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主要是以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的,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本文着重论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教学
  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
  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学中为学生设置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例如:我在教学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农村收割稻谷的生活情境;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创设了熊猫爷爷开文具店买文具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塔认识钟表》时,创设了钟面宝宝做自我介绍的故事情境……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人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二)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下调查吧!然后给孩子们讲明了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随时解答孩子们在调查过程中的疑问。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三)合作、探究。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四)交流、评价。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
  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
  记得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方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述有一种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方法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問:“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整个现场犹如一个“记者招待会”。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他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三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一)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获得自信。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时分秒”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
  (二)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竟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总之,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恰到好处的指导。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
其他文献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本人从去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E-钙粘素(E-Cad)基因5’端CpG岛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
稀土处理提高了沙田柚叶片的Fv/Fm、ΦPSⅡ和QN,从而增强了光合系统的光能转换效率;提高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在最适稀土浓度处理下,NR和N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为学生打好初步的数学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光荣任务。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质量  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这是一对阻碍学生学好数学的矛盾。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我国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而且我们深知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应对考试,而是能够灵活到日常生活中,作为一个高中生的我来说,如何说好英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另外高考英语独立开设了一场关于英语口语的考试,可见英语口语的重要程度。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如何大胆开口,让英语不再“陌生”。  【关键词】英语口语 高中生 大膽说英语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通常是只针对即将
风沙流运动是一个非线性自组织系统,传统的力学理论很难描述其行为,预测其发展。该文引进元胞自动机方法研究沙波的生成机制,定性模拟了沙纹、沙丘的孕育和成长过程,为进一步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