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误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直接相关。不论是从科学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看,我们都必须加强生物科学教育,尤其是必须加强中学生物科学教育。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因此,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要想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生物教师必须做到:
  一、生物学教学中应重视结课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新授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1.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结课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
  2.知识系统,承前启后。
  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3.指导实践,培养能力。
  新课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或提出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知识的运用巩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4.质疑问难,发展智力。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二、内容教学要选用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语言和方式
  在一节课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怎样传授知识,选择的方式不同,则效果大不一样。在传授新知识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对比、归纳、列表图示,也可以开展谈话和讨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语言的设计都尤其重要。如在学习软体动物"乌贼"的生活习性的形态结构时,如果只是一般化地讲述,不会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可以设计成下面的一段语言来描述: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生活着许多软体动物,其中有一种叫"乌贼",由于需要在水中游泳,沉重的贝壳成了累赘。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原有的贝壳逐渐退化,最后被完全包在外套膜里成为柔软身体的支柱。乌贼为什么会有如此不雅的称号呢?你看它,瞪着一对大大的、光溜溜的贼眼,用腕足捕捉食物送入口中。当它不太饿时,它还可以利用腕足爬行运动,悠闲得像个绅士在海底散步。不仅如此,乌贼还是玩弄迷彩的能手,变色之快,配景之巧,就像魔术师一样,实在令人惊叹不已。它的表皮中有各种色素细胞,可闪耀不同颜色,使体色变得与海底周围环境色彩相仿,使敌害不易发现。如若变色不能迷惑敌害,便施放墨汁,形似乌贼悬浮在水中,使敌害在一团黑幕中什么也看不见,自己便用漏斗喷水推动身体,以每秒15米的速度逃之夭夭,速度之快,令鲸鲨也自叹不如。听完这段绘声绘色的描述,学生对乌贼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印象将会十分深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已经成为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就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生物教学进行简单介绍,分析生物教学策略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且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生物教学发展策略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生物教学 教学策略  在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推动下,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教学模式、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实验能力是高考物理学科要考核的五个能力之一。据对2000-2007年高考试题统计,八年实验总分平均占25%,略高于考纲的规定。近年来高考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实验的考查己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考查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以及应用的层次。特别是"3 X"考试科目设置改革,其测试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摘要:本文认为,中学计算机的素质教育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关键词:计算机 学生 素质教育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同时,也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学教师的化学实验能力作为一种职业能力,是一种专业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素养。为了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笔者结合自己兴趣进行了
教学课题: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首次测定了大气压的值  教学重点: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初步掌握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  教学教具:玻璃管、水、墨水、烧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大家先看一幅图片,这是生活在海水中的鱼,它被海水包围着。前面我们学习过,液体的内部存在压强,那这条鱼会不会受到海水对它的压
【摘要】让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并具有一定的生物素养,就需要学生喜欢生物知识,主动而积极的学习生物知识。实验教学中引入游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育途径,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最新生物学成果,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  【关键词】生物素养 学习兴趣 生物学成果  中学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让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并具有一定的生物素
在高中物理选修3-1《恒定电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被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中电量q的计算所困惑;在串并联电路中,又常误把负载简单地理解为电阻;在U-I图象中究竟是切线的斜率表示电阻,还是割线的斜率表示电阻?上述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对定义中的各物理量的含义未真正理解;二是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三是的对物理量定义的本身及其在图象中的表述不能很好地领会。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就上述三
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高度发展,生活学习节奏不断加快,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失眠成为了困扰现代人的常见疾病。目前治疗失眠最常用的方法是服用镇静催眠药物,但是安眠药物治疗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建构、探索教育评价的新体系?我在教育教学中尝试着对过去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进行一些改变。  一、教学中进行多元评价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评价比较单一,经常采用二元评价,即只在"好"与"差"上评价,这是行不通的。新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
【摘 要】"国培计划"是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滞后教学现状的重大教育改革。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全体科学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需要多方鼎力支持,要在农村小学坚持切实开展有效的探究式科学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关键词】国培计划 责任 探究式科学教育 有效性  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