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年前人类就已占领亚马孙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lia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中的森林岛屿


  每年春天,雨水和融雪淹没了安第斯山脉和玻利维亚北部亚马孙雨林之间的广阔草原,但是成千上万被树木覆盖的“林岛”屹立在那里。“林岛”是直径约70米的高起的林区,高出被淹没的草地几英尺。瑞士伯尔尼大学的温贝托·伦巴多说:“它们就像草原上的森林岛屿。”2006年,伦巴多第一次踏上了大莫克索斯地区的森林岛,他对这些森林是如何白然形成的感到很困惑。他回忆说,作为一名地理学家,我对它们完全不知如何解释。
  有一种理论认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牧场主们砍伐了茂盛的雨林来创建牧场,但留下了散落的约300棵树的小树林。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树长在更高的地方。
  事实证明,森林岛屿是由人类建造的,而且比人们想象的要古老得多。
  从之前的研究论文来看,专家认为,亚马孙西南地区也可能是早期植物驯化中心,因为这里发现了大量当代作物的野生亲缘植物。如今,专家在研究了这些“林岛”后证实了这种推断。


这张来自南美大草原的航拍照片显示了生长在广阔草原上的孤立的森林岛屿。科学家们对这些森林岛屿的解释是:古代人类在这里种植和栽培庄稼,使它们成为历史上最古老的驯化中心。

  2012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考古学家何塞·卡普里莱斯和伦巴多开始了挖掘T作,他们证实了三个岛屿是古人建造的。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伦巴多使用谷歌地图绘制了6643个森林岛屿的地图,这些森林岛屿的面积和伊利诺斯州差不多大。
  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些遗址,在82个岛屿上采集了样本,以此确定这些岛屿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几千年前的人类造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64个岛屿上发现了明显的人类活动痕迹,例如木炭、贝壳和骨头。他们估计,在6643座森林岛屿中,至少有4700个林岛在数千年内曾有人类居住。人类丢弃的废物不断累积,形成高起的地段,抵御频发的洪水,后来长满了树木。
  他们的花园里堆满了肥沃的堆肥,让树木在季节性洪水线之上扎根。人工森林岛不但没有破坏环境,反而增强了生物多样性,为今天的稀有物种提供了栖息地。


玻利维亚莫克索斯大草原的森林岛,考古发掘显示了全新世早期和中期人类的存在,包括墓葬。


伯尔尼大学的温贝托·伦巴多在莫克索斯大草原采集沉积物岩芯。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助理教授卡普里莱斯,在圣巴勃罗森林群岛进行发掘工作。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专家用放射性碳定年法测定了木炭和蛋壳的年份。结果表明,早在10350年前,冰期过后不久,就有人类在“林岛”活动。

1035年前就有植物栽培


  在进一步研究之后,专家开始在土壤中寻找植物岩,即植物细胞中所含的细小硅粒子。不同植物物种的植物岩形状是不同的,有薄片形、球形、十字形、晶状体和环形。植物岩在植物死去后保存在土壤中,因此它们可以帮助专家判断该地区植物物种的变化情况。此外,研究古代农业的时候也会用到植物岩,用以判定不同植物被驯化的时间。“植物岩是微小的植物化石,”研究论文的作者之一,伯爾尼大学教授温贝托·伦巴多表示,“我们可以用其鉴定过去生长在这里的植物”。
  对植物岩的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木薯生长在大约10350年前,南瓜——10250年前,玉米——6850年前。专家认为,是当地居民在自己家周围种植了这些植物。但并不清楚,它们是否可以完全称为作物。或许,它们还保留了自己野生祖先的一些痕迹。
  新的数据还表明.从花园规模的种植开始到拥有运河、田地和依赖驯化物种的全面农业之间有8000年的间隔。在世界其他地方,这种转变发生了大约1000年。伦巴多的下一个研究议程是:为什么在亚马孙地区花了这么长时间?
  亚马孙对我们的现代饮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花生、红辣椒和一些豆子都是最早在这里种植的植物,经过数千年的培育,它们的丰饶和美味造就了我们今天喜爱的食物。
  伦巴多说:“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多年来一直认为,西南亚马孙地区可能是早期植物驯化的中心,因为许多重要的品种,如木薯、南瓜、花生以及一些辣椒和豆类品种,在基因上与生活在这里的野生植物非常接近。”“然而,直到最近的这项研究之前,科学家们没有在该地区挖掘出可能记录这些全球重要农作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被驯化的古老遗址。”
  伯恩茅斯大学环境考古学家萨拉·埃迪奥特对该研究论文评论道:“过去认为,人类对亚马孙地区的影响微乎其微,但诸如本文这样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和景观变化的特点是广泛的。”
  卡普里莱斯认为,他们可以根据发现的植物岩来估计第一批亚马孙农民的饮食。
  这一发现使得亚马孙西南部地区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明农业的地区,而不是从其他地方引进农业。其他四个分别是中国、新月沃土、墨西哥西南部和安第斯山脉。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学前教育阶段十分关键且重要的议题。然而,家长作为孩子生活中最亲密的人,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或是缺乏意识,或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使孩子错过了提升能力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要通过各种方式如趣味游戏来提升幼儿的自理意识、自理能力,更要做到家校联动,提高家长的意识,教给他们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为幼儿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教育;自
期刊
摘要:中长跑因其对改善学生心肺功能和整体耐力水平的有效性,倍受重视,又因练习时间长.枯燥,对心理和生理都是严峻的考验,学生厌跑情绪严重,训练难度大。中长跑在中考体育和体育专业考试中又占有一定的分值,新课改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长跑训练方法。中长跑练习具有独特的艰苦性,又具有极高的训练价值。在体育专业考生训练中以传统方法为基础,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再注八新的方法.新的思路,积极尝试.大胆创新,总结出一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社会和企业对中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信息、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来促进中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强在硬件设施和技术上的建设,实施多元化培养策略,从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革新,在优化课程设置、转变教学观念、加
期刊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11-41  作为教育一线的实践者,心灵的丰盈,情感的充沛,思想的崇高,人格的魅力真的我们所要追求和拥有的。我认为教育要以爱为光,宽严并济。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小学的班主任,我们任重而道远。特别是有的孩子情况特殊,我始终坚持“以爱动其心,以严动其行”,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我们班就有一个这样特殊的孩子,他叫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承担起自己的角色重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但由于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一些繁难问题难以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来解答,所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应运而生,通过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难题。从这一方面讲,“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教育者必须要在课堂中进行实践研究,致力于把“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小组
期刊
一只雄性孔雀蛛向雌性展示黑色、红色和蓝绿色的腹。孔雀蜘蛛实在太小了,小到只有几毫米。  澳大利亚特有的孔雀蜘蛛是最大的蜘蛛家族跳蛛属的一员,只生长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及昆士兰州。它的体型非常小,身体直径仅有5毫米左右。就目前的发现来看,孔雀蜘蛛大约有五十多种。不光是外观,它们跳的求偶之舞也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被冠以“孔雀”之名,是因为这种跳蛛能像孔雀一样打开腹部绚丽的花纹。它身上的颜色可以多
期刊
摘要:初中美术欣赏课的设立是为了使学生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之处,并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美术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情境教学法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模仿画作等形式引入与课程内容相符的具体场景,并与学生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理解教材十分有效。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担任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初中美术欣赏课的学习中,有助于学生有效的理解所
期刊
摘要: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财会类专业四年制本科生为样本研究分析学生学习审计学课程的效果以及各项影响因素,了解学生对目前审计学课程的印象,分析现行审计学课程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审计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11-388  一、研究背景  (一)应用型本科的特色  国家鼓励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综合分析各学科特色、学校基础、学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育方面我国越来越重视,并且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努力,新课改要求高中数学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现如今高中课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还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数学文化低迷等,改变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思维,寻找多种方法,有效转变教学观念。本文着重对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路径进行分析,希望能
期刊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浮星泛月的艺术长河,留下了无数旷世杰作。这些作品可以与西方任何时代的作品相媲美,中国画像一座座高峰巍然屹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越来越为当今世界各国所瞩目,成为体现中国文化的典范。黄宾虹是近现代山水画的一代宗师,其绘画艺术辉煌成就源于黄宾虹自幼攻读诗文经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中国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