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阅读课的拓展训练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语文教学的不断思考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学习是长远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而实现这一长远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文本,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课前的拓展补充,有利于了解背景进入文本;课后的拓展延伸,有利于开拓视野,积累发散;而课中拓展则是要立足文本(文本特点、教学目标、情境中心)、立足师生(学生已知、教师个性),适时适度引入相关资料,力求拓展的内容与文本紧密联系,拓展的本质与文本的内涵一脉相承。
  
  一、通过品味语言进行拓展
  
  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感受和积累语言。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经典的语言材料并储存在个人的语言积累库中。二是感悟和内化语言。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验、品味文本中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和思绪,深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三是模仿和运用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的内涵,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例如,《清平乐·村居》(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词中有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那么,“吴音”是指什么?如果学生对于这专业术语认识不够,也就不能更好地领会“相媚好”。教学时,教师不妨这样进行拓展:
  师:同学们听过吴音吗?我们一起来昕听。
  (播放:苏州民歌《茉莉花》)
  师:听了这首歌,你对“吴音”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生:吴音就是苏州话。
  师:吴音是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和安徽南部地区的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师:听了刚才播放的吴音,你有什么感觉?
  生:吴音糯糯的、甜甜的,听来很舒服。
  生:吴音好像是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生:吴音是温柔的、美好的,听了还想听。
  师:请同学们看图想象操着一口吴音的老夫妇俩“相媚好”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生:老夫妇俩端着酒杯,我敬你一口,你敬我一口,叫“相媚好”。
  生:“相媚好”就是老夫妇俩说着家里的高兴事儿,开心地笑着。
  生:老夫妇俩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愉快地过着幸福的生活,叫“相媚好”。
  将苏州民歌《茉莉花》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听觉享受之余展开想象,将语言文字的内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深化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和鉴赏。
  
  二、通过激发情感进行拓展
  
  文学大师郭沫若说过:“文字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感官,引领他们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去体验、捕捉作者细腻如丝的情感旋律,并结合自己已有认知经验,倾吐情意,以促进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比如,《月光启蒙》(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从文本表层来看,主要是写母亲对“我”的文学启蒙,深入阅读体会,就能感悟到课文融入了作者对母爱的无限感激之情。课末,教师补充了孙友田的《月光启蒙》原文中的一段描述:“我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和蔼,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师:回忆小时候母亲对“我”的月光启蒙,你是怎样理解这段文字的?
  生:母亲对作者孙友田进行月光启蒙,让作者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当他想报效母亲时,母亲却成了这个样子(学生哽咽了),读了这段描述,我们和作者一样,心里都很难过。
  生:母亲把一生的爱都给了孩子,无怨无悔,孩子心中对母亲充满了感激,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让孩子心疼。
  生:作者长大后,想和母亲聊聊对月光启蒙的感受,聊聊自己对母亲的爱的时候,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让作者遗憾万分。
  生:我想对母亲说:谢谢妈妈,孩子会记住您的爱并照顾您一辈子的。(生流泪)
  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心底最柔软、最真诚的情感部分被唤醒,对母爱有了更深的体验,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三、通过深化内涵进行拓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很多时候,作者的见解是含而不露,需要通过横向比较、纵向挖掘、提炼背景等来触摸作者的心灵,感受其境,领会其意。所以,教学时不能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要深入探究,领会文本的深意。鉴于小学生阅历较浅、认识水平较低,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信息铺垫,以促进其体验。比如,《清平乐·村居》(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中的“醉”字意味深长,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层意思呢?我们来看下面的教学设计:
  师:清澈的溪水边长着茂盛的青草,低矮的草檐下,有一对老夫妇,说着暖暖的吴音,喝着甜甜的酒,他们有些醉了,他们为何而醉呢?
  生:他们看到自己的四个儿子聪明活泼,健康快乐,有些陶醉。
  生:他们沉浸在美丽的田园景色中,为美而沉醉。
  生:他们想到自己的生活安定幸福,看到儿子长大了,也很有成就感,为自己家的美满生活而醉!
  师:是啊,为美所醉,为情所醉,更为眼前的生活而醉,虽是简洁的文字,却道出了多么丰富的情感,“怎一个‘醉’字了得”!
  师: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另一首词中也写了“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欢角连营”。我们来读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体会这两首词中“醉”的不同含义。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
  师:读了两首词,你发现词中的“醉”有不同之处吗?
  生:同样是醉,一首是表达幸福的醉,一首是表达忧患的醉。
  师:同样是写醉,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情感。
  怎一个“醉”字了得!由“这种醉”感受“那种醉”,从不同的“醉”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样的拓展,深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四、通过补白进行拓展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存在着诸多的“空白”点。这正如丰子恺先生在评价绘画艺术时所说:“空,然后有生气。”文学作品也正因为有了“留白”,才具有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空间。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课文中的空白点就是一种“召唤结构”,它期待着师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二度开发”,使文本解读丰满起来。比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课,文中几乎没有对青海高原独特而又艰苦的自然条件的描述,但了解青海高原独特而又恶劣的气候是理解文本的基础。教学中,我在空旷而又深远的背景音乐下,出示了一段描写青海高原自然条件的文字,使学生充分理解为何称它是“生命禁区”,为理解“神奇”做了铺垫。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对于语文教学,既要立足课文,又要跳出课文,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中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以及时代对未来成员素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一、规划指导思想创造面向21世纪的舒适宜人的城市生活空间,使居民既享受到大部市的文明,又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居住区的整体布局和道路结构合理、简洁
暑假的一天,万里无云,太阳公公似乎也不想扫我们的兴,降到了令人满意的温度,让人备感舒适。我们家自然也不肯错过这个大好机会,妈妈和我约了外婆一起去杭州宋城游玩。 Summe
摘要:本文从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携手家庭做好后盾;开辟多种阅读渠道,丰富课外阅读的资源;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增强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搭设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五方面,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40-
爱迪生家的大门非常重,一位朋友对这位发明家抱怨道:“你有没有办法让这门开关起来不那么费劲?”爱迪生边笑边答:“其实我家的大门,做得很合理,那个门与一个打水的装置连接,
如果题目要求将某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其单位不变,则可直接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要求进行解答。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小学的时候,我数学学得非常不好,语文却常常得第一。多年以后,当时教我小学数学的那位年轻美丽的女民办老师的形象仍深深铭刻在我的记忆中——她就是德高望重的姚德香老师。  时隔多年,和她交往的很多往事如放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恍若昨日。说实话,她怎么教授数学课我基本上都忘了,我只记得那时候我听数学就像听天书,尤其是那些应用题,对好长的算式的时候,我基本上是在懵懂状态。但我从来不记得她说过一句伤我自尊的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当适时地引进其他文本,和当前课文构成相互参照、彼此牵连的互文文本,让学生在引进文本与当前课文之间搭建桥梁,形成对话,从而深入解读当前课文,用这种方式构建的阅读教学,称为互文阅读教学。互文文本是互文阅读教学的中介,教师能否适时引入互文文本是检验教师教学机智的试金石。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摸索出了文本引入时机的几点做法。  一.在文章关键处引入文本  文章的关键处是指文章中最关
前几天,我和省气象台的编导到学校里去选天气预报的小主播。消息一传出,引得许多同学前来参选。来报名的孩子个个精神抖擞(sǒu)、充满自信。据学校老师透漏: A few days ag
1974年冬,笔者在顶效公社营盘脚生产队附近的猫猫洞里,发现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砾石、石片、哺乳动物化石等材料。为进一步探明其性质,第二年十月再次作了调查,又获得一批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