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相关论文
作为阳明心学代表的《传习录》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广泛传播,在士人中形成了阅读《传习录》的社会风尚。不论是王学的支持者抑或是反......
“诚”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在复杂的时代环境中产生,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从生命现象学的视域来看,对象性的观察......
在学术话语中,隐喻构建者常常通过蓄意隐喻向受众阐明晦涩的抽象概念以达到知识传授或交流的目的。《传习录》辑录了王阳明与其门人......
《传习录》是记载我国明代学者王阳明主要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研究王阳明心学必读的入门之书。此书自1572年收入《王文成......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玛丽亚·提莫泽克(Maria Tymoczko)的“翻译即转喻”观认为,转喻式的翻译活动是再创造的过程,译者依据客观环境......
《传习录》作为王阳明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阳明学派的“教典”,在其东渡日本传播之时,各家翻译者或多或少会受限于学识储备、时代背......
《传习录》一书是研究王阳明心学的重要文献,其中“知行合一”命题是他全部哲学思想的立言宗旨。本文即试析“知行合一”产生之历史......
王阳明(1472—1529)依靠“心外无理”论述了“心之本体”的基本命题,并且在《传习录》中明确了心物关系。“心”在本体上的存在意义被......
本文立足于专书《传习录》[1],使用穷尽调查的方法,统计出《传习录》动态助词系统,总结动态助词"得""了""将"的语法格式和语法意义,发现......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不仅热衷于学者教育,而且也特别关注幼童的启蒙教育。一方面。他时当时启蒙教育领域流行的功利主义“记诵词......
初阅王阳明隆庆六年刻本《传习录》,便为他的一个比喻俘获了——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难怪王阳明总是讲......
儒家的心性哲学自先秦以来一直就具有生态学方面重要论述,至王阳明《传习录》则生态学意义更有特色,也更与现代生态学的具体表述方......
王阳明《传习录》中“以象达意”的形象性论述语言平易近人,意象常见,善用譬喻、例证、类比等手法,简洁精炼又生动活泼,并富有机锋和审......
阳明学因时代关系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王阳明本人与佛教禅宗有过密切的接触。从《传习录》记载看,其与禅师间交往,对佛教的评......
致良知为阳明功夫论的宗旨,其中"信""觉""悟"之意味,学界已有深入细致的探讨。而在"信""觉""悟"之外,阳明复又强调工夫只须"依""循......
日前。省委办公厅读书会、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读书会联合开展“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
“良知者,心之本体。”“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
王通和王阳明一致认为法先王之道应在不离道之本义的前提下因时而致治;“虚文盛而实行衰”是造成王道旁落、六经不明的原因;六经本旨......
从语用学角度看,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际翻译是一场跨文化交际,语言、语境、交际者都是重要考量因素。典籍英译处于一个跨越时......
《传习录》及其承载的阳明思想在西方世界的译介与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大致历经通识译介阶段(1960年以前)、学术繁荣阶段(1960—19......
静处体悟事上磨炼──明·王守仁的气功理论与实践李丕洋心学的代表人物明朝的王守仁(即王阳明),公元1506年,被贬谪到蛮荒的贵州龙场作驿丞......
<正> 明代大儒孙应鳌,贵州清平(今凯里炉山)人,官至工部尚书、国子监祭酒,生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19岁时,受业于王阳明大弟子......
在明代《传习录》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明清以降注解硏评的著作不断问世;传播至东亚日本,注释硏习之作亦丛出不辍,享有盛誉。19......
《传习录》是王阳明与弟子门人的往来语录,其内容涵盖三个层次:其一,徐爱早年所录阳明问答之语;其二,南大吉整理论学书;其三,钱德......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以一种本心的主观视角洞察世事人情,书中尽显一种将本心与道理合二为一,臻于至善的淡然境界."心即理也""致......
<正> 王守仁(1472—1528),号阳明,是我国明代中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是牧师和刽子手的一生。为了维护日趋没落的封建生产......
阳明首先强调为学之"本原"、"头脑";提倡为学须"真切立志""内省立诚"。指点学者作存心、立志、立诚之工夫并于事上磨练,救前学于支......
王阳明以心学传世,被评价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贤人"。阳明心学中包含哪些经世致用的道理?《传习录》中留下了怎样的管理智慧?......
试论王阳明的音乐美学思想家浚阳明先生素以哲学家、教育家著称于世;他没有写过论乐的文章,但是《传习录》上收集的他和学生多次有关......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对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唤醒生命意识、挖掘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境界的教育活动。它有助于培养人的活力、......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孟子曾言“心之官则思”,认为“心”是用来思考的。古人所言之“心”并非今天心脏的“心”,而是类似于大脑的概念。孟子赋予了“心”......
<正>一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夏,王阳明出征前往广西的思恩、田州两地,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暴乱。在出征前夕,阳明应两位弟子钱德洪......
<正> 《西游记》问世后,明清士人议论颇多。或云劝学、谈禅,或云讲道。劝学者说是一部“定性书”,谈禅者说是一部“悟书”,讲道者......
<正>理学又名道学,是我国宋明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正宗思想,是一种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意识形态,是儒家在宋明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新......
<正> 明代大教育家王阳明曾说:“昔吾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见光窥景,颇收近效。”(《传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