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在不断的尝试与操作中发现,区域活动为幼儿的感知、操作和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年来,从环境的布置到区角的创设、投放材料、观察指导,我们都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如何投放区域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增强学习效果?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材料的投放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个别差异
  实例分析: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活动的持久性有直接的联系。不同要求的游戏材料可以反映出各个儿童的不同游戏水平。如:在组织语言区时,我在区内投放了三种不同的材料,即1、“说话”,让幼儿看衣服简单的图片,说说:“谁在干什么?”2、“指偶”,让幼儿同时操作两个指偶,或看两个幼儿操作指偶,并使他们对话:3、“小电视”利用纸盒插入四幅具有连续性的图片,让幼儿们一边拉、一边讲。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对于第一种材料并不是十分感兴趣,他们最多只看3张图片就改变游戏材料了。说明第一种游戏材料对于我班幼儿的语言来说,太浅了,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二种游戏材料一开始吸引了绝大部分幼儿,他们一边自己动手自己喜欢的人物,一边自行设计听到过、看见过、设想出来的情节对话。开始不满足于简单的对话,把兴趣转移到“小电视”上。他们不仅利用“小电视”那些连贯的图片讲故事给自己听,还做小演播员,把自己的短故事讲给其他幼儿听。瞧!一个小小的语言区就反映出不同水平幼儿的不同游戏材料的选择。记得还有一次,在区域活动中我给娃娃家投放了一套餐具、一套娃娃及其他房间布置材料等。但我发现幼儿进入后,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展活动,只是忙于在餐具前面摆弄。为此,我走进了娃娃家,充当妈妈的角色。哎呀!我的娃娃肚子饿了,你们这里有什么好吃的吗?这时王宣小朋友笑眯眯的跑过来说:“这儿有混沌,我来煮好吗?”说着说着混沌就端到娃娃面前了,还用小棒喂给娃娃吃呢。虽然游戏材料少而简单,但同样可以反映出幼儿对游戏的喜欢和游戏中的思维活动及对角色的理解。可见幼儿行为与游戏材料的投放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二、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如:我们在开展“疯狂购物”这一主题中,幼儿对逛超市购物,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超市”这一游戏区,我们还带领幼儿参观了幼儿园附近超市,了解邮局超市里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游戏的玩法,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如,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可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同伴在一起分享,这样一个令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在活动区中虽然不同领域教育作用互相交叉,但是投放材料应根据教育功能侧重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不能互相取代。例如:科学生活中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区应提供有益于促进幼儿的探索、尝试和发现的材料,激发幼儿对
  三、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在手工角中设置了“夹玻璃球”的内容。在练习用筷子夹玻璃球时,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瓶中,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盒中。班上有一位幼儿由于先天原因,动作发展特别缓慢,我就在旁边放了一把勺子,他可以用勺子把玻璃球舀进盒中。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在活动中,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角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
  四、适时、 适度、适量提供活动区的活动内容,及时调整与补充,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们知道,材料本身是物化和静态的,但如果我们能细致考虑材料的呈现方式,就能使静态的材料呈现动态性,这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建构行为,同时能优化材料、体现材料的高效性,还可以减轻教师在投放材料中的工作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逐步增加:即当原有材料的目标基本达成后,我们不是將原有的材料全部更换,而是采用添加的方法,递进或拓展游戏的内容和目标。如在“拜访春天”主题中的数学区,我们提供了数字花瓶和十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菊花,每种7~8朵,一开始时可引导孩子根据花瓶上的数字插相应数量的菊花,等基本目标达成后,可以在数字的边上增加颜色标记或形状标记等,把游戏拓展为根据两维要求插相应的花。另一个是组合,也就是区域和区域之间的材料组合,某些区域的内容可成为其他区域材料的提供者,以拓展和丰富游戏内容。如“拜访春天”主题中的手工区制作的纸盘、纸杯菊花,在加上发箍后就可成为表演区的头饰;贴在纸筒或牛奶杯上就可成为建构区的立体菊花,为建构菊园“添砖加瓦”,丰富游戏。这样的一增加、一组合,使原有的材料更加活化,使孩子的探究也不断深入。
  【作者单位:宿豫区仰化中心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采用朗讯公司'Phone-On-A-Chip IP Solution'提供的芯片组,设计一种用于局域网语音通信的脱机IP电话机,该IP电话机具有成本低、语音质量好等优点.给出IP电话机硬件电
一、让幼儿了解合作的意义,知道合作的重要性  1、利用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  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合作行为以及合作后的快乐情感。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相似情境时,便会将故事中的角色行为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来。  2、教师为幼儿提供积极的合作榜样。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互相合作对幼儿有着直接影响。幼儿之间也会相互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进行
幼儿手工制作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种,是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不断发现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手工制作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中,我认为: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凭着自己的感受会大胆地、无拘无束地用一定的方式去表达出来。  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对手工的
作业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和保证。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已经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它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人生需要。下面笔者就关注作业细节,结合自己平时的做法谈几点看法。  一、关注作业设计,诱发学生作业
有人把儿童阅读比作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是啊,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
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分析研究生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形成及特点,探讨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成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领导机构和专职服务机构开始,构建由导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实验室心理宣传员和寝室心理信息员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弥补了国内研究领域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
学生的作文质量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同时,作文作为语文考试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与质量需要得到切实的提升,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升。现实
论述了在AutoCAD环境下利用VB的ActiveX Automation技术进行建筑结构工具箱开发的方法。该方法较好地把建筑结构分析和绘图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