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指导激起幼儿创作的欲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m_j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手工制作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种,是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不断发现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手工制作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中,我认为: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凭着自己的感受会大胆地、无拘无束地用一定的方式去表达出来。
  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对手工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幼儿手工创造力的提高主要应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只有让幼儿体验到他们是手工活动的主体,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如果幼儿对手工活动无动于衷,不能从创造中得到乐趣,那么幼儿对手工活动就不会有热情。老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和熟悉,有助于激发幼儿对手工创造性的热情。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在情感上特别依恋,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与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教师在手工教学过程中若不拘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渲染,缺少幽默,偏向于成人化,则活动的气氛必然会趋于紧张、严肃,并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压迫感,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在手工制作时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幼儿的言语行为无拘无束,心理上轻松愉快,创造火花也就会不时闪现。
  二、欣赏同伴的作品,激起创作欲望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手工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活动结束后,我经常把幼儿成功的有创造性的作品放在“巧巧手”的区角里,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并邀请其他组的幼儿去区角里参观,激起幼儿间的相互启发,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大胆创造的学习氛围。利用幼儿间的平行学习,促进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创造。 在制作相架的活动中,我先让孩子们看了教师的几件相架作品,然后请他们选择形状各异的相架板用面粉贴上自己喜欢的花边,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到手工区选取自己喜欢的小材料(纽扣、豆类、珠子等)镶嵌到面粉上去。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达到了顶点,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觉得各种颜色的纽扣贴在相架上很漂亮。”还有的说:“我喜欢在相架上贴上花生。”……最后,每个孩子的相架都没有重复雷同的,但又都是漂亮而有趣的。
  如有的班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服装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须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上台表演,你们愿意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最有特色。”话一说完,幼儿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我想做面具,来表演我最喜欢的奥特曼。”有的说:“我想用报纸做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样的手工游戏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
  三、丰富幼儿的感知,提供创造的源泉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创作内容范围较窄。因此,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素材,为创造提供方便。天气晴好的日子,教师可带幼儿到户外,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房屋、马路、树木、行人等环境,观察云彩的变化、人们的服饰、各种车辆等事物,以此来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养成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
  四、注重激励、体验成功的感受
  一般评价可以分为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幼儿对他人作品的评价等几种形式。在评价活动中,首先,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切忌用成人的思维、标准限制孩子。这些作品的质量不怎么样,但孩子在这过程中充满着想象、充满着创意、充满着兴趣,他们尝试着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不管他们做的结果怎么样,教师都应用赞扬的语气来鼓励孩子的活动过程,尊重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的行为超出现有标准和常规,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感染、受启发,幼儿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会有更多的自主、自由活动机会,从而使幼儿活动更加积极、更加主动。
  其次,我觉得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引导,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的同时,通过认真地、经常性地对幼儿的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的基础上,应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谈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看着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幼儿的脸上个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制作当中,教师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密的动作,都能增强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使幼儿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 总之,我在幼教工作中对幼儿手工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手工活动质量的提高,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肌肉动作,还使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盛泽镇中心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针对现代网络销售过程中配送路线规划的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客户收货点的随机性、分布散的特点,将配送区域划分为合理的投递网点,转化为对投递点的路径优化问题,以最小化行驶里程目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道出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自己对学习的需求。要知道学习知识的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而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一定的意志力,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我来简单谈一下我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首先,导语的设计要独具匠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正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其有效性也越来越明显,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信息技术是指包含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储存和信息伦理的总称;而学科指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门课,或者是一组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整合更多的表示使两者成为整体,使之一体化。   在目前的大多数
CAI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教学模式,悄悄地走进了课堂,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效益、改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益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习惯作为指导。意识决定行动,想要小学生将语文学好,必须培养他们的一种习惯意识。语文的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有直接性联系。语文学好了对于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良好的习惯意识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基础,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前应该意识到习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习惯  (一)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习惯分为好习惯与坏习惯。养成一种
观众厅既是影剧院的核心,又是人们视觉的焦点,它的装饰效果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形态感、色彩感与光影感是装饰设计中的三大要素,本文阐述了上述三大要素在观众厅装饰设计中的
语言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一种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深知语言能力培养对儿童发展重要性,倘若能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认识周围环境中发展幼儿语言,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  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发展。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实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
音乐欣赏教学是纯粹的精神空间的拓展,在这里心灵自由地呼吸、精神的张弛。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品尝艺术的甘醇,捕捉艺术的神韵之美,这是当今学生对老师提出无言的要求。  一、热情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的愉悦首先来自于老师,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也来自老师对音乐教育的激情,教师的积极态度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当我在上《春节序曲》一课时,由于这是以春节为主题的音乐欣赏,所以我特意
采用朗讯公司'Phone-On-A-Chip IP Solution'提供的芯片组,设计一种用于局域网语音通信的脱机IP电话机,该IP电话机具有成本低、语音质量好等优点.给出IP电话机硬件电
一、让幼儿了解合作的意义,知道合作的重要性  1、利用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  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合作行为以及合作后的快乐情感。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相似情境时,便会将故事中的角色行为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来。  2、教师为幼儿提供积极的合作榜样。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互相合作对幼儿有着直接影响。幼儿之间也会相互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