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课程资源的源头活水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x_com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载体,关系到课程的实施,它为课程理念的实现奠定资源的支撑。丰富、适合的课程资源就是园本课程的源头活水。那么,课程资源的活水何处寻,如何用就成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我园在构建“蓝天下课程”的过程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思考,努力开启了课程资源的源头活水。
  一、更新理念,让资源活水多多
  “我们的课程资源太少了。”这是一句来自许多一线教师的感叹。事实果真如此吗?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幼儿园地处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拥有不同的课程资源,但造成这种差异并不是数量上的,而是课程建设者理念上的差异。资源活水多多,欠缺的是发现的眼睛。为了帮助教职工练就一双不断发现身边课程资源的慧眼,我们下发了“蓝天下课程资源记录单”,引导和鼓励他们养成用教育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一切熟悉的人、事、物的习惯。每月年级组将记录单进行汇总,并补充一些建议;每学期幼儿园会组织教师、保育员和后勤人员讲述关于自己填写记录单的故事,培植了他們发现利用课程资源的激情和敏感度。
  二、分类汇集,人人皆是资源者
  蓝天下课程要求我们以开放的理念和动态的思维来建设课程资源,其发展、实施不能仅囿于文本类资料,还需要更多的媒介介入,更需要每位课程建设者的广泛参与和共同构筑。
  (一)园内人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幼儿园内的教师、保育员、后勤人员不仅是重要的园本课程资源,也是课程资源的创造者;他们的素质状况直接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利用的程度和发挥效益的水平。将分散在个体身上的特长和优势挖掘和整合起来,就会形成一个资源共同体。我们给每位教职工制作的一份“‘我’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自荐表,记录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专业和优势,从而形成了园内人力资源库。
  幼儿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课程资源重要提供者和使用者。蓝天下课程的开放性和多元化需要更多能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和表达表现的资源的支撑。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依据幼儿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将幼儿在生活体验、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上的不同,身心发展水平存在的个别差异以及学习、思维方式上的独特性作为重要的素材性资源。
  (二)园外人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幼儿园有丰富且独特的家长资源优势,他们的参与可以弥补课程资源不足,尤其是在物质资源方面可以提供多通道的支持。每年开学,幼儿园通过资源普查的形式对家长职业、特长等进行调查,整理出数据信息纳入人力资源库,及时上传并更新。通过建立“家园互助资源信息网”,让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
  另外,园外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具有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如专家、消防及卫生防疫部门人员、医护人员等。这些人都有能力为教师某些方面专业发展以及课程实施提供具体的指导,同时也为幼儿园提供了更为多元的视角来审视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建设。
  三、绘制三张图,处处成为资源地
  蓝天下课程强调“幼儿在生活中构筑发展的意义之网”。地域资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资源,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园地处城乡接合部,地域资源丰富。为了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方便、迅速地寻找到自己要利用的资源,我们绘制出了三张资源图,直观形象地标识出课程实施可以利用的自然、人文、社会和信息环境。
  一是幼儿园园内资源图。对园内既有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是园本课程开发的首选。我们组织专门团队对幼儿园进行细致地盘点,对所有可能成为课程内容的资源进行梳理分类,一一登记,形成序列,方便教师,幼儿从系统中随时选择和使用。
  二是周边小区资源图。小区是幼儿生活最重要的环境,他们对小区的熟悉程度胜过他所接触到的任何环境,需要教育者和幼儿共同去仔细考察其中蕴含着的资源。其中各小区位于什么方位、名字、小区内的楼号、门牌号、停车位,水电表箱、物业管理处都是非常好的设施资源。在绘制各小区植物资源图时,应注明各种植物生长的位置、名称、开花和结果的季节和时间。
  三是方圆1000米资源图。我园方圆一千米范围内,既有河流、山坡、农田和树林,也有老街、公园、剧院、学校、银行、农贸市场等。对于这些园外的资源,只有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真正成为课程实施可资利用的资源情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挑战。首先,幼儿园组成由教师、家长、幼儿专家组成的团队对每个场所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与场地相关人员的交流,确定适合前往的场所和考察的相关流程;其次,在绘制资源图时,每处场所都加注简单的介绍链接,包括离幼儿园有多远、适合去的年龄段、时间季节、联系方式、每次可容纳的人数、可以支持幼儿获得哪些方面的经验等。
  四、有效管理,让固有资源活起来
  为了让资源与课程更加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我们优化了以下两个方面,盘活了资源,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
  (一)重视资源的管理和传递
  资源收集后,资源室的管理人员分类做好登记,所有资源做到开放式存放,并在存放架和存放器上贴上细致、明确的文字和图示,标注运用范围、数量、使用说明和建议,让材料资源看得见。为了让每位教师对资源室固有资源做到心中有数,管理人员定期将资源存储与更新情况进行汇总,形成资源清单,通过微信群推送给每位教师,供教师随时随地查阅和使用。从而拓展了教师的资源视野和专业视野,减少了教师准备、制作课程资源的时间,有了更多的时间与资源互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实施资源借用记录和归还添加制度
  教师借用某一资源,首先应明确其使用要求;其次在归还资源时要完成“资源使用单”,即运用文字、视频、照片等方式记录资源利用的过程,分析该资源的使用促进了幼儿哪些经验的获得,思考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上,资源还可以进行怎样的补充和修改。教师借用资源执行“扬亮点,补缺失”的添加制度,使得资源在保持原有完整性的基础上,获得了不断优化,促进了课程资源室的循环反馈系统不断完善,为资源更好地服务课程,服务教师提供了保障。
  【作者单位:句容市华阳街道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 ,人才是关键 ,文章分析了西部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政策倾斜不够、用人机制不合理、对人才重视不够……。因此 ,文章提出了许多有效地改进意见和合理化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如何发挥人的作用至关重要,适应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最大限度发挥高校图书情报人员的创造性、创新性特尊
核心素养是我国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其中“实践创新”是六大素养之一。的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少,但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掌握培养创新能力基本策略的基础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學实践
一、现象点击  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确实如今的课堂教师们愈益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格外关注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互动。然而我们也常常会发现表面热闹进行着的交往互动,其实效率低下,而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倾听。我们不妨回溯一下课堂常见的几个现象:  1.不听要求盲目行动。教师在一些富有思考空间的问题研究或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一般会有具体要求叙述,然一些学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项目式整合数学课,可以采用异步自学与同步面授相结合,动态监控与自由进度学习相结合,课上探究与课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实践证明用混合式学习的理论指导项目式整合数学课教学,能够结合网络学习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充分使用网络资源, 巧用大数据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统一的学习模式与进度下学习,处
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越来越繁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教学与指导工作.
一、引言  区域活动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下,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规划活动空间,划分活动区域,并进行环境的布置和设计、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玩具和学具,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区域和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材料、与环境、同伴、教师充分互动而获得知识和发展的一种个别化、小组式的自主学习活动。“前置性”教师导引策略指前期幼儿园或教师对本园或本班区域活动进行方位、空间等科学合理的
通过对国外几种主要社会保险模式的评述,提出改革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思考.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为强烈。在实施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评价。  一、学生评价自我:认真反思,独立思考  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养成自我意识与独立性。使他们能客观地评判自己
一、研究内容  “场域视野下,小学语文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研究”是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现状,创设心理场、语义场、文化场、生命场等不同场域,并在此场域背景下,以发展、联系的眼光看待教师与学生,探讨主体式教与学的策略。它包括教师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策略,学生独立、主动、创造性学习的策略等等,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促进教师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意识与能力,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