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悦读,让学生乐学小古文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ka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古文虽简短精炼,但其含义博大精深,是我国语言文化历史的灿烂瑰宝,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的积淀。小古文进入小学低年段课堂,为的是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小古文的语言魅力,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化。那么,如何让这些灿烂瑰宝在低年段学生的学习中生动活起来呢?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再用轻松好玩的教学方式学习这些趣味横生的小古文。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小古文;激趣悦读; 教学策略
  “小古文”这个词一开始是由原《小学语文教师》主编李振村老师提出的。古人用文言文写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而小古文即篇幅短小的文言文。例如,《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严格来说,小古文是浅近易懂、篇幅短小,但语言精练、含义深刻的文言文,非常适合儿童诵读。
  学习小古文,就像是让孩子们坐上哆啦A梦的时光机,让他们穿越历史文化的时光隧道,在诵读中汲取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髓。
  学习小古文是学习文言文入门的启蒙阶段,笔者认为对于低年段的小古文教学侧重点不应是深入了解小古文的内容,而是通过激发兴趣与快乐诵读,让他们明白学习小古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进而为学习更高程度的文言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激趣,打开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启蒙之门
  对刚刚接触小古文的学生而言,小古文是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因此,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在选择小古文的学习内容的时候,要从各种实际情况衡量,考虑是否适合该年段的学生学习。在教学的时候,笔者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
  1.联系季节时令,引发兴趣。低年段的课文有部分是跟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相关的,那么可利用描写四季的小古文进行插入式教学。如,春入《乡村》《放风筝》看《雨》,夏日《日时》观《荷》,秋日赏《菊》看《芦花》,冬学《湖心亭看雪》和《雪人》,这样学习小古文既激发了孩子热爱大自然的热情,更增添了生活的诗意之美。
  2.追溯寓言根源,丰富兴趣。寓言故事都有古文背景,在指导学生积累寓言故事的同时,可通过寻找这个寓言故事的根源,进而学习小古文。例如,《龟兔竞走》《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都有相应的小古文,通过学习既能引发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又增长了小古文的知识,又积累了历史人文知识。
  3.巧用视频动画,提升兴趣
  低年段学生对小古文的语法特点不了解,这就会让他们难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就极其容易产生抗拒学习的情绪。因此,在教学《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地》《夸父逐日》等这些小古文之前,笔者会播放一些关于这些神话故事的动画视频给学生们欣赏,让他们直观地去了解故事,初步明白故事内容,从而提升他们对小古文的兴趣。接着就接缝插针引出小古文内容,学生们就会很感兴趣地学习下去。
  4.古今交替融合,拓展兴趣
  年龄小的低年段学生都是特别爱听故事的,而且这个阶段可读的小古文大多都是讲述着一个个经典的、有趣的小故事,为了最简单且有效地拓展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可以把小古文改编成一个个现代版的小故事学习。例如,采用白话文讲述的方式,以此亲近小古文,从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例如,给学生讲《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时,笔者会用角色讲演的方法把这个故事演读给学生听,请学生来扮演故事的角色,他们看得入神,听得津津有味。笔者问他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回答)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果呢?既然大家都喜欢这个故事,那我们再来读一读古文版的《狐假虎威》,一起找出故事的结局吧。话没说完,他们就迫不及待、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趣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段视频、一部动画、一首背景乐、一段白话文、一首意境诗,但无论是用哪种方式、哪种途径来学习小古文,只要能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几千多年前的故事意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小古文的美韵,从而接受它,甚至深深地喜欢它。
  二、悦读,打开学生学习小古文的诵读之门
  “新课标”提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古诗如此,小古文也是如此,它们都有音韵美和节奏美,特别适合学生诵读。在教学实践中,低年段学生诵读经典的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下去的欲望,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小古文的趣味。
  1.关注难点,趣味引读
  小古文中有些字词的古今意思相差太大,低年段的学生会难以理解,有可能会造成学习的困扰。例如,《日月星》中的“日”就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如果在字义理解上理解错误,就会成为学生朗读的障碍。为了不影响诵读效果,笔者运用了趣味引读的方法,在关键时刻、在学生朗读的时候,给学生铺好垫脚石,让学生轻松地化解困难。其实,这样的师生引读在很多小古文的学习上都是很有见效的,这会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切实体会到“学习小古文,一点也不难。”
  在教学《雨》的时候,笔者采用引读的方式故意拖长音,进而诵读《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学生们一听一悟,再读便琅琅上口,真的非常有趣味。
  2.变换形式,多样玩读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教学上,无论什么科目,什么课程,时间一长,再好玩的玩读方法,学生也都会厌倦,为了使学生在古文朗读中保持兴趣度、保持新鲜感,那就必须要讲究方法的多样性,如,教学《猫捉鱼》时可采用“情景演读,教学《狐狸和葡萄》的时候可采用文白對读教学,而在教学《陋室铭》的时候则可采用“影视配音读”的方法。有些语言形式比较规整的小古文还可以用“趣味接龙”玩着读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当然,根据小古文的不同特点,它的朗读方式也不相同,所谓的好方法就是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得轻松点儿、有趣点儿、好玩点儿,在玩读中品味小古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精炼美。
  3.营造氛围,熟读成诵
  ①课前诵读,酝酿气氛。语文课前5分钟,利用这个时间可以学习新的小古文篇章,也可以温习旧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诵读。
  ②师生共读,乐也融融。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一首小古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发现学生阅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或寻找学生阅读中的闪光之处,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小古文的高度兴趣,体会到诵读小古文的快乐。
  ③重在诵读,不求理解。低年段学生的小古文诵读重在“读得正确,读得流利,直至成诵。”即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不应作过多地讲解,当然,对于兴趣浓厚的部分学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关于内容中涉及的人物典故、历史事件可以进行简介,也可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但要一定要提出“不求甚解,但求熟读”的口号,鼓励学生阅读小古文,使他们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把这愉悦的情感转化为更持久的兴趣。
  ④拓展活动,深度品味。举办一些关于小古文经典诵读要与比赛、歌咏、绘画、手抄报等不同的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更深一层去品味小古文语言的魅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改编后,大量增加了经典古诗词句,为小古文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只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小古文教学会进一步促进文言文的学习,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提高,小古文教学能使文言文教学相得益彰。
  朱文君老师说:“如果说经典诗文是高浓度的母语营养液,那么小古文就是让小学生在最适合的时间获得最适合的营养。”如果说语文教学的高低之分旨在创意,那么小古文给语文教师的是最大的创意空间。小古文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灿烂瑰宝,让我们陪伴学生一起走进这个小古文大世界,为学生——打开那一扇虽悠远却经典的汉语之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韩洁.从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看小古文教学策略[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8(03).
  [3]黄兰娟.小学低年级古诗诵读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17(06).
其他文献
【摘要】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核心素养的提出很有现实意义,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论框架下,围绕思维提升的内涵,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提升的构思与实践:智力的“迁移”达到灵活与敏锐理想程度;独创性与系统性有机统一的在场体现;“广”“深”“难”的抽象与逻辑呈现;保障学习品质的高阶思维的期许。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思维提升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祖国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亦是如此,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具体探究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数学建模;初中教学;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学建模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
【摘要】在当前“减负增效”的教育背景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努力构建“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的育人新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系统一项重要工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减负”,做到“减负”“增效”两不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则是我国教改的侧重点。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仍存在“注入式”“填鸭式”“多讲多练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高消耗”“低效率”,课内损失课外补
【摘要】《祝福》是鲁迅小说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篇,以“我”回乡为故事的起点,通过“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回忆,向读者讲述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辛亥革命后的旧中国,尤其是依旧被封建迷信、传统礼教束缚着思想的农村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叙事者的作用以探析作者蕴含在文本之下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鲁迅;《祝福》;叙事学  《祝福》写于1924 年,是首篇被收录进小
【摘要】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为我们界定了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也应是写作教学的重要教学目的。我们小学中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课题小组经过多年的实践、思考、探索,摸索出了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通过“激发文心,渗透文法”,从而让写作走向常态化的思路。  【关键词】工具性;激发文心;渗透文法;常态化  写作教学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部分。我曾把阅读课和写作课独立成堂,结果造成“孤军作战”,学生厌烦写作课,而且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但作文能力平平。究其原因,我认为只有一个:练笔少。读和写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把写作训练带进阅读课堂,加强学生训练,让学生在写中巩固阅读的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常听老师们说:“做老师累,做班主任更累。”的确,做一个称职的好老师不容易,做一个学生都喜欢的班主任更不容易。我于1989年7月参加工作,担任了多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对我而言,有过大家相同的累,也有过大家不同的苦,真可谓“甜酸苦辣都尝尽”。魏书生曾说过一句话:“许多事情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做事的态度。”“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便风雨兼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愿守着沧海桑
摘 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一个广阔的语文阅读天地,尊重个人的见解,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三部曲”。本文围绕这一内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阐述。  关键词:个性化;主体;对话;探究;文本;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本报综合消息 3月13日,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创一行4人到茂名市调研基础教育工作,调研组一行深入化州市、電白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校的教室、宿舍、饭堂、党员留守儿童工作室,校舍建设工地,与校长、师生亲切交流,并在化州市第一中学召开座谈会。  王创充分肯定了茂名市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认为茂名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师德师风建设和考核工作经验、“县管校聘”工作经验(特别是茂南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作为新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进入中学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诗歌自主学习,突出其在诗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巩固已经学习的诗歌知识,构建完整的诗歌知识体系,从而保障诗歌微课教学质量。为此,本文简单介绍微课的特点及优势,通过对现阶段传统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利用微课提升诗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实现诗歌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