史》是唐代史学家李延寿所撰《南史》、《北史》中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一部重要史书。《南史》记载了从南朝宋武......
考据作为治学手段和方法,为各代学者所重视。清乾隆、嘉庆时期,是考据学的极盛时期。乾嘉学派专门从事考据,把学术全部纳入考据的轨道......
《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历三十余年所作。“江陵焚书”后,《金楼子》随之散佚。《金楼子》与《梁书》、《南史》、《隋......
【正】 李延寿,字遐龄,相州(今安阳市)人,唐初著名史学家,历官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御史台主簿、符玺郎兼修国史等。李延寿有......
学界对刘勰身世问题存在争议,尚无定论。主要由于刘勰生平资料的语焉不详,加之《梁书》《宋书》与《南史》的不同记载,才引发出研究者......
卷四《齐本纪上》“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追赠皇考曰宣皇帝,皇妣为孝皇后,陵曰永安。妃曰昭皇后,陵曰泰安。”(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
卷四《齐本纪上》“(永明三年)八月……乙巳,以行宕昌王梁弥颉为河、凉二州刺史,封陇西公、宕昌王。”(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
卷一四《宋宗室及诸王传下》“长沙王瑾弟楷、临川王烨、桂阳侯觊、新渝侯蚧,并以宿恨死。”(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390页)......
本文着眼于<宋书>与<南史>的异文,讨论了两书在记载同一件史实时的避讳情况,近而论证了了解和掌握史书的避讳是阅读古代的典籍的必......
南北朝时广州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尤其红火。不光让政府和商人受益,官员的腰包也迅速鼓起来。当时去广州及广州下辖诸县做......
<正> 一、暧应为唐人 明隆庆六年(1572)刻本《〔隆庆〕海州志》(以下简称“隆庆志”)卷之六《名宦·隋》收有元暧,以元暖为隋人。......
《南史》、《北史》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其文学性虽已不能与“四史”相比.但将其部分篇......
卢振华南乔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先生治学严谨、朴实,在《史记》与司马迁研究、秦汉政治制度与经济史研究、中国......
期刊
李延寿编撰《南史》、《北史》,多删削修改前史而成文。其所作修改颇多失误。以其抄改《梁书》为中心考察,主要有三:一、改动致史实错......
“忽”在汉语史中有假设连词用法,如:(1)凡举大事者,不顾家口.且多是逼,今忽诛其余累,正足坚彼意耳.(唐李延寿《南史》卷一四,列传第四......
【正】 元嘉三大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尤以鲍照具有审美主体性的个体色彩.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作出了极高评价:“......
南朝正史之首的《宋书》流传至今,产生了不少异文。要尽量还原《宋书》的原始语言状态,除了关注其不同版本的异文,还要重视他书中......
无论官大官小,何远都依然如故,不让别人拜访,也不拜访别人。给别人写信,无论尊卑贵贱都用尊称。与人交往,从不低声下气,特别让那些渴望高......
宗炳(375—443年),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好琴书,善画”。南朝时代有名的高士和画家。沈约《宋书》和李延寿《南史》都把他列......
1992年,长安县韦曲镇乡民于韦曲北原上掘得一方墓志,遂送交长安县文管会.该志盖佚,仅存志石,首题"陈临贺王国太妃墓志铭".......
【正】 六朝时期,由于北方流民的大批南渡,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江南水乡,经济上得到长足进步。其标志之一,就是局部地区出现了新的......
南朝多隐士。随着南朝统治者的隐逸政策以及社会的隐逸风尚发生质的转变,隐士的人生选择趋向多元。影响他们归隐的除了自身因素外,......
陶渊明是我国伟大的田园诗人,他开创的田园诗派至今为人们乐道。但关于陶渊明的形象,包括描写他的第一篇诔文《陶征士诔》在内,《......
因为成书时代的原因,《宋书》与《南史》记载了很多相同的历史史事,但作者也并非完全是在照抄照搬,它们在文字、词汇、语法方面存......
中华书局本《南史》在点校方面存有少量疏误,列举若干较重要者加以辨析。
Zhonghua Book Company in the “History of the South......
<正>周捨是南朝梁武帝時的重臣,其卒年通常以爲在普通五年(524)~②,然有異説。《梁書》卷二五《周捨傳》云:"普通五年,南津獲武陵......
昭明太子和梁武帝的建储问题曹道衡一清赵翼《二十二史记》卷十“《南史》增《梁书》有关系处”条,提到了丁贵嫔死后梁武帝和昭明太......
卞彬在宋齐革易之际向萧道成述童谣"可怜可念尸著服,孝子不在日代哭,列管蹔鸣死灭族",试图借该谣之不祥征兆劝谏萧道成放弃篡宋之......
南齐王室的成员绝大部分都是文学爱好者,喜欢创作诗赋。尽管数量不多,但他们的身体力行与大力倡导,对齐乃至梁的诗歌繁荣产生了不......
<正>梁沈约著《宋书》100卷、萧子显著《南齐书》60卷(今存59卷)、唐姚思廉著《梁书》56卷与《陈书》36卷,以及李延寿著《南史》80卷......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书》《南史》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本子。《南史》的宋代部分以沈约所撰的《宋书》为主要史源,保存了大量的《宋书》......
《南齐书》是南朝齐代重要的史料,也是中古汉语重要的语料,但因流传时代久远,讹误缺漏较多。中华书局本《南齐书·袁彖列传》......
《梁书》与《南史》的刘勰传对刘勰的身世、经历和文集等的记载是不同的,由此引起研究者对有关刘勰的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根据相关......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齐书》《南史》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本子。《南史》的齐代部分以萧子显所撰的《南齐书》为主要史源,保存了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