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各族干部群众:不负总书记厚望重托,站上新起点,奋力奔小康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88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在广西引起热烈反响,广西各族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不懈怠不松劲,集中一切力量,以百倍努力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全面胜利,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站上新起点,奋力奔小康,不辜负总书记和党中央厚望重托。
  “凝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自治区民语委主任,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农融(壮族)赴京参加两会,一下飞机就第一时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农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群众的关心关怀,也充分展示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巨大成功实践,令我们民族工作者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凝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让广西各族人民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牢记嘱托,自力更生、努力奋斗”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扶贫办主任蓝熠说:“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指示很振奋人心,我们整个民族都感到非常兴奋,也很感谢习总书记对我们毛南族的关心,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自力更生、努力奋斗,实现未来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来到县城,我的生活好过多了!”
  现居住在环江毛南族自治縣县城的谭素维原是该自治县毛南族聚居地下南乡仪凤村村民,2018年7月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县城的安置小区,是脱贫攻坚战的亲历者和受益人。如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话语,回忆起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谭素维激动万分:“我想告诉总书记,来到县城,我的生活好过多了!以前在村里,路啊水啊都不方便,我只能种点田。我爱人出去工地打工,也没什么收入,后来有了脱贫攻坚这个大好事,我们不但搬到了县城,还有工作做,有了固定收入,交通便利,小孩上学又方便,老人的慢性病医疗费也有补助,跟以前的生活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们‘土瑶’也不能掉队,要奋力跟上!”
  除了毛南族之外,广西的其他民族也在迎接脱贫攻坚摘帽的“期末考”。广西贺州市平桂区的“土瑶”是我国瑶族的一个支系,2015年底,6个“土瑶”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62户7075人,未脱贫户1069户5977人,贫困发生率为57.74%,是平桂区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党组织书记赵万兴说:“毛南族已经整族脱贫了,我们‘土瑶’也不能掉队,要奋力跟上!我们狮东村是广西6个‘土瑶’村里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一直以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贺州市实行挂牌督战,各项政策向我们村倾斜,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村现在已经脱贫了224户1309人,还有31户158人没有脱贫,2020年的目标就是把这31户啃下来,我们自己给自己加压,一定确保这158人顺利脱贫!我们有信心,‘土瑶’群众不仅要脱贫,还要奔小康!下一步,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咐重托,在脱贫的基础上巩固提升,谋划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衔接,通过更接地气的惠民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让我们的‘土瑶’群众富裕起来。”
  “让民族幸福之花在中华大地盛情绽放!”
  同毛南族一样,京族也是广西特有的3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截至2019年底,东兴市23个京族聚居村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京族实现整族率先脱贫,东兴市跻身全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广西唯一上榜的县级市)。得知毛南族整族脱贫,全国人大代表,东兴市江平镇山心村支委委员、村委委员、妇联主席黄利婷(京族)相当开心:“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一贯的关心关怀和支持,也反映了我们广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展示了毛南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改善和提升。我们京族作为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兄弟民族的支持下于2019年实现了整族脱贫,京族群众现在满怀信心,生活越来越幸福,日子越过越美好。我也希望各族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再创新时代新成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新功,共同携手迈进小康社会,让民族幸福之花在中华大地盛情绽放!”
  “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90后”小伙子赵德飞2020年3月来到广西边境村宁明县峙浪乡派台村担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5月20日上午在村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后说:“作为一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我将坚决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俯下身子,多走村入户,深入群众,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其他文献
秀美田园  《又是一年三月三》主要在有着“小桂林”美誉的靖西取景,在富于现代质感的镜头里,景物的色彩显得非常饱满;在悠远的背景音乐中,美好的时光似乎变得异常柔软。片中主人公农香竹以及村民都穿戴以蓝和黑为主色调的传统壮族服饰,这一特有的民族符号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南山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与影片中仅仅出现几次的都市南宁的画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在这个山村中有着清澈见底的河流和秀美的喀斯特地貌
期刊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说它年轻,是因为近些年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说它古老,则因为这门艺术在我国几经兴衰,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树根、竹根创造艺术形象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实践活动,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
期刊
骆东平(1972-),男,重庆万州人,法学博士,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诉讼法学与司法制度。  三峡区域虽然不是法学研究重镇,但不可否认,本区域依然有一支活跃于法学理论研究和地方法治实践的队伍,该队伍主要是本区域的高校师生和公检法司系统内的法治践行者。这支队伍对我国法学理论和地方法治实践有着较为深入系统的思考,作为名为《三峡论坛》的本刊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本区域作者的有关研究成果积
期刊
罗殿龙,壮族,广西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大学校友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原书画院艺术顾问、特聘教授,广西政协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广西书法院名誉院长。  书法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从一般有实用价值的写字,到一种高雅的艺术创作,韵味和风范都是书写者的体现。我常常翻阅一些好的书法作品
期刊
在广西田东县南部山区的江城镇有一座八仙山,颇有些名气。从田东县城驱车跨过右江,一个小时左右便来到江城镇集市。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广袤的田野,秀美的山川。从江城镇街上向西穿过田东至天等二级公路,沿着田间小路走过一片稻田,便来到八仙山脚下。八仙山巍峨绵延,俨然一位高大威武的卫士,把守着山前的摩崖造像,把守着古榕江两岸的一草一木,把守着勤劳质朴的江城人。  江城带个“江”字,顾名思义与水有关,宋时因朝廷
期刊
民族地区双语法官作为全面依法治国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加强其职业培训不仅事关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切实维护和民族地区的法治进步,更关系到全面法治小康的如期建成和民族大团结。广西法官学院作为全区法官教育培训主力军,一向重视全区双语法官的培训工作。自2015年广西法官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举办首期双语法官培训班以来,截至目前已举办6期双语法官培训班,来自桂、云两地双语法官合计2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
期刊
一百面铜鼓,摆成“100”字样造型,由100位铜鼓手现场演奏,“百鼓齐鸣”,声音铿锵激越,再加上130名舞蹈演员和着鼓点旋律与主题音乐,激情舞蹈,这“民族铜鼓舞”场面何等壮观,何等震撼人心!  这个场面,出现在桂西北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的校园内,成为今年建党100周年与共庆三月三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景。  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是广西最早创办的三所民族师范学校之一,是革命前辈创办的一所中职学校。学校坐落在
期刊
2021年,柳州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进入第三年,也是验收之年。三年来,柳州市不断于探索中创新、从创新中思考、自思考中提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中,持续优化“9个课堂”,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持续引向深入。  “定单”课堂:为了提高宣传教育的精准度,柳州市民宗委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分头深入各单位进行“订单培训”。现已先后到柳江区、柳东新区、两面针公司、市气象局、市商务
期刊
2020年,对于毛南山乡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毛南山乡结束了近500年的绝对贫困,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2020年5月20日,一个人们表达爱意的日子,注定要在毛南族的历史中,留下熠熠生辉的一笔。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  “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期刊
在桂北山区,莽莽群山深处,有一条小河叫苗江,蜿蜒流淌在山间。苗江河畔,一处山坳之上,数千名民众聚集在广场,听巫师唱诵祭词。一百多年来,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人们都会聚在广场或山坡上举行祭神活动,然后在芦笙的伴奏下起舞或对歌。  敬牛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主要流行于苗族、壮族和仡佬族,目的是感恩牛对人类农耕的贡献。这一天,人不下地,牛不拉犁,人们把牛洗得干干净净,早早上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