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一齐诗说》评注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ior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贞一齐诗说》是清中期重要诗人、评论家李重华主要的诗论着作。全书分爲“论诗答问”和“诗谈杂录”两部分,“论诗答问”共三则,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了李重华主要的诗学思想;“诗谈杂录”共一百条,辑录了他零散的诗学评论,内容广泛,涉及到历代诗人、诗体、选集、诗话等内容。  引言部分,第一节概述《贞一斋诗说》中所体现的李重华的诗学思想,论述了他提出的“诗有三要”说的内涵及音、象、意三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并指出他在评诗中所秉持的是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李重华提出“诗有三要”,即认为音、象、义为诗歌的三个要素,三个的关系为“意立而音象随之”,意为三要之本,而对於初学者,则应从悟音入手,明白诗歌之音乃是从诗人心中发出的“天籁”。李重华论诗,继承了儒家的诗学传统,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为本,提倡诗歌的“美刺”功用。并且指出诗歌最根本的作用在於陶冶性情,诗人唯有具备了温柔敦厚之性情,才能写出温柔敦厚之诗歌。对於“六义”,李重华将风、雅、颂作为评论选本分类和诗歌内容题材的标准,且对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作了较有创见的阐释。第二节介绍《贞一斋诗说》的版本和历代研究情况。《贞一斋诗说》的版本有两个系统:其一是乾隆十一年刻本,附于《贞一斋集》后;其二是道光年间昭代丛书壬集补编本,附有沈楙悳的跋文,后为丁福保辑入《清诗话》。《贞一斋诗说》的研究情况以时间为界,划分为清代和1919年至今两段。清代学者对《贞一斋诗说》的研究主要是对其诗学思想零星简短的评价及对书中诗论的引用。1919年以後,国内外学者对李重华诗学思想的研究逐渐深入,但主要集中在音、象、意三要说上。评注部分,以乾隆十一年刻本为底本,以道光年间昭代丛书壬集补编本和《清诗话》中收录的《贞一斋诗说》为参校本,进行校勘。注释以生僻字、疑难字、典故、引文、人名地名等为主,偶或疏通句意。每则之下,均有评析。
其他文献
采用碾磨-活化法制备了SiO2-ZnCl2(Silzic)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异丁烯与甲醛Prins缩合合成3-甲基-3-丁烯-1-醇(MBOH).系统研究了温度、物料比、时间和催化剂的组成及用量对该反
本论文旨在探究沈从文湘西经典小说的艺术魅力,综合运用文字学、修辞学、文艺美学等理论,从“语言”、“创作思维”和“文体”等三个角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虚化”、“调
学位
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王恽就是元代初期一位颇具代表性的文学家。王恽为官四十余载,政治贡献颇丰,他在诗文方面的造诣也是元代文人中的佼佼者。王恽一生着述丰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有效的学校管理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教育工作。小学校长是教育制度的执行者,也是管理学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其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