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物理作业的尝试与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出真知,物理就是大自然,物理概念、规律的得出是人类不断地探索、总结自然规律基础上的智慧的结晶.初中物理教学在物理概念、规律还原于大自然时,物理课应该立足于生活、融于大自然.物理学理论是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理论、实验相结合才能够很好地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学生在解决文字类表述的物理作业问题时缺乏对物理作业问题中概念、规律的表象,对枯燥乏味的物理作业问题的主体缺乏必要注意力,不能够建立清晰的记忆表象,抽象思维能力未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让物理作业的布置和解答采用可视化的尝试与思考.
  1 物理知识的主体要求物理作业的教学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 可视化作业的价值就在于教师将物理作业可视化,模拟情景,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直观解决问题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声、光、热、力、电,物理学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各个知识点都停留在了解、认识的认知层面上,在反复应用物理基本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和理解物理基本概念、规律的外延和内涵.
  在涉及到声、光、热、力、电的知识时,必然要罗列大量的生活中各种现象和做法,必须由教师出示大量的图片、资料,适时的带领学生感受体验物理实际问题,近距离地接触物理知识的主体.采用视频录像的方式在探究声的产生时,可以大锤敲击成吨重的钢板,声音那么大,却没有看到钢板的振动,但是钢板上的金属碎屑却在欢乐地舞动着.这种情形下,虽然不能够身臨其境,但有声有像的情景创设,学生还感受不到声音的能量吗?
  2 物理知识的抽象性要求物理作业讲解要有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传授物理知识和学生接受物理知识、解决作业问题时,任凭教师口干舌燥、唾液横飞,师生就是无法相互沟通,无法产生共鸣.千闻不如一见,纸上得来终觉浅,在近距离接受物理知识主体的同时,如何让学生真正领会物理概念、规律的由来与实际应用,还得采取必要的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还原物理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或学生的思维走出课堂.可以采取照相、录像的方式真实记录学生课外观察、动手制作、亲自参与到知识的过程,变语言表述为真实的照片和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概念、规律的应用,在还原生活中实际的同时解决问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解决真实的实际问题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3 物理知识的记忆要求物理作业的分析要营造活生生的情境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提出影响思维能力培养其一就是注意力,注意是[HJ1.4mm]人的身心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的意向活动.注意力越强,印象就越深刻.文字类表述的作业问题需要有意注意,即有自觉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它是靠间接兴趣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来支持的,是靠词汇和语言来维持的,可视化作业可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学生不需要做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
  心理学提出影响思维能力培养其二就是抽象思维需要记忆表象的帮助和支持,表象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支持.从信息加工角度来讲,可视化物理作业通过模拟情景,帮助学生创造记忆表象,从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相对于以语言与符号的形式存在其他学科,物理知识蕴含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物理知识的来源和运用都和身边的实实在在的物品相吻合,每个知识都可以联系大量的生活实际,其记忆也离不开身边的物品.接触、发现、运用物理知识时,教师要记录实际生活中的物理,创造可视化的各种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物理知识的情景.在家庭电路的学习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变电所,安装家庭电路,学生也许会在体验中有“恐惧”感,但会终身不忘当时的情境.运用多媒体模拟物理情境,虽然效果也相当不错,但记忆不会很深刻.
  4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要求物理作业要变换有效的教学方法
  人们对千篇一律的事物会审美疲劳,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授者、教学模式、知识等一成不变的、周而复始的展现在学生面前,1年或者2年的时间,再有趣的知识也会造成学生的倦怠心理.因此,教师记录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融入物理作业,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的解决过程,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展现的图片有学生自己的身影、有自己的学校、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一定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产生出乎意料的学习效果.
  《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已经很普遍,ppt、flash、思维导图等软件在制作上课课件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处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很少有教师通过再次演示实验的方式解答实际问题,也很少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作业中的问题,探索可视化物理作业的有效应用的研究就势在必行.
  总之,可视化的物理作业布置和传授会与传统的教学产生一定的碰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运用只能算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的控制、学生的参差不齐、教学目的达成等诸因素都会影响物理作业教学的效果,但针对物理学科教与学的特点,让物理作业可视化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完成有声有色的作业中产生独特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与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改善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界定提出了更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要求.  1把准教学目标,恰当训练评估的意义  现行上海的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只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与“初步学
所谓线框转动切割,通常是指线框以某一固定转轴在磁场中转动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磁感应现象.通常情况有线框在匀强磁场、直线电流磁场、辐向磁场等三种不同磁场中转动切割而产生电磁感应的现象.本文试通过精选部分试题给予分类例析,供学习时参考.  1在匀强磁场中转动切割  例1(2012年安徽卷23题)图1是交流发电机模型示意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线圈abcd可绕线圈平面内垂直于磁感线的OO
在物理实验中,在电流表或电压表(以下简称电表)安全使用的前提下, 指针的偏转角度越大,电表读数的误差越小.电表指针为什么一般要达满偏刻度的1/3以上读数才比较精确,要搞清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电表的准确度、不确定度的概念以及不确定度对误差的影响.  1电表的准确度与不确定度  1.1电表的准确度  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仪表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叫仪表的准确度,仪表准确度习惯上称为精度.测量场所的温度异常
前苏联教育家M·N马赫托夫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的相互结合的过程,而学生学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认知——心理活动过程”.卡尔、罗杰斯主张“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这种意义以个体的积极投入为特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传输式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因此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发挥
本文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师培训的问题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探索和研究,阐述了“三级培训”机制,旨在构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多元化培训”的框架,凸显校本培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力、热、声、光、电等知识,而学生在未系统进行初中物理学习之前,已经或多或少地对这些自然常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具有丰富的前概念.同时,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也为初中物理学习和能力培养奠定了相应的基础.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所著的《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扉页上,有一句反映学生原有知识状况重要性的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简约为一条原理的话,我
1 问题提出  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个年头了,从参与新课程改革到现在,笔者也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年轻教师逐渐成长为有一定经验的教师.随着不断对初中物理教材的解读,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一直到课堂实践,可以说对整个初中教材的内容已经相当熟悉了.但是也正是这种熟悉让笔者感觉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痛苦.原因有二:一是在内容组织上总觉得把握好教学纲要后按照以往经验实施下去即可,随着不断的重复旧的模式,
1理想气体模型  在物理学中,把满足下列条件的气体看作是理想气体.  (1)分子本身大小比分子间的距离要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2)除分子间碰撞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  (3)把分子当作很小的弹性球,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  (4)在平衡状态下,气体各部分密度相同,分子沿任意方向运动的机会是均等的,大量分子的速度在任一方向的分量的各种平均值也相等.  以上假设都是建立在实验基
本文介绍了英国剑桥大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实施方法以及评价模式,探讨了该评价模式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缕缕炊烟升起,飘过童年的天空,来到我的眼前.如今生活在小镇,两年多的初中生活使我几乎忘却了童年生活的细节,但唯一无法忘记的,是心中那缕不散的炊烟.在这喧闹的小镇,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