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独唱团”:一个人的战斗

来源 :高考金刊·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ing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没从温暖的被窝里回过神来,寒假就已经结束了。新学期,同学们要投入到更加紧张的复习之中。
  是跟随斑级总体进度走,还是报一个补习班?你制订复习计划时,会不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你是在备考中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少言寡语,还是更多地和同学、老师交流,与大集体共进退?
  
  大部队vs,补习班:谁会上演士兵突击
  
  新学期到来,补习市场愈加火爆。记者走访重庆和成都多所中学时,看到在学校大门外。无一例外站着派发补习班宣传单的工作人员。据学生介绍,进出校门,可能会收到十多张传单。一位目学说自己早就在一所颇有名气的辅导机构报了“1对1”个性化补习班,如果晚点去,名额都没了。补习班的生意兴旺可见一斑。
  班级授课。更有团从学习的氛围,同学问也能相互促进;补习辅导,似乎更有针对性。跟随集体还是个人单飞,这是个问题。
  
  父母之命,你“被”补课了吗?
  
  针对补课的效果和同学们的态度。记者进行了抽样调查。被抽取的500份问卷。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补课,而且认为补习对成绩的提升没太大帮助,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学生参加补习班呢?到底是什么缘故促使大家选择“叛逃”班级。越狱一般冲向补习班呢?
  王琦的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处于中游水平,不管她如何反对,爸妈还是坚持送她去参加补习。父母还嫌不够,又为她请了家教。见王琦成绩提高太慢,殳母的“补习夸”一道此一道狠,一天比一天急。
  从暑假开始,王琦就进八了“准高三人”的状态,每天在各十补习班之间疲于奔命。在学校,王琦很少有时间跟老师同学交流,一下课就是做作业,一放学,不是在补课。就是在去补课的路上。作业堆积如山,晚上要根晚才能睡,早上还要早早地起床背英语。她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电视,没有逛过街。没有玩过电脑,没有读过小说了。
  经过失半年的折腾,王琦再也沉不住气了,面对新学期的繁重学业,面对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补习课程,她越来越不想过这种枯燥的生活。王琦向记者抱怨时,眼里噙着泪水,内心渴望解脱。
  事实上,跟王琦面临相似处境的同学还有很多。他们有些是乖乖女,默默地忍受;有些却心生叛逆,逃课已成家常便饭,而跟父母吵架,甚至离家出走也时有发生。
  
  专家提醒:
  个性化辅导,也会让你失去个性
  
  参加补习班,原本是让培训机构的老师针对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查漏补缺”,这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可孩子的特点、个性,岂止学习这一个方面呢?家长省吃俭用、一掷千金,将孩子推向培训机构的同时,也占去了学生的业余时间、交际时间,剥夺了学生发展个性的机会。即便是学习,孩子的学习个性由培训机构的老师来认定,孩子仍然是被动的,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集体的氛围和刺激,需要在对比中找准自己的特点,氍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来解决。“强扭的瓜不甜”,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接受所谓个性化训练,往往适得其反,甚至影响孩子心理健康,造成和父母关系的紧张。
  而作为孩子,应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要采取极端的做法,可试着与父母进行沟通,诉说自己的想法,取得父母的支持。
  
  补课,是为了寻求心理安慰?
  
  同样是补习大军里的一员,小雨却丝毫不觉得痛苦,反而将补习班当成了自己的“避难所”。
  小雨所在的辅导学校在一个幽静的小区。窗外绿荫鸟啼,环境优美,补习老师也不像学校的老师那样时刻紧盯着自己。在那里,她可以轻松休闲地听听音乐,或是看着窗外发发呆,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耗过几个小时。
  面对记者的询问,她不好意思地坦白,通过补习,自已的成绩并没有提高。那为什么还这么高兴地参加补习班呢?“我觉得自己努力了。补课的时候心里很开心,没有愧疚感。虽然成绩没有提高,但我不像以前那样焦躁不安。而且我相信,高考前我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前不久,沈阳的高三学生李瑶琳给编辑部来信,倾诉自己的烦恼,她也是在学习的压力和班级紧张氛围的逼迫下选择补课的。刚开始补课,培训学校的轻松氛呵让自己状态良好,成绩也有所提升;可越到后来,越没了学习的节奏,学校的集体考试让自已很不适应。周围坐那么多人,环境一点也不好。
  
  专家提醒:
  寻求安慰的补习让心理更加脆弱
  
  一些同学热衷于补课,把提高成绩的希望寄托在了参加补习班上,但大多时候,参加补习,不过是寻求心理安慰——至少自己努力了。然而高考是以最终的分数说话。不会看你“努力”的过程。
  同学们首先要正视学习带来的压力,勇于经受高三的挑战,而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如果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不管是通过补课还是其他方式,都很难提高成绩,而且你的承受力会越来越差。其次,离开了班级的学习氛围,置身空荡荡的培训机构,当你回到人山人海的学校、考场,你会相当不适应,考试分数很可能会直线下降。不能为寻求安慰去补课,更不能把培训学校当作避难所,应该和集体一起经历风雨、一起成长。
  
  参加补习班,学校作业可以不做了?
  
  自习课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科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丢到一旁,学生埋头于自己购买的试卷和家教老师推荐的习题。甚至在课堂上,也有同学脱离犬部队,不顾老师的讲解,去完成培训机构的作业。
  小唐上了一学期的补习班。复习进度跟班级不一样,他目此陷入困境:学校和补习班的作业各有一套,时间有限,该完成哪个呢?同时,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越来越听不懂,和同学讨论问题也说不到一块儿去。学习上,“单飞”时间长了,再也回不到集体中去。
  
  专家提醒:
  忽略集体,将得不到认同感
  
  有同学在备考时完全依赖补习,变成了“独行侠”,这样做的弊端其实不少。首先,你会像小唐一样,为以哪边为标准犯愁;与学校进度脱离后,根难与同学进行学习探讨。其次,虽然高考是统一命题,但学校的每次考试却是根据统一复习进度来命题,复习进度不一致,考试成绩可能不理想,久而久之,会增加挫败感。
  
  温馨提示:
  备考期间,集体的力量不可忽视,学校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考试命题趋势有很好的把握: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对提高成绩也大有帮助。尽量跟着集体走,在每个复习环节稳扎稳打,切不可脱离组织,单打独斗。
  当然,有针对性地参加补习班。也能起到提高成绩的作用。如果你是以下三类学生中的其中一种。可以适当进行单独辅导。
  1,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进步愿望,但跟不上班级教学节奏的同学;
  2,桌一学科落后一大截的偏科生、学困生;   3,自控能力很强,能处理好上课与补课的关系。
  同学们需要明确,补习重在“补”而不在“学”,即使参加补习也不能完全“另起炉灶”,期望以独辟蹊径的方式取得高考胜利。通过补习,回归大部队,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战胜高考,这样的成绩才会更有分量,更值得骄傲。
  
  按部就班VS,开夜车:谁在干扰你的计划
  
  几乎所有的老师、家长都会强调,要制订复习计划。可制订计划就是画张表格,填写若干时间和任务这么简单吗?
  
  周围同学的高效复习是否让你心乱如麻?
  
  在距离高考的最后100多天里,复习节奏加快。当周围同学热火朝天地做练习、背单词的时候,你是受这种气氛的感染,更各理地安排复习时间,通是被同学的“气场”震慑,有点方寸太乱呢?
  
  典型症状
  当记者走访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高三教学楼时,其晚自习的冷清场景让人唏嘘。教室里稀稀落落三十来号人。正埋头经营各种试卷和练习册。签字笔在纸上蹭出的“嚓嚓”声、翻动书页时的“哗啦”声、偶尔的咳嗽声和移动座位时的“嘎吱”声……将高三的夜晚衬托得更加岑寂。这种岑寂营造的不是安静,而是寒冷。三月,春回大地,而高三的学子们,还在经受冬无般的寒冷。
  车怡欣同学在课间体息时告诉记者。重庆市大部分高中都实行住读制。同学们在学棱上晚自习,“热闹得很”;可临近高孝,很多同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只要老师不在晚自习上讲课或评卷。这些同学就申请回家复习,晚自习变得冷清了。
  班主任黄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同学心理承受力不好,周围同学马不停蹄地复习,让他们感到慌张,也打乱了他们的复习计划。于是想我个封闭一点的环境让自己安心看书。也有些同学坚持上晚自习,可在课堂上没法集中精力,不知道怎么制订自己当晚的复习计划。
  
  专家诊断
  缺席晚自习是部分同学逃避竞争压力的一种手段。不仅是晚自习。任何时候,只要周围同学有条不紊地复习,都可能给自己带来压力。如果没法正视这种压力。那就无法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合理复习计划,更谈不上执行。
  要知道,离高考越来越近,复习节奏的加快在所难免。同学们要从积极意义上看待竞争。高考是同学之间的竞争,也是同学们相互感染、互相勉励的战役。看到周围同学按部就班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你不应该方寸大乱。而应该向同学看齐,从而也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无论是缺席晚自习,还是在集体学习氛围中心神不宁。都不能很好地将周围同学作参照,也不能及时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你的时间安排极有可能出现不科学的情况。最好的时间安排。是紧跟年级的复习进度,与集体共进退;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复习计划的灵活调整。
  
  周围同学的优异成绩促使你“开夜车”去追赶?
  
  “开夜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三学生会不但思索地说“开夜车”不好;可当自己感受到竞争对手给予的压力时,能做到不开夜车的。人数不到五成。该怎样看待同学们的优异成绩?除了“开农车”去追赶,没有更好的策略了吗?
  
  典型症状
  小华(化名)是一名高三学生,是老师眼里考重点大学的好苗子。可当记者几经辗转采访到她时,她已经辍学,并正在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
  一次月考,几位好友的成绩超过了小华。为“夺回阵地”,小华为自己制订了“疯狂复习计划”。将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最重要的资源莫过于时间,谁不知道惜时啊。加班加点学习是常有的事。”回忆当初,小华仍是一脸倦容,“睡眠和休息时间都减少了,体育锻炼也被我取消了呢。”
  经常熬夜,瞌睡袭来的时候,一开始是喝茶喝咖啡,后来索性抽烟。作息时间彻底乱套。久而久之,即使作业不那么多的时候,晚上也睡不着。起初,吃点安眠药还能万事大吉,可随着时问推移,安眠药也不给力,小华对安眠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个晚上要吃好几片才能睡着。
  短时阐内。小华的成绩确实有所提高。可时间长了,大脑和身体都吃不消,出现了神经衰弱的症状,精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严重下降。同学的名字会变然忘记,老师上课点名,小华也不知道是叫自己。小华的意志终于在临近高考时崩溃了。她不得不接受治疗。
  
  专家诊断
  小华的经历为大家敲响了警钟。有同学为了完成作业,有同学希望复习得更加全面;更多同学,迫于同学施与的压力,想战胜对方,于是将计划的触角伸向了漫长的黑夜,把本该交给睡眠的时间,也纳人复习的范畴。其弊端在于,一是让精力消耗在熬夜上,第二天老师讲课的重点听漏,得不偿失;二是导致身心俱疲,让你提前倒在备考的征程中。
  该怎样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带来的压力,又该怎样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呢?首先,要为同学取得好成绩表示祝贺。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和大气的态度,不但对备考,对今后的人生也大有裨益。其次,要将同学取得的成绩当作动力,去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而不是盲目地拉长战线,升级为粗放型恶性竞争。耗时间、拼体力。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高考复习就像长跑。是有氧运动。不能采取短跑冲刺的战略。复习时间安排应遵循持久和高效的原则,立足长远,保证复习过程中大脑机能和身体活动力处于良好状态,尽量不要熬夜。真正的“惜时”是有效率地完成每一件事。而不是延长时间。鲁迅曾经日过:“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特殊情况造成的赶工可以理解,但不能让它成为一种常态。
  
  学校课程的平均分配让你有单兵作战的冲动?
  
  进入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每个人的优势劣势不一样。而学校平均分配各科教学时间,是否让你感到不满?某些课程还有必要认真听讲吗?是跟着老师走,还是在课堂上搞点“小动作”?
  
  典型症状
  刘禹柯同学对记者抱怨道:“我语文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边缘,努力一段时间后,分数也不见涨。我想把更多时间花在数学和英语等增分更快的科目上,可学棱的语文课特剐多,我觉得我上语文课就是浪费时间。”
  黄奕阿学也有类似的抱怨,认为数学成绩足够好了,没有必要跟奎班同学保持一个步调,上这么多的数学课,想把更多时间花在薄弱学科上。
  相信很多同学进人高三复习的后半程,都会有类似的念头。一些弱势学科上课听不进去,一些优势学科觉得没必要听讲。觉得学校的课程安排过于死板,跟着大部队走实现不了备考的“个性化”。
  学校的课总不能不上吧,那么,该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制订好复习计划呢?
  
  专家诊断
  同学们首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谓复习的针对性、备考的个性化。不是指随时随地依自己的喜好 和成绩来主观安排。针对性,更是强调在课堂四十分钟之外的灵活安排。某科成绩不好,就更应该上课认真听讲,在老师的帮助下,寻找突破的方法:如果你不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去学习它,相信在课后你更不可能主动去学习。而某科成绩优秀,学校的课程、老师的讲解,正能帮你进行巩固和补缺,即使是高考状元不敢说某学科的知识自己完全掌握了。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复习计划。哪些学科需要多分配时间,哪些学科只需要通过练习保持做题的状态。同时,在制订计划时,千万不要安排长时间只复习同一门课程,也不要长时间采取同一种复习方式;因为长时间从事某种单一活动会使大脑某区域的细胞活动过度,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安排多学科进行交叉复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合唱团VS,独角戏:谁演绎高考大戏
  
  走到商三最后一程,任何一位同学的心里都是紧张的。在这个神马都可以看作浮云的年代,惊喜无赴不在。拽准自己的角色,演好它,高考这场年度大戏的票房(成绩),肯定也会相当给力。可这戏份给你一个人,还是来个皆大欢喜?
  
  独角戏——要求高,压力大
  
  “高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句话可能大家已昕过无数次,而且渐渐失去感觉了。但现实生活中,却常常会看到一些同学习惯待在自己的角落里,谋划着他(她)的高考战略战术。
  吴文波,2009年考八天津大学。高中时他所在班是年级的理科实验班,他在班里的排名稳定在六、七名。他告诉记者。高三最后一次寒假。经过和父母的商量,决定最后一学期申请回家复习。“开学后,我跟班主任提出申请。可能因为我本身是个自拉能力好的人,老师比较放心吧,没怎么劝我就批准了。”而回家复习的结果。也没有让吴文波失望。采访中,他也谈到了那段经历。“我平时学习也比较有规律,所以在家感觉和学校没太大不同。只是有段时间心情有点烦闷,碰巧手机又被‘管制’了,找不到人说话,我不得不用最无聊的看电视来消除负面情绪。一个人复习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我建议不要轻易作这样的决定。”
  有人认为。高三下学期在知识层面的分数上猛涨不大可能。原因主要有两点:一、老师的讲课进度、中心已经由基础转移到重难点上;二、多年学习下来,同学们早已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突破有难度。乍看之下挺有道理,其实不然,否则每年高考考场上就不会杀出一匹又一匹黑马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应当辩证地看待。对于成绩优异、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如上文的吴文波)。注意力应集中在尽量不该丢分的地方,所以上升空间本身就不大。这类同学。个人学习状态较好。环境对其来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因素,因此一个人战斗也能获得成效。而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或许你们同样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你的方法是不是最适合你,对你帮助大不大,会不会正好影响了你成绩的大幅提升……相信你自己都无法信心十足地给出个肯定答案。
  
  温馨提示
  一个人为高考的时候,少了平时和你竞争的同卓、同学,少了众人背单词、做习题的状况景象,少了趴在枕头上打电筒看书的时光……你真的能够保证那时的心态比现在更好,劲头比现在更足吗?而且,选择了唱独角戏,也就意味着一段真实、生动的青春岁月可能消逝。
  
  舞台剧——一个班,一台戏
  
  会选择一个人战斗的同学,往往有两种状态:第一种,也是最典型的,将周围的同学看成竞争对手,因紧张、焦虑而选择孤军奋战:第二种,正是前面提过的,认为自己一个人能够应付得了学习。前一种同学的状态无疑是消极的,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是将高考、学习当作了高三的全部。但不管是那种状态,当我们他日回想起这忙碌的一年。记忆中不见了同学的微笑、朋友的话语,剩下的都是自己一个人咬牙支撑苦苦作战的画面,这样没有酸甜只有苦涩的高三回忆,你还会想珍藏吗?
  200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23)班目奎班同学均被一本志愿录取而被誉为“垒国状元班”。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崔轶楠也教称为“最牛班主任”。崔老师说,在她眼里高三不该是“黑色”而是“彩色”。她在班里办“超级男生”,动员同学参加辩论赛,让同学写班级日记,组织大家参加校园戏剧节,把体育也发展成班级的强项……在学习上,崔老师营造出共同团结、鼓励互助的学习气氛,打造出一个为高考助力但不以高考为唯一目标的学习型班级。
  崔老师班里的学生都考上重点大学,或许有学生基础本来就好这个原因,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她在高三所采用的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方法,是成功的。而且,这种成功可以复制。运动会、戏剧节、“超级男生”、辩论赛等,看起来课外活动很多,但在崔老师眼里,这些活动正是她的秘密武器——与高考分数没有直接关系,但加深了同学问的了解,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她的班里,谁有新的方法就会积极介绍给大家,谁考试考好了就把经验传授给大家。这样的集体点燃了大家的学习热情,每个人都在集体驱动力的作用下不断超越自我。
  对于已经身处高三下学期的同学们来说,或许依靠组织、参加课外活动的经验来增进了解不太现宴。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敞开自己的心扉,大胆地向他人提问、学习,热情解答同学的问题。如果你是担心自己一不留神被别人超过了。那我们想请问你,你只考虑班级里的情况,想过整个年级、整个县、整个省(市、区),甚至全国的考生都在跟你竞争吗?这样看来。与你身处同一战壕的同学应该是战友,而非假想敌。放下警惕吧,在团结的氛厨中学习,你的付出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回报,你真诚地对人报以微笑,一定也能笑到最后。
  温馨提示
  集体荣誉摩、班级凝聚力,在很多人的眼里,可能没有太深刻的感觉。可是一旦周围的气氨、同学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你一定能有所休会、受到感染。“团结就是力量”,别嫌这句口号老土,当众人真正团结的时候,那股力量绝对不容小视。
  
  对手戏——飙戏亦精彩
  
  能够在一个充满集体荣誉感的班级里完成最后的冲刺固然美妙,可万一咱们的班级没有达到理想的团结状态,又该如何是好呢?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而且普遍存在着。或因为班级原来的凝聚力实在不强,或由于其他同学并不愿放开怀抱接纳别人,或是自己的性格原因……
  如果你遇到上述情况,觉得无计可施,那下面这个同学的经历或许对你会有帮助。
  笔者大学时最好的朋友之一——超哥,是同班,也是同寝的室友。他曾经告诉我,他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数学成绩只有25分,但是商考时却像发了疯似的考出了136分。他平时其他科的成绩都还过得去,英语很好,就数学奇差。因为河北每年考生多,压力也大,所以他决定在高三下学期在最弱的数学上押一把。为此,他跟自己的一十数学好的朋友达成协议——他帮朋友抓英语,朋友助他补数学。从那之后的三个月,他真是跟打了鸡血一样,猛做题,不懂就问同学,同学讲解后,涉及基础知识不清楚的就看教材。不懂再问,然后继续做题。就这样坚持下来,硬是在高考场上把同学和老师吓了一跳。不过照他自己所说,高考的135分其实是正常发挥。早在考前两周左右就能保持在这个分数了。而帮助他数学的那个同学,英语也考到128分,比平时涨了20多分。
  提到这个事例,不是在暗示同学们必须得破釜沉舟去补好哪一科。只是想告诉大家,能在数学这个公认的难考科目上从25分提到136分,说明3个月的时间还是足以激发人的潜力的。如果找不到“一科换一科”的同学帮忙,那寻求其他对你的弱势学科有帮助的同学就行。
  另外,是不是付出全力攻下哪科,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如果有的学科本就不太好,却仍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科上,那最后本该拿到的分却拿不到,就有点“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感觉了。如果单单是基础知识差,那就把时间花在基础上;如果基础都知道,但在综合题中无法将其串联起来运用,那就得下工夫练习解题思维;如果想在阅读、作文等大头上拿分,那就多看多读多用……总之,只要你真心诚意地对待高考,就会有收获。
  
  温馨提示
  高考这台戏,一个人来演,偌大的舞台难免会让人怯场、茫然。有朋友、同学陪着一起,除了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能给你一份安定——你并不寂寞。
其他文献
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利用生活中本身的复杂矛盾。使文章多条线索并进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或
亲爱的同学,正值寒假旅游黄金时节,明月如霜,好山如水,清景无限,你是不是有兴致出门旅游呢?“寒假语文旅行社”特为你量身定做、精心打造了一条针对高考的旅游黄金线。你可以“拨云
发挥政策功能是政府采购的题中之义.随着政府采购改革的不断深入。发挥政策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深堋市在这方面先行一步,在实践中作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
题目 △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对于理科考生来说.选择学校和志愿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考虑成绩能否达到自己理想院校的分数线.二是选“理”还是选“工”。而对于知分填志愿的地区来说,第一个问题是比较明确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按压治疗产后急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
探索 (2006年河北课改试题)在图1—3中,△ABC的面积为α。(1)如图1,延长△ABC的边BC到D,使CD=BC,连接DA,若△ABD的面积为S1,则S1=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本文利用复变函数的积分表示组合公式,并通过残数的计算来处理组合数的求和问题.
众所周知,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形式.唯物辩证法的每一对范畴都是对立统一的.数学中存在着大量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关系,如运动与静止、特殊与一般、局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