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三藏记集》相关论文
道安一生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与弘扬,大力倡导佛学般若思想,并将其与魏晋玄学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般若学思想。本文根据《出三藏记集》收......
禅宗的演播与江西□易行广近几年来,致力于禅宗史的研究,发现禅宗能演化成为五家七宗,与江西有很大关系。仅从南陈末到北宋初五百多年......
1933年,陈寅恪发表《支愍度学说考》,[1]谈到僧人研习佛教典籍,有'合本子注'之体。'合本'(composite text),从字......
和一个人合影,是机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天气怎样、心情如何,都是不可复制与再生的缘分。即使可以重新合影,但无法遏止时间流逝造......
六世纪的伪经与僧团整顿李静杰六世纪即南北朝后期与隋前期,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大发展时期,西土佛经大部分已翻译成汉文流通。与此同时......
佛教目录学名著《出三藏记集》是我国目录学的经典之作。该录作者有刘勰、僧祐两说,考评诸家观点,当以“僧祐说”为准。《出三藏记......
文质论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先秦两汉时期,这一对概念主要用于称述人物或描述政治、社会生活,汉代以后,则常用于品评文章。之......
玄高僧团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第一个明显以行禅为特色的僧团,因此,玄高一系禅法的师承、特点是把握北禅的整体特色的一个关键,对中国......
《周易》"原始要终"的思维方式,是我国古代哲学鲜明的传统,它与我国特为发达之历史意识相互契合,并影响了中国古代学者对于学术史......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一、关于《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译者有三种说法现藏题为支娄迦谶所译,缺乏可靠性。这一说法始于《历代三宝记》、《大唐内典录》......
僧祐(445——518)是梁代著名经师,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著作多种,代表作《出三藏记集》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此书在中古时期佛......
《出三藏记集》记载了我国东汉至南朝齐梁年间的佛经翻译情况,是佛经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记集》从四个方面记录了这一时期的......
<正> 佛教为世界三大古老宗教之一,发源南亚次大陆古印度,是最早传入我国的域外古宗教。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据梁释僧佑《弘明集》......
<正>佛教传入中国始于汉代,当时梵语经文已有译本。魏帝曹髦时,颖川人士朱士行出家以后,西行求经;晋武帝时,敦煌人竺法护随师至西......
<正> 佛教经籍的目录,起源甚早。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经典的翻译随之而兴,译籍日富,部帙日增,不同的译本也不断出现。弘法之士为了......
僧祐是我国南朝时期的律学高僧,他精通萨婆多部的《十诵律》,以研究、讲习律学著名于齐梁,受到当时朝野的崇敬。僧祐对中国佛教的......
也从语言上看《六度集经》与《旧杂譬喻经》的译者问题遇笑容,曹广顺《六度集经》和《旧杂譬喻经》是大藏经中所收的两种仅存的康僧......
<正>1926年,梁启超于《图书馆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揭出久湮千年的佛教目录之价值,不仅为中......
僧佑是南朝齐梁佛教有名的僧人、律学大师、佛学家和目录学家,其著作《出三藏记集》为现存最早的佛教经录.该目录在著录内容、方法......
僧祐,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卒于梁武帝天监十七年(518年),一生精研律部,为其时不可多得之律学大师。他不仅是当时在......
【正】 属于两大不同体系的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由于佛教文化的传播而开始了中印文化的广泛接触和交流.佛教经录正是这一交流......
佛陀跋陀罗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来华传教的西域僧人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在后秦长安时,他与鸠摩罗什的矛盾,很重要的方面是对于传教理......
<正>笔者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从多种角度考察六朝时代,尤其是五世纪至六世纪汉译经典翻译和编辑的具体状态。此与印度原典进行汉译......
汉文佛典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汉译的经、律、论,一部分是中土著述。这是历史上长时期形成的巨大的文献堆积,其文体、风格、表现方......
<正> 佛经自东汉传入我国,版本众多,内容丰富。在我国古代文化艺苑中,放出瑰丽的色彩。试为纵横之说,冀收献曝之功。尚盼读者诸君......
<正> 中国的书目编纂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的刘向和刘歆,他们编出了相当完善的《别录》和《七略》.东汉以后,动乱使旧的学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