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j978879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教学主要依靠大量实验为依据得出结论,根据几年来笔者在听课、评课、议课过程中了解的情况,发现目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存在不少问题.
  1 学校领导层重视不够2 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僵化3 实验器材不足,有些实验没有条件做4 有些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有限。
  可以说这是制约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关键,困扰着广大教师,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多,也是需要我们特别引起重视的地方;比如有些演示实验操作不规范,甚至有些是错误的,有些学生实验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发给学生实验器材后让学生自己乱动,学生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实验器材当成玩具,比如有的学生把砝码浸入盐水中,用量筒给水加热等,仪器损坏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实验效果明显降低;有些上课用语不规范,比如把溢水杯叫水桶,把烧杯叫玻璃杯,把导线叫电线等.有的教师不清楚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及电位器的适用条件,不分电路情况和实验精确度的要求任意使用,给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有的教师不知道学生电源稳压和直流输出的特性,给学生讲在任何电路情况下可以随便使用没有区别,混淆视听.有的老师在讲授布朗运动和扩散时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悬浮花粉微粒或在无风情形观察空气中的烟粒、尘埃都会看到微粒的运动,墨汁撒在水中会迅速扩散,并且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扩散也越快,于是老师解释到我们学生看到的微小花粉或烟粒是它们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墨汁扩散也是因为墨汁分子在运动等等,当解释到花粉微粒为啥会在某时刻瞬间不动时是由于水分子静止不动,试想水分子怎么能在某时刻静止不动呢?把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说成是同一种现象;凡此种种漏洞百出的解释都是老师没有吃透教材出现的错误;还有个别教师实验课后不打扫卫生,不整理清洗器材,不爱护公共财物,实验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对学生不进行良好实验品格的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缺失;不重视总结得失,课后没有反思,不写实验报告、作业批改不认真.
  5 实验器材保管使用不当管理混乱
  重量。
  在实际的潜水艇专业中,由于潜水艇既要在水面航行又要在水下航行,所以排水量标准有很多:比如水上标准排水量、水上正常排水量、水上超载排水量,水下排水量、水下全排水量等等。
  大部分的排水量定义和课本上的观点一致,把水舱内的水看成是潜水艇的自重的一部分,比如潜水艇的水下排水量,是潜水艇处于水下状态时艇体水密容积排开水的重量,其中就包括了水舱中水的重量.只有水上标准排水量,没有把水舱中的水重看作潜水艇自重的一部分.但是水上标准排水量除了扣除水舱中的水重外,还扣除了全部燃油、滑油、淡水的重量.可以看出实际上大部分的排水量上是按照课本上的观点规定的,而和新观点完全保持一致的排水量定义是没有的.
  3.4 其他种类潜水艇浮沉的控制是用手直接滑动,有些电流表、电压表接线柱螺丝松动接触不良,实验时电路虽然连接正确但是电流表电压表指针不动,学生会认为电路错误,造成误解.有的实验室管理员非专业人员,又不经过培训对物理仪器不懂,张冠李戴,经常发生仪器搭配不正确现象,仪器摆放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没有器材更新更换计划,不重视实验室建设,学校买啥仪器就保管啥仪器,充其量就是一个保管员的角色,没有报损赔偿制度管理混乱;有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由物理教师兼职,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实验室工作,有的教师不愿意承担实验室工作,认为学校对实验室人员划入后勤服务人员,在评职称评先进绩效考核等方面低人一等;有的实验室装备精良,先进仪器高端,仪器价值成本较高,装饰豪华成了应付检查和学校装饰门面的工具,长期不使用,或使用率不高,不打扫卫生仪器器材上面灰尘一层,白白浪费了很多财政资金.
  6 缺少必要的教学挂图7 没有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8 教师自制教具能力弱9 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不正常10 学校缺乏对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创作活动的重视式,做表面文章,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或上级检查,活动课没有实效。
  总之,农村乡镇初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实验课教学方面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还需要每位教师不懈的努力,继续加强学校管理,细化责任,改进教法学法,实验教学就会有改观.
其他文献
2014年福建高考卷的第18题的(A)选项,是一个难点,一些资料在解析时有的三言两语故意回避,有的所列方程艰涩难懂,甚至还有的出现了错误的地方.本文给出了几种简洁明快的解法,供大家参考.  原题 (2014福建卷18)如图1,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现用外力作用在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
常见的连接体问题,大多是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连接体,但2016年海南卷考查了一道有相对运动的高考题.  高考真题 (海南卷13)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和4m的物体A和B,两者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细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跨过轻质动滑轮与A相连,动滑轮与B相连,如图1所示.初始时,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若物块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下向右移动了距离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物块B克服摩擦力所
幽默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也是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质和能力.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主张: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教师运用恰如其分的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教学过程和谐流畅,可以化枯燥为生动,变沉闷为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启迪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幽默的方式是多种多
变压器是中学物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各种文献和复习材料也较多,概括其所总结的求解理想变压器问题基本思路有:(1) 通过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磁通相等;(2)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等;(3)由上述二点推得的原、副线圈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  但分析变压器问题还有一种教辅中鲜有提及的思路:原副线圈电路中负载电阻的等效关系, 2016年全国卷Ⅰ高考物理第16题正适合采用此思路.  1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
很多学生都说物理难学.其实初中的物理并不难,很多同学往往是因为缺乏抽象思维,没有发现物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对物理兴趣度不高,加上当前江苏中高考对物理的重视程度有所偏失,导致一直很难学好这门学科,直接影响了后续的物理学习.而情境创设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帮助了很多同学走出学习物理的困境,也帮助很多的老师提高备课、授课效率.所以,情境创设的方法需要教师们共同学习,共同揣摩,达到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物
2016年高考,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理综物理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所考查的内容都在规定的知识范围内,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础
作为工具学科的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是广泛而重要的.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不但要考虑数学方面的定理、规律、方法,还要考虑具体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这是十分值得注意的,下面举例分析这类问题.  1 关于正比关系1.1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反的比例1.2 不能说反顺序的物理量1.3 控制变量后形成的比例关系也不能说反2 关于计算的精确程度。  数学上,如果遇到不整除又要保留整数时,可“四舍五入”.然而
关注问题一: 热力学系统的研究对象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动理论是热学的基础,其内容表明:①分子很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 m, 分子体积的数量级10-30 m3, 分子质量的数量级10-26 kg), ②分子很多(NA=6.02×1023 mol-1 ),③分子的运动永不停息(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④
在学习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时常常会遇到关于绳末端速度分解的类型题,有的老师也把这类问题叫做关联运动,关键问题就是在绳拉动下物体运动的分解,通过沿绳方向速度大小相等找出绳子连接的两个物体的速度关系.那么关于物体运动的分解都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律呢.笔者在这里总结一二.  1 基本类型分析  例1 如图1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A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长绳吊起一重物B,设重物和小车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B、v
题目 (2014浙江东阳市高三模拟第15题)  两电源电动势分别为E1,E2(E1>E2),内阻分别为r1,r2.当这两个电源分别和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连接时,电源输出功率相等.若将R增大到R′,电源输出功率为P1,P2则  A.r1r2,P1r2,P1>P2  分析 由题目已知条件可得  I0=E1R r1=E2R r2 (1)  即E1E2=R r1R r2>1r1>r2, 所以答案在C,D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