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乐敬牛节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桂北山区,莽莽群山深处,有一条小河叫苗江,蜿蜒流淌在山间。苗江河畔,一处山坳之上,数千名民众聚集在广场,听巫师唱诵祭词。一百多年来,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人们都会聚在广场或山坡上举行祭神活动,然后在芦笙的伴奏下起舞或对歌。
  敬牛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主要流行于苗族、壮族和仡佬族,目的是感恩牛对人类农耕的贡献。这一天,人不下地,牛不拉犁,人们把牛洗得干干净净,早早上山割来最鲜嫩的青草犒赏牛儿,还做黑糯米饭与牛共享。黑糯米饭也是同乐“四月八”必备美食,当地人称之为“牛屎饭”。
  启程前往同乐之前,我原以为同乐既然是苗族乡,敬牛节自然也是苗族的节日。但让我意外的是,我在同乐接触的第一个苗妹——时任同乐苗族乡政府宣传干事的杨春芝却告诉我,同乐的敬牛节其实始于侗族,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既然是侗族的节日,为何三江却只有同乐如此隆重地庆祝敬牛节呢?当然,这也不难解释,“十里不同风”嘛。近几年来,我在三江曾做过数十次的走访考察,发现其实生活在三江不同区域的侗族,虽然屋舍、服饰相仿,语言相通,却有着不同的文化信仰。如在老堡、良口、和里往贵州方向,包括富禄、梅林等地的侗族村民大都信仰夜郎文化,以夜郎遗民自称;而林溪、八江、独峒往湖南方向的侗族村民,大多信仰“飞山太公”楊再思。
  今年敬牛节的筹备工作由韦凤仙家负责,她早早便起来做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准备一篮子的“牛屎饭”。
  祭牛神仪式是敬牛节极隆重的开场戏。
  今年的牛神由同乐村民覃甫永松的公牛和滚金元的母牛扮演,披红挂绿,戴大红花参加游行。舞狮开路,“牛神”当先,游行队伍穿街过巷,让百姓都能一睹牛神风采。最终汇聚在乡政府门前的五菱广场上,举行祭牛神仪式和文艺演出。
  “牛神”当前,神台上摆猪头、熟鸡、米酒、黑黄糯米饭、大米、纸钱等,还有一大捧鲜草。
  “阿公来敬牛神,阿婆来敬地神,公的祖宗在山坡,婆的祖宗在山头……牛神大王、飞山大王,各路神仙齐来到……”祭师韦保平是个中年侗族汉子,按照仪式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做着夸张的动作。
  这一天是同乐人欢聚的日子,酒席一桌接一桌,韦保平一整天都是半醉半醒。未等我问及敬牛节之事,他便攀着我的肩道:“兄弟,我今天还有八场酒,你跟我去。”他说的敬牛节来历传说有些天马行空的想象,说是古时,同乐人用人力拉犁耙田很辛苦,有一天晚上,老祖宗见天上有神仙用一头怪物耙田,轻轻松松就耙完了一大片田地。第二天,老祖宗就召集族人恳求玉帝将那个怪物赐给人类。连续请求了七天七夜,玉帝被感动了,让神牛下凡,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族人为何吃“牛屎饭”,他的故事里说得很牵强。
  为了进一步了解敬牛节的文化底蕴,杨春芝带我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文化老人韦明耀。韦明耀是侗族人,曾任同乐苗族乡人大主席。他给我讲述的敬牛节来历是另一个版本。
  他说古时人居山下,牛居山上。人和牛可对话,为了争水源,人和牛经常发生冲突。人们用人力耕田,十分费力。牛愿意帮人拉犁耕种,条件是人类要答应与它们共享水源。人有了牛,减轻了劳力,年年丰收。但后来人对牛很不爱惜,有一年农历四月初八,有个很鲁莽的农人让一头刚生产不久的母牛春耕,导致母牛累死。牛群震怒,要离人类而去。人类苦苦哀求,领头牛道:“如果你们人类肯在每年的这一天吃我们的屎,我们就原谅你们。”人类狡黠,巧用枫树叶将糯米饭染黑代替牛屎吃下,骗得牛为人类服务至今。这就是“牛屎饭”和敬牛节的来历。
  一个是祭师讲述的,一个是文化老人讲述的,这两个故事到底哪一个更原始呢?其实,这并不重要,传说都是人编出来的,壮族和仡佬族敬牛节的传说也是不同的。只是,它们的主旨都一样,都是对牛的感恩。
  作者简介:赵伟翔,柳州资深媒体人、作家、人文学者。著有《遗落的秘境》《石头记——广西柳州及周边石刻的时空演绎》《铁血八桂——广西抗战实地寻访实录》等。曾获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01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花山奖。
其他文献
壮家儿女歌声飘,锣鼓喧天震云霄;  响亮歌声颂盛世,百年党史歌如潮。  高山打鼓响连天,庆祝党史一百年;  民族团结跟党走,祖国处处换新颜。  水有源头树有根,花有枝叶瓜有藤;  人民有党指航向,精诚团结奔前程。  不忘小米加步枪,浴血奋战在沙场;  光辉历史作见证,党带人民创辉煌。  当初缺吃又缺穿,生活好比苦黄连;  有了党的好领导,日子过得比蜜甜。  十八大后这些年,真是一步一重天;  百姓
期刊
秀美田园  《又是一年三月三》主要在有着“小桂林”美誉的靖西取景,在富于现代质感的镜头里,景物的色彩显得非常饱满;在悠远的背景音乐中,美好的时光似乎变得异常柔软。片中主人公农香竹以及村民都穿戴以蓝和黑为主色调的传统壮族服饰,这一特有的民族符号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南山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与影片中仅仅出现几次的都市南宁的画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在这个山村中有着清澈见底的河流和秀美的喀斯特地貌
期刊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说它年轻,是因为近些年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说它古老,则因为这门艺术在我国几经兴衰,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树根、竹根创造艺术形象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实践活动,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
期刊
骆东平(1972-),男,重庆万州人,法学博士,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诉讼法学与司法制度。  三峡区域虽然不是法学研究重镇,但不可否认,本区域依然有一支活跃于法学理论研究和地方法治实践的队伍,该队伍主要是本区域的高校师生和公检法司系统内的法治践行者。这支队伍对我国法学理论和地方法治实践有着较为深入系统的思考,作为名为《三峡论坛》的本刊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本区域作者的有关研究成果积
期刊
罗殿龙,壮族,广西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大学校友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原书画院艺术顾问、特聘教授,广西政协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广西书法院名誉院长。  书法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从一般有实用价值的写字,到一种高雅的艺术创作,韵味和风范都是书写者的体现。我常常翻阅一些好的书法作品
期刊
在广西田东县南部山区的江城镇有一座八仙山,颇有些名气。从田东县城驱车跨过右江,一个小时左右便来到江城镇集市。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广袤的田野,秀美的山川。从江城镇街上向西穿过田东至天等二级公路,沿着田间小路走过一片稻田,便来到八仙山脚下。八仙山巍峨绵延,俨然一位高大威武的卫士,把守着山前的摩崖造像,把守着古榕江两岸的一草一木,把守着勤劳质朴的江城人。  江城带个“江”字,顾名思义与水有关,宋时因朝廷
期刊
民族地区双语法官作为全面依法治国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加强其职业培训不仅事关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切实维护和民族地区的法治进步,更关系到全面法治小康的如期建成和民族大团结。广西法官学院作为全区法官教育培训主力军,一向重视全区双语法官的培训工作。自2015年广西法官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举办首期双语法官培训班以来,截至目前已举办6期双语法官培训班,来自桂、云两地双语法官合计2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
期刊
一百面铜鼓,摆成“100”字样造型,由100位铜鼓手现场演奏,“百鼓齐鸣”,声音铿锵激越,再加上130名舞蹈演员和着鼓点旋律与主题音乐,激情舞蹈,这“民族铜鼓舞”场面何等壮观,何等震撼人心!  这个场面,出现在桂西北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的校园内,成为今年建党100周年与共庆三月三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景。  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是广西最早创办的三所民族师范学校之一,是革命前辈创办的一所中职学校。学校坐落在
期刊
2021年,柳州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进入第三年,也是验收之年。三年来,柳州市不断于探索中创新、从创新中思考、自思考中提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中,持续优化“9个课堂”,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持续引向深入。  “定单”课堂:为了提高宣传教育的精准度,柳州市民宗委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分头深入各单位进行“订单培训”。现已先后到柳江区、柳东新区、两面针公司、市气象局、市商务
期刊
2020年,对于毛南山乡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毛南山乡结束了近500年的绝对贫困,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2020年5月20日,一个人们表达爱意的日子,注定要在毛南族的历史中,留下熠熠生辉的一笔。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  “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