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王松涛,, 来源: 年份:2009
李重华是清代中期重要诗人、诗论家。本文采用传统文献学的方法,从李重华《贞一斋集》与《贞一斋诗说》切入,结合其所著《诗传附义》,在大量搜集梳理文史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
[学位论文] 作者:张瑞钰, 来源:张瑞钰 年份:2020
李重华是清代江南地区重要的诗论家,《贞一斋诗说》是其重要的诗学理论著作。...本文以《贞一斋诗说》为中心,从李重华的生平经历、诗学背景、诗歌创作论、诗歌发展观以及比较视域下李重华的诗学特色方面入手,展示出李重华诗学的核心和独特价值。...李重华喜游历、好与文人交游,张大受、朱彝尊、沈德潜等人的思想对他的诗学有一定启示;明代诗学与理学思想对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上,李重华构建起了以“意”为中心的艺术表...
[期刊论文] 作者:李重华,, 来源:岁月 年份:2010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论文] 作者:郁薇薇,吴建民,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8
李重华在清代诗坛别树一帜。他提出“诗有三要”的诗学观点,即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对诗歌音韵声律、设色构象和立意内蕴及其间相互关系有独到的见解。对于诗歌的音...
[期刊论文] 作者:郁薇薇, 来源:昭通学院学报 年份:2018
李重华的诗歌声韵论具有与前人不同的显著特点,一是认为诗情与诗音密切相关,提出悲喜之情“随音以出”之论,从审美感情的角度强调音韵声律之重要。二是提出“识诗”必先“识音”...
[会议论文] 作者:王松涛, 来源:新世纪中华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第五届理事会 年份:2011
李重华论温柔敦厚之诗教,论诗主含蓄,有两个标准,其一是性情之善;其二是表现方式之和平.在坚持传统诗教立场的同时,又力图使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李重华出入于经学与文学之间,...
[期刊论文] 作者:肖瑶,王逊,,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7
李重华的《贞一斋诗说》中,存在着以“意”论诗的现象。在论诗答问三则中他提出“意立而象与音随之”的观点,其“五长”说实质上都为“意”的不同表征方式,并辅以诗谈杂录...
[期刊论文] 作者:肖瑶 王逊,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7
摘 要:在李重华的《贞一斋诗说》中,存在着以“意”论诗的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党晓龙,,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在为数众多的参与者中,钱谦益、王士祯、李重华所持立场、相关论说代表着此期对于严羽“以禅喻诗”说接受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重华,赵维民, 来源: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4
美沙芬合成中副产物的分离鉴定和再利用北京医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李重华,赵维民,雷小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是一种强力中枢性镇咳药,镇咳强度与可待因相当,长期服用或高剂量均不产生耐药性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李重华,赵维民,雷小平, 来源: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4
美沙芬合成中副产物的分离鉴定和再利用北京医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李重华,赵维民,雷小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是一种强力中枢性镇咳药,镇咳强度与可待因相当,长期服用或高剂量均不产生耐药性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李国新,, 来源: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李重华意声关系上坚持“音居首”的观念,其与谢榛“诗三要”有较大关系。具体讨论诗声时,李重华强调诗歌的平仄、阴阳清浊、精细等作诗方法,这是对前人诗声构成要件的深入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容本镇, 来源:齐齐哈尔社会科学 年份:1996
一鲁西生活在南国边陲,李重毕生活在北国边疆,相距千山万水,且素无交往,互不认识。但两人都是诗人,又都是学者;两人都在高校任教,又都是副教授;鲁西生于1942年,李重华生于1943年,也属于......
[学位论文] 作者:周滢,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2016
《贞一齐诗说》是清中期重要诗人、评论家李重华主要的诗论着作。全书分爲“论诗答问”和“诗谈杂录”两部分,“论诗答问”共三则,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了李重华主要的诗学思想;“...
[学位论文] 作者:盛露露,,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20
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的使命,也承载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名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任。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构成要素“音”“象”“意”,一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关于如何提......
[期刊论文] 作者:郭淑梅,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李重华同志在《是的姊妹篇——略论的思想性》一文中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是肖红创作前后期的代表作。《呼兰河传》描绘的是人们“...
[期刊论文] 作者:胡迎建,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清代李重华极为推重朱熹诗歌成就,认为朱子诗“雅正明洁,断推南宋一...
[期刊论文] 作者:吕相康,, 来源: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清人李重华认为,诗文的魅力“别无谬巧,取其天然”,而更重要的是文心的真淳,要有“一块生气浩然从肝腑流出。”(《诗谈杂录》)元好问在评陶渊明诗文的风格时说:“一语天然万...
[学位论文] 作者:曹学琴,, 来源:安徽大学 年份:2016
格调派是清代诗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之一,沈德潜是清代格调派的集大成者,他与其他格调论者,诸如李重华、乔亿、薛雪和黄子云等人共同将格调派诗论发扬光大。目前学界...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建英,, 来源: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 年份:2014
一、“诵”,绝了  李重华认为“诗有三要: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音”为诗之首要。所以,诵读,是经典古诗教学之根本。本课教学,以绝句的特点和本诗的艺术特色为突破口,引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