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娘江上现“羽人”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林县那劳镇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都会举行驮娘江民间祭祀活动。
  活动当天,精彩的画面从平坦的江面翻涌而来:道公进行法事仪式、杀鸡敬河、看鸡卦、羽人撒网、群众上香,山歌颂丰年等。特别值得一看的是江上“羽人”杀鸡敬河捉妖魔,勤劳勇敢撒渔网。
  羽人,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飞仙,与其他的仙人不同,是有翅膀、身长羽毛或披羽毛外衣能飞翔的人,又称“羽民”。
  相傳很久以前,驮娘江是一条高原的路。天地分开时,干旱七年,草木枯焦,泉水断流,一位汉子为拯救即将渴死的母亲,背着母亲踏遍高原坎坷的路寻找水源,最后感动上苍,上苍就把这条高原的路变成一条大河,就是后来的“驮娘江”。
  自从有了驮娘江,驮娘江水就变得神秘莫测,水妖神出鬼没。相传有一天中午,烈日炎炎,一群七八岁的孩童难耐酷暑,背着大人相约在驮娘江游泳嬉戏。正玩得兴高采烈,忽听一个幼童惊呼救命,众孩童循声看去,只见驮娘江中一个幼童似乎被什么怪物拖向水深处,幼童一边口中呼救一边挥动双手拼命挣扎。众孩童见此情形吓得目瞪口呆,随即争先恐后地逃上岸去,待回头再看,水面上已经没有了那个幼童的身影,只留下一个深深的漩涡。众孩童跌跌撞撞地哭着跑回村中,将此事告诉自己的父母,等村民拿着家什赶到的时候哪里还来得及。幼童的母亲哭晕了数次,父亲在江边守了数天,始终没见幼童的尸骨,只好悲痛万分地离去。自此以后,附近的居民都知道河中有水妖出没,不仅互相告诫不能再来此地,连牛羊也不敢在河边放养了。河里的水妖怎么办呢?一时之间没有对付它的办法,大家为此苦恼不已。那年夏天,村里来了几个不速之客,说是进家讨口水喝。他们看见一位妇人正抽泣痛哭,问起缘由,才知道河里的水妖叼走了她的小孩。他们安慰了这位妇人,并在她家安顿了下来。第二天,他们带着几只公鸡划着竹筏,在驮娘江上杀鸡献血,水妖闻到腥味,立即从水里窜出来。他们立即用降妖网捉妖。突然,天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他们在驮娘江水里与水妖搏击,最终把水妖牢牢地套住。随着一声巨响,巨雷劈死了所有水妖。他们也被雷声震得昏迷,当村民把他们抬进村里时,他们醒了过来。村民问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低声说道:“我们是羽人。”话刚说完,就消失不见了。那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为了纪念古代驮娘江上的“羽人”降除水妖,造福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端午节这天,那劳民众推选十多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头缠白巾,白巾上插有羽毛,光着上身,划着小船来到驮娘江中举行祭祀活动。首先在江上摆好供品,道公做法事,然后杀鸡献血,引诱水妖出水,“羽人”撒网做出捉妖的模样。降服水妖后,岸边山歌响起,一片胜利的欢呼声飘荡在宽广的江面上。接着是“羽人”独木舟比赛和水上抓麻鸭。河中一支支装备整齐的参赛队员双手紧握划桨,奋力向前冲刺。河岸上的人们激动不已,“加油”的呐喊声和欢快的尖叫声在驮娘江上飘荡,吸引了四村八寨的各族群众来参加这个盛大的活动。
  作者简介:黄志伟,壮族,广西西林县人。那劳农民文学社社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 广西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3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多年来在《右江日报》《广西日报》《老年知音》《百色文艺》《三月三》《南方文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篇。
其他文献
2021年,柳州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进入第三年,也是验收之年。三年来,柳州市不断于探索中创新、从创新中思考、自思考中提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中,持续优化“9个课堂”,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持续引向深入。  “定单”课堂:为了提高宣传教育的精准度,柳州市民宗委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分头深入各单位进行“订单培训”。现已先后到柳江区、柳东新区、两面针公司、市气象局、市商务
期刊
2020年,对于毛南山乡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毛南山乡结束了近500年的绝对贫困,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2020年5月20日,一个人们表达爱意的日子,注定要在毛南族的历史中,留下熠熠生辉的一笔。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  “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期刊
在桂北山区,莽莽群山深处,有一条小河叫苗江,蜿蜒流淌在山间。苗江河畔,一处山坳之上,数千名民众聚集在广场,听巫师唱诵祭词。一百多年来,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人们都会聚在广场或山坡上举行祭神活动,然后在芦笙的伴奏下起舞或对歌。  敬牛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主要流行于苗族、壮族和仡佬族,目的是感恩牛对人类农耕的贡献。这一天,人不下地,牛不拉犁,人们把牛洗得干干净净,早早上山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在广西引起热烈反响,广西各族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不懈怠不松劲,集中一切力量,以百倍努力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全面胜利,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站上新起点,奋力奔小康,不辜负总书记和党中央厚望重托。  “凝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期刊
三月,春寒料峭,在独峒镇独峒村一座挂有“三江侗族农民画传承基地”的木楼里却暖意融融,几位农民趁着农闲,正在用平时拿锄头与犁把的手拿起画笔,描绘侗乡春的希望、夏的忙碌、秋的收获、冬的珍藏,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与憧憬,在这个相对闭塞的大山深处,那份对艺术的专注与痴迷,让人敬佩。  三江侗画深受侗族传统文化影响,借鉴侗族建筑壁画、服饰、剪纸、侗绣、侗锦等艺术形式,承载了侗族“和谐、团结、友爱、勤劳”的价值
期刊
生活在桂中大石山区里的忻城妇女自古以来就有种棉花纺纱和养蚕抽丝织布的传统。她们擅长女工,心灵手巧,在织布机上辛勤耕耘,织出的布料主要用于缝制家人的衣服,剩余的上市交易,以贴补家用。聪慧的忻城女人不断提高布的质量,让纵横交错的纱线构成各种漂亮的图案,最终织出闻名于世的土锦(亦称壮锦),织出了色彩斑斓的美丽景色。  在往昔悠长的岁月里,忻城妇女所织的土布非白即黑,颜色单调,缺少美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
期刊
桂平杖头木偶戏,又称鬼仔戏、爆肚戏、下弄上、木头戏,是一种使用当地方言——桂平白话演唱的、古老的民间戏剧表演艺术,其唱腔、台步、言语、服饰和舞台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深受当地老年群众的喜爱。  木偶戏起源于傀儡戏,由古代喪葬制度发展而来,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傀儡戏出现之初是汉代嘉礼“丧家乐”,魏晋时期出现歌舞傀儡,至隋唐时期出现水傀儡、机关傀儡和提线傀儡,并得到长足发展。到宋代,傀儡戏发展成为一门独
期刊
端午来了,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家家户户都散发着浓郁的草香,让人感觉特别温馨美好。  那青青的艾草肯定是少不了的。五月的南方,草长莺飞,到处生机勃勃,然而潮湿闷热,蚊虫乱飞,不小心就被叮出一个个红包,奇痒无比。或者是汗水津津,湿热袭身,头疼感冒,浑身无力。  于是,家家户户都会到野外寻找那些茂盛的艾草。艾草的生命力极强,沟边水沿,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春天就开始偷偷冒出嫩芽。待春雨潇潇一过,原先
期刊
摘 要:辰州傩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安贵是辰州傩戏传承人,不仅熟悉辰州傩的各类法事,还擅长傩技“过火槽”和“踩犁头”,在整癫方面也有所成就。在访谈中,张安贵讲述了自己艰辛的学傩经历、丰富的从傩技艺以及坚定的传承信念。关键词:辰州傩戏;口述史;张安贵中图分类号:K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5-0112-05  辰州傩戏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期刊
摘 要:古典诗人在书写自然时,采用观物取象的方式,以具有视觉性的古代汉语作为表达媒介,将物象固定在元素层级上,在物与物的组合之中,达到如在目前的效果,呈现出人与自然、宇宙交融、和谐、共鸣的状态。而早期新诗人经过科学洗礼,以及感性知觉能力的释放,注意到物象之内丰富的感性细节,以引入逻辑连词和虚词的现代汉语为表达媒介,深入地表达单个景物的局部细节,彰显出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感受过程,并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