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学实施建议指出:“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从中不难看出:创设学习情境是提高化学教学实效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态度主动求索,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作者近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真实情境,使其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氮气和稀有气体”教学中,可设计如下情境:同学们吃过薯片吗?薯片袋为什么鼓鼓的?这时学生可能想到薯片很脆,袋子不鼓起来的话,薯片容易被压碎。怎样才能让袋子鼓起来?学生会想到充入一些气体,教师提出问题“充入的气体应该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哪些气体可以充入到薯片袋中?”。在“微粒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介绍:汶川大地震中,为了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那么搜救犬为什么能嗅到幸存者发出的气味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预习有关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在“酸碱盐的应用”复习教学中,可设计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厨房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碱面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你能想出哪些方法帮她区分呢?通过创设这样一个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愉快地学到知识,课堂教学自然也变得轻松而有效了。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将化学知识置予一定的生活背景中,能帮助学生在化学和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促进知识的内化,学会从化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二、补充趣味实验,创设生动情境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情境。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充分开发实验资源,补充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实验,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实验中展开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初三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教师可以设计“白纸显字”、“魔棒点灯”、“空瓶生烟”、“点铁成铜”、“点铜成银”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里,让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其乐无穷的学科,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了初步的激发。在“微粒的性质”教学中,可以补充学生实验:向等量的一杯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学生很容易发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很快,整杯水很快变成浅红色;而红墨水在冷水里则扩散很慢,整杯水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变成浅红色。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探索出微粒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温度越低,微粒运动越慢。同时,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燃烧与灭火”教学中,补充实验:把小纸船放在水面上,向船内倒入一些酒精,然后点燃,发现酒精燃烧,而纸船却完好无损。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自己能否操作?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调动,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寓教于趣”,在化学教学中补充趣味性实验,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生动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化学,学习兴趣不断形成和深化,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三、利用化学故事,创设启迪性情境
  初三学生处于青少年期,他们好奇心强。在化学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者一个美妙的传说,都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去。在化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利用化学故事创设启迪性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讲述:在意大利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就一命呜呼。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化学家波曼尔听说后,进洞考察,他发现这个山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聚积在地面附近,形成一定高度的二氧化碳气层。所以,当狗进洞时,狗被淹没在二氧化碳气层里,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这就是“屠狗洞的秘密”。通过教师对这一故事富有感染的讲解,学生一下子对二氧化碳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自然生成,为主题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情境。再如在“燃烧与灭火”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讲述:古罗马帝国的一支庞大船队远征至红海时,一艘最大的给养船上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船,船队只好返航。远征军的统帅并不甘心,费尽心机要查出起火的原因。但是,查来查去,从司令官一直查到伙夫,没有任何人去点火放火。这桩历史奇案最后还是化学家找到了起火的原因。此时教师给出问题:你能找到起火的原因吗?通过学生的猜想、交流、讨论,可以很好地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提高了学习效率。
  化学故事以它特有的魅力,在化学教学中大有可为,结合化学教学,创设启迪性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快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总之,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要明确,时机要巧妙。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35.
  [2]吴星,沈怡文.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4-228.
  [3]陆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41-47.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在综合分析了SOPC技术和NIOS嵌入式系统的可扩展性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设计了一个NIOS系统的自定义Arden外设,证明了NIOS系统适应于实际需求的灵活的扩展特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笔者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五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其历史学科素养,为搞好历史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背景故事法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能够引入高中历史课堂的背景故事、历史典故特别多。如“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一目,可引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春
基于.NET平台下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机制的讨论,主要对应用系统层安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层的安全措施、网络层安全性、物理层安全性、规章制度层安全五个层次进行了阐述。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换言之,就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的唯一指标。虽然效果有的当堂可见,有的需假以时日,但这都来自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有效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笔者结合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经验,就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突出学生主体,完成目标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影响学生“思想”的,特别要
千古文章意为先,好文章,第一是立意好。所谓“立意”,是指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写文章是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这就要求作文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并能让这个
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上课所传授的英语知识,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不愿意学习,使英语教学质量低下。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英语教学特点慢慢摸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进一步探究牛津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本文分析了情境创设方法的应用。  一、将情境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特点相结合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突破了传统注重分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学习,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