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活动之“热”冷却了写作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活动热情高,但习作兴趣低;活动能力强,但习作水平低;活动时间长,但写作时间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尽情释放,与习作有机交融;强化口语,以我口表我心;抢夺时间,保障随堂练笔,真正发挥活动的价值,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尽情释放 强化口语 抢夺时间 活动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7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开展活动对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活动热情高,但习作兴趣低;活动能力强,但习作水平低;活动时间长,但写作时间短。该如何优化学生活动,更好地为习作教学服务?
  一、尽情释放,与习作有机交融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实践活动一公布,学生兴趣高涨,一旦提出要认真观察,要写作文,学生就如同被浇了一头冷水。如何艺术化地将实践活动与学生的习作实际联系起来呢?
  1.巧妙记载,巩固记忆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将自身的真情和意识融解到活动中,真正地释放自我,展现自我,尽情地玩耍、实践,淡化功利化色彩,避免学生背负着学习的压力参与活动。而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迅速组织学生对活动的流程以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回忆与梳理,为习作奠定基础。
  2.珍惜体验,分享交流
  在活动中,无论处于怎样的角色,都会有自身与众不同的感言,如果不能及时地交流分享,学生源自内在的体验就会随着心潮的平静而逐渐消失。如在“画鼻子”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及时让被蒙上双眼的学生说说自己对黑暗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摸不着边际的囧样。
  二、强化口语,以我口表我心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关注写作与口语之间的平衡,将说与写充分融合,彼此促进。”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口语,加以指导,夯实写作训练。
  例如,在一次班级掰手腕PK赛后,学生依然兴趣高涨,教师要求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组对决,很多学生却捉襟见肘,只能粗线条地将比赛的顺序说一遍,难以还原比赛的精彩。如何才能将学生满腹的话语迅速整合、重组,转变为有效、真切的口头语言呢?
  1.定本质,指明方向
  掰手腕的整个过程,学生都笑声不断,不停地为自己小组的成员呐喊助威。显然,趣味性和对抗性应该成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这一活动的本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感三个维度出发,分别从观众、选手以及拉拉队等不同的角色,将活动的过程表达清楚,尤其是要凸显活动的趣味性和对抗性。
  2.明动向,引导启发
  习作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内在思考、语言表达以及创造能力。学生无法准确描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变换呈现方式,借助肢体动作或者角色表演等方式,降低表达的难度;教师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及时抓拍镜头,在学生无法描述时及时呈现,集全班学生的智慧,运用语言攻克难关,让作文课中语言的芬芳弥散开来。
  三、抢夺时间,保障随堂练笔
  很多活动习作课,教师都与学生一起忘情活动,活动时间过长而留给学生动笔的时间得不到保障。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活动开展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1.精心设计,悉心安排
  教师必须明确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放松身心,还是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在活动开展之余,务必腾出更多有效的时间保障学生的练笔在课堂内完成。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吹泡泡”活动时,分配器具、拍摄就消耗了近30分钟,在匆忙交流之后,留给学生的练笔时间就只剩下5分钟。如何才能化解这一矛盾呢?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筹划活动,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活动的规则、流程,节约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笔,实现活动与写作的交融。
  2.紧缩范围,走向扎实
  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既要开展活动,又要交流分享,还要动笔实践,练笔内容的切入点就不能太大。教师可以将练笔的着眼点缩小,以练写片段为主,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一个价值点,将其写详细,写扎实。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再现活动的某一个具体的环节、某一个具体的人物。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 要]《草原》作为一篇独具魅力的散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叙事抒情性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为了有效突破《草原》的教学要点,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感知,在还原再现中体悟景色之美;探寻密码,在对比辨析中体悟人情之美;联想实践,在情景交融中把握散文特质。  [关键词]情景交融;要点突破;深入感知;探寻密码;联想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天安门广场》一文是苏教版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以方位顺序进行描写的课文。因此,课文学习的重点就是理解方位顺序对于写作表达的作用。教师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入手设置教学板块,引领学生关注文本中典型独到的事物选择、独特新颖的表达顺序、富于变化的词语运用,让语用训练如剥笋般层层深入。  [关键词]阅读教学;认知规律;语用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LCC”新读写素养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是相辅相成、相生相长的。在基础课程中,要以语言为突破口,回归课程本体,唤醒言语生命,以培养学生的言语感受力;要利用课程资源,聚焦言语实践,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使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LCC新读写课程;基础课程;课程本体;言语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小练笔是基础的写作训练,只有做足“小”练笔,才有可能让学生写出“大”文章。通过练笔二轮设计对比,展现练笔需要遵循的策略,即突出循序渐进,强化学生练笔信心;突出读中悟写,提高学生练笔实效;突出与生俱进,激发学生练笔兴趣。  [关键词]练笔;循序渐进;读中悟写;与生俱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88-01  在
[摘 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对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练习7口语交际训练《七嘴八舌话环保》进行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乐于表达,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家乡环保;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生习作教学总的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习作中的情感表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是自己的独特感受,而不是人云亦云。然而,在小学生习作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存在着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等问题。这与学生的求稳心理和懒惰心理有关,也与教师指
[摘 要]教学步骤的相关性和层次性对于一堂语文课的成功设计和实施至关重要。以王崧舟老师所上的《孔子游春》一课为例,探寻教学步骤相关性和层次性的体现、优势和影响因素,能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层次性 相关性 《孔子游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69  一堂课之所以能成为一堂好课,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当下教师
[摘 要]教学路径,其实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形象描述。结合部编教材一年级《影子》一课儿童诗教学,通过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方式来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具体策略为:强化语用教学,优化教学路径;稳定教学语境,优化教学路径;借助思维统整,优化教学路径。  [关键词]语文要素;教学路径;部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84-02  何
[摘 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高度,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抓住听说读写设计课堂教学,力求目标简明、过程简洁、学法简约,从而使语文课堂显得简约而不简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简明;简洁;简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29-01  “大道至简”出自老子的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大屏幕出示与知音相关的诗句:  (1)知音共饮醉当歌。(2)世乏知音空抚琴。(3)知音世所稀。(4)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