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语文之美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nge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艺术,应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语文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具有文明之美;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语言,具有生活之美;她是中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具有艺术与教育之美。美在于感受,在于感悟,要引导学生对语文有所感悟;要在比较中欣赏,使他们感悟理解语文;要在实践中经历,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使感悟得到深化,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如生命之水般不可或缺。让学生充分感悟语文的吸引力,力争使学生拥有一双能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能思考世界的头脑,这是我多年来从事教学最大的心愿。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让学生去感悟语文的美,感受语文的吸引力。
  
  一、在活动中感悟
  参与活动的过程是学习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提供丰富的素材,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自由,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发挥创新的潜能,逐步感悟汉语言的美。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水平还比较低,他们更多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层面。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在他们头脑中有的只是被爱、被关怀,从来不知道爱别人、付出爱。因此,要充分地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感受一下具体的情景,思考一下人物的内心世界,考虑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会比教师单调地讲授体会深得多。如,在讲《麦琪的礼物》第一课时后,我留的作业是每个小组选一段故事进行表演。学生的表演绘声绘色,当我看到“德拉”和“麦琪”接到对方送的礼物时流下的眼泪,我为学生叫好,因为我实在讲不出这种感受。这时他们心中所拥有的是人间真情的体验,书上的文字已变成他们的表情和感受,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吗?有了这些感受之后,我想他们也会理解父爱、母爱。在活动之后,我引导学生“说说你家里的故事”时,有的学生讲故事时感动得泣不成声,有的学生则把全班学生逗得开怀大笑……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留心挖掘语文活动的美,并以此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生通过参与鉴赏,提高了认识,明白了心灵美的重要性。
  
  二、在比较中欣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还要引导学生去挖掘和感悟语文的美。而让比较感性的初中生能够感悟到这种美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比较。当我们讲李白的飘逸豪放时,不仅要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证明,而且要用“安得广厦千万间”来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飘逸与忧郁的区别。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要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做对比,让学生体会豪放与田园的区别。这些是相反的比较,还可以用相近的比较。如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周总理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进行比较,比较他们对国家的鞠躬尽瘁,比较他们成败的不同等。总之,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到教材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学会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进而挖掘美、体现美。要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选择、体验,从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感悟语文的美妙之处。
  
  三、从语言中感受
  教材中的很多篇目都是语言大师们的杰作。通过他们高超的语言写作艺术,我们能听到小石潭那如鸣佩般的流水声,能够看到洞庭湖水的浩浩荡荡,能够嗅到荷花那淡淡的清香。现在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正音正字、划分层次、概括段意等,看似分析到位,然而一篇优美的文章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变成枯燥的词语的罗列,學生不会产生兴趣,当然更谈不上美。语言的美应该从语言文字入手,多赏析少分析,并适时引导,带领学生挖掘和欣赏语言本身的美,认识它的美。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
其他文献
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头疼的是记忆单词。尽管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记单词,可总是记不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我认为主要可以从老师授课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上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教师是名副其实的引导者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改进和探索词汇教学的方法。我认为以下四种方法行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逐步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转换.同时,教与学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而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又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断地形成新的技能,以适应新情况之需.  长期以来,教师被描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因为,虽然他们每天都跟很多的同事在一起(工作)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尤其是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它那传统的概念,繁琐的内容,在学生看来真的是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讲求艺术,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课堂快乐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兴趣,让学生轻松学习,同仁们都在苦苦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以下四方面的探索:    一、语言激趣    生动幽默的语言和充满情趣的事例,可以使抽象的概念、 深刻的
29日晚,急促的电话铃声在海南省海上搜救中心响起,广东台山和香港5艘渔船171名渔民,在西沙珊瑚岛附近海域遭受强台风“蝴蝶”袭击.2艘沉没、1艘失去联系。
2l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以现代科学技术教育为主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电教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合理运用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
目的:观察玉玄针磁疗对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合并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规范治疗和常规护理的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学生应“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一规定无疑确立了课外阅读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但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处于自发、尴尬的状态。    一、重视语文课本
对“解题思路”进行的评价,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它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若干解题思路进行剖析、比较而作出判断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对解题思维的评价能力和习惯,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通过评价,不仅使学生多学到了一种解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站在评价水平的高度上思考问题,优化思维过程,提高思维品质. 所以,加强解题思路的评价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一、评价
本文研究了椒样薄荷多酚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椒样薄荷多酚高剂量灌胃处理(400 mg/kg BW·d)显著抑制了小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血清谷丙转氨酶
清晨树叶泛着明媚的秋阳我对夏风的记忆渐渐模糊曾经辉煌的黄叶洒落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