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英语课堂的“乐”与“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儿童更多地需要借助于外在兴趣来唤起事物内在的、深刻的兴趣。为了唤起儿童的语言兴趣,往往要依赖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力求通过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丰富儿童对语言的认识、理解、想象,强化儿童对语言的记忆。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我们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只有贯彻快乐活动性原则,才能使儿童主动接受,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 “乐” “效”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他们好动、好想的特性,给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学习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必能使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亲近英语、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小学生快乐的学习中达到和谐统一。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快乐活动性原则
  快乐活动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以语言兴趣为中心,伴随语言学习的各种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使儿童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技能,加强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儿童活泼的个性。有了兴趣,儿童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习,需要儿童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儿童来讲无疑困难重重。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在语言教学中应主要以语言本身的兴趣为主。各种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直观教具、录音、录像都是为了引起儿童对语言本身的兴趣,通过种种方式帮助儿童理解,加深记忆。
  二、快乐活动性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歌曲、韵律儿歌法
  根据儿童对歌曲、韵律儿歌、舞蹈非常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优越性来带动儿童,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字母时,有ABC字母歌;教数字时有韵律儿歌“One,Two,Three,Four”;教颜色时有与之相配合的歌曲“Red,Yellow,Blue and Green”的小诗“What Is Red?”;教星期、月份时有“Day’s of a Week”、“Twelve Months”等。还可利用歌曲教授日常用语。例如“Good morning to you.”“Hello.”“Happy New Year.”“What’s your name.”“Let us sing together.”或利用歌曲教授句型。
  2.游戏法
  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激发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另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复习动物名称时,我们可采用猜谜的方式,即根据一些动物的特征编成易懂易记的儿歌,根据它来猜是什么样的动物。如“鼻子像勾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elephant)。还可根据学生所听到的一些动物的叫声进行复习。如果教师在课下准备一些动物头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我是谁》的游戏,即老师戴上某一种动物的头饰问“Who am I?”学生回答“You are...”如果教师能结合以上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3.情景法
  (1)直观教具
  在教“What’s this?”“It’s...”.“This is...”.“That’s...”“Is this...?”“Is that...?”“Are these...?”“Are those...?”“These are...”“Those are...”时,运用直观教具,例如实物、图片、简笔画等,会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
  (2)用图片叙述故事
  在教学中依据所学内容配备一些有趣、易懂的短故事,对培养儿童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趣味性很有帮助。即根据故事内容画成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复述故事,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扮演角色
  儿童好动、好奇,又能大胆地使用语言,因此扮演角色是创设情景、锻炼儿童听说能力的极好方法。如果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再制做一些简单的道具,配上动听的音乐,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就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牛津英语3A C部分Look and say时,老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的人物、场景、时间等,回答以下问题“Who isthe boy?/Who is the girl?/Whis is the time now?/What are they doing?/What will they say?/...”然后再请学生适时地进行配音和表演。
  4.全身动作反应法
  所谓“全身动作反应法”,即教师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指令性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指令性语言作出动作上的反应。这种方法在开始阶段不一定要求学生在听完之后立即作出口头反应,允许学生有一段沉默期,只作出动作上的反应。这时学生的身体动作是表示理解的手段。这样,学生逐渐模仿教师的指令,由单词到词组再逐渐过渡到全句。
  (1)老师清楚明了发出语言指令,并配以动作辅助说明,不要求学生立即模仿老师的动作,只要静听,试着理解老师的意图。
  (2)老师发出语言指令,让学生作出动作反应,逐渐理解所授内容。
  (3)学生边做动作,边模仿老师所发出的语言指令。
  (4)让一位或部分学生发出语言指令,其他或另一部分学生做出动作,直到学生们可以边发出语言指令,边做出动作。例如:牛津小学英语5B“At a PE Lesson”:Stand in a line.Put your feet together.Jump up and down ten times.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 and turn left and right.Do this ten times.Lie on your back.Lift up your left leg and touch it with your right hand.Lift up your right leg and touch it with your left hand.Do this ten times.除了以上这些指令语言外,我们还可以将这种方法扩展运用在教词组、句型、分辨单词读音,以及对课堂用语的理解,等等。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身处快乐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这种自主引导、鼓励为主的英语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促使良好学风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替学生种下了一颗“快乐”的种子,让他们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从而能更好地掌握它。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which和as引导的从句是一个很难掌握的语法点。特别是which在引导名词从句和定语从句时和that的区别,引导非限制定语从句时和as的区别,以及as引导状语从句时和when,while,though等的区别。本文就which和as引导的从句用法作了系统的总结,并通过大量的例句进行比较、分析及说明,以方便大家的日常学习和英语研究。  关键词: 英语从句 which a
摘 要: 探究式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牛津高中英语》中的Project部分正是一种开放性探究学习活动。本文将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一单元的Project板块为例,阐述一下在Project板块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设想。  关键词: 《牛津高中英语》 Project板块 探究式学习设想    一、引言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语言技能的基础,所以学习语言必先从语音开始。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一名普通高中毕业生要掌握包括字母、国际音标、基本拼读规则、辅音连缀和双音节单词重音、语调与节奏六个语音项目。但是现在的大多数高中学生存在很多语音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中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或者是“变味”的英语,这些现象说明了目前我们的语音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创造学习氛围的第一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是可以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安排与活动的开展而培养出来。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宏观指导,帮助学生从依赖老师顺利过渡到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学习自主性 原则 技巧    1.引言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各行各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社会对毕业生的英语水
期刊
摘 要: 初中英语新教材注重语言的交际能力,听力测试成为其重要的手段。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是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多阅读也是帮助提高听力水平的方法之一。教师要注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语言交际问题。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听力教学 良好习惯 培养    “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听力在语言学中占有相当特殊的地位。然而,在英语学习中听力却常常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
目的:本课题以补肾活血法为原则,临床观察补肾活血汤辨证加减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与单独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探讨提高绝
期刊
背景:五味消毒饮在临床中己被用于治疗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但因五味消毒饮所含有效成分复杂,其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究五味消毒饮治疗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
摘 要: 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语言交际活动和教学过程。精心设置的课堂问题是完成语言交际的重要纽带之一,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问题设置的整体性、合理性、趣味性、梯度性、启发性和双向性等方面探索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课堂教学 问题设置 有效性    英语学科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外语,因此,在农村中学,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