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中药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延缓椎间盘终板压力退变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bi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发生的根本因素,终板是椎间盘力学传导与营养传输的主要结构,终板退变会加速椎间盘退变的发生,中药复方对延缓椎间盘退变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压力下离体兔脊柱运动节段椎体终板的影响,阐明其调控终板软骨细胞、延缓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效应特点及作用机制。

方法

2019年将40只健康新西兰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组、中药抑制剂组、中药激动剂组,每组10只。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运动节段离体加载和培养装置进行造模,并通过HE染色病理形态学方法、免疫组化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检测相关指标,包括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及Wnt-3α、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1)药物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①HE染色显示,培养第7天时中药组软骨细胞分散程度、数目及软骨层排列均较对照组完整;培养第14天时对照组、中药组终板软骨组织退变程度均加重,对照组退变程度较中药组更加明显。②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培养第1、3天时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Ⅱ型胶原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中药组及对照组培养第7、14天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Ⅱ型胶原表达量均较培养前降低(P<0.05);中药组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Ⅱ型胶原表达量较中药组升高(P<0.05)。③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及对照组培养第1、3、7、14天时Wnt-3α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较培养前降低(P<0.05),中药组培养第1、3、7、14天时Wnt-3α、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及对照组培养第1、3、7、14天时Wnt-3α、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培养第1、3、7、14天时Wnt-3α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2)药物延缓椎间盘退变机制:①HE染色显示,中药激动剂组较中药抑制剂组培养第3天时终板软骨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软骨层排列较好。②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中药激动剂组、中药抑制剂组蛋白多糖、Ⅱ型胶原表达量分别与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中药激动剂组、中药抑制剂组第3天时Wnt-3α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激动剂组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较中药组降低(P<0.05),中药抑制剂组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较中药组升高(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中药激动剂组第3天时Wnt-3α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中药抑制剂组Wnt-3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抑制剂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较中药组升高(P<0.05)。

结论

补肾活血中药可以通过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终板软骨细胞延缓椎间盘退变进程。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某福利院一起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进行调查和溯源,为研究相关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同源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本次食源性痰病事件.结果 确认本次事件中病例23名,患病率5.65% (23/407);现场采集病例肛拭子15份和厨房工作人员肛拭子3份、留样莱品3份、水果2份以及冰棒1份,其中从11份病例肛拭子中检出肠炎沙门菌,PFGE结果显示11株肠炎沙门菌的DNA条带图谱相似性为96.4%,聚类分析为同一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菌株来自同一克隆系
目的 建立大蒜中硒形态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Aq反相离子对色谱柱作为分析柱,10.00 mmol/L柠檬酸(铵)+5.00 mmol/L己烷磺酸钠+2.00%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可在10.00 min内完成对硒酸根(SeO2-)、亚硒酸根(SeO32-)、硒代胱氨酸(SeCys2)、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和硒代乙硫氨酸(SeEt)的分离分析.采用恒温振摇辅助酶提取法对大蒜进行提取.结果 SeO42-、Se
目的 了解安徽省近年来沙门菌(Salmonella)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特性,为本省沙门菌引起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5-2020年来自安徽省16个地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腹泻病例中分离出的980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980株沙门菌分为82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31.43% (308/980)]、鼠伤寒沙门菌[26.22%(257/980)]、阿贡纳沙门菌[7.35%(72/980)]、汤卜逊沙门菌[6.63% (65/980)]和
目的 评价青海省成年居民膳食铝的暴露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5-2020年青海省7类共499份主要含铝食品的铝含量数据,以及《第五次中国总膳食研究》和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中的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的方法,评估青海省不同年龄-性别组成年居民的铝暴露水平及潜在风险.结果 7类主要含铝食品铝的平均含量为72.210 mg/kg,最大值为1220.000 mg/kg.总检出率为77.96%(389/499),总超标率为19.72% (57/289).其中,即食海蜇的检出率和
背景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远期预后预测目前应用的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评分,其在ACS中占比逐年升高,有超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趋势,二者虽同属ACS,但其发病率、急性期死亡风险及远期预后存在明显差异。然而截止到目前,尚无有关针对于NSTEMI患者远期预测的有效工具的文献。目的分析NSTEMI患者院外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
目的 了解2020年福建省生禽肉中沙门菌污染状况、血清分型和耐药情况.方法 采集2020年福建省生禽肉样品178份,按照GB 4789.4-2016的方法分离出沙门菌后进行血清分型,并对分离出来的沙门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共检出沙门菌40株,检出率为22.5% (40/178),通过血清分型,鼠伤寒沙门菌占比最高,检出率为22.5%(9/40),其次分别是肯塔基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17.5%(7/40)、15.0% (6/40).药敏实验结果表明,40株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程度最高,耐药率为77
目的 脱氧雪腐镰孢霉烯醇(DON)是一种食物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可造成多种健康危害.孕妇作为各种污染物暴露危害的易感人群,目前关于我国孕妇DON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的证据有限.本研究通过检测武汉市孕妇尿DON水平并估计其食物来源DON的摄入量,为评估我国孕妇DON暴露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同济出生队列”中的103名孕妇,收集其孕期尿液样本,并使用食物频率问卷(FFQ)进行膳食调查.尿DON水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结果 103份孕妇尿样中
目的 对2019年9月4日发生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一起误食光硬皮马勃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确中毒原因,总结中毒特点及救治方法,为该蘑菇中毒事件的处置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中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蘑菇样品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例患者各进食了约50 g购买于市场的马勃后,出现了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及低血压的症状,潜伏期0.5~1 h,经过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蘑菇标本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光硬皮马勃.结论 此次事件是因误食光硬皮马勃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光硬皮马勃与可食用的云南硬
目的 查明引起某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可疑食品、致病因子和危险因素,为今后类似事件的防控和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可疑餐次及食物,采集病例和厨工肛拭子、留样食物及环境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74例,患病率为1.9%,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83.8%)、腹痛(78.4%)、发热(63.5%)等.流行曲线为间歇性同源暴露,病例班级和宿舍分布无明显聚集性
背景低出生体重儿多存在慢性宫内缺氧现象,其围生期病死率高,且远期体格发育落后、神经发育异常风险高。目前我国缺乏针对该方向的多中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目的分析河北省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河北省妇幼监测信息管理系统2013—2017年在河北省7个省市级医院和15个县级医院,共22个监测点住院分娩的37周及以上孕周的孕产妇资料,调查指标包括孕产妇年龄、出生年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