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着的脚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山先生站在台上,闪着沉毅的光的眼睛直望前面;虽然是六十将近的年纪,躯干还是柱石那样直挺。他的夫人,宋庆龄女士,站在他旁边,一身飘逸的纱衣恰称她秀美的姿态,视线也直注前面,严肃而带激动,像面对着神圣。
  前面广场上差不多挤满了人。望过去,巢里的蜜蜂一般一刻不停地蠕动着的是人头,大部分戴着草帽,其余的光着,让太阳直晒,沾湿了的头发乌油油发亮。广场的四围是浓绿的高树,枝叶一动不动,仿佛特意严饰这会场似的。
  这是举行第一次广东全省农民大会的一天。会众从广东的各县跑来,经过许多许多的路。他们手里提着篮子或是坛子,盛放那些随身需用的简陋的东西。他们的衫裤旧而且脏;原来是白色的,几乎无从辨认,原来是黑色的,反射著油腻的光。聚集这么多的人在一起开会,他们感觉异常新鲜又异常奇怪。
  但是他们脸上全都表现出异常热烈虔诚的神情。广东型的深凹的眼睛凝望着台上的中山先生,相他的开阔的前额,相他的浓厚的眉毛,相他的渐近苍白的髭须;同时仿佛觉得中山先生渐渐凑近他们,几乎鼻子贴着鼻子。他们的颧颊部分现出比笑更有深意的表情,厚厚的嘴唇忘形地微微张开着。
  他们中间彼此招呼,说话。因为人多,声音自然不小,但是显然不含浮扬的意味,可见他们心头很沉着。
  人还是陆续地来。人头铺成的平面几乎全没罅隙,却不如先前那样蠕动得厉害了。
  仿佛证实了理想一样,一种欣慰的感觉浮上中山先生心头,他不自觉地阖了阖眼。
  这会儿他的视线向下斜注,看到的是站在前排的农民的脚:赤着,留着昨天午后雨中沾上的泥,静脉管蚯蚓一般盘曲着,脚底黏着似的贴在地面上。
  好像遇见奇迹,好像第一次看见那些赤着的脚,他一霎时入于沉思了。虽说一霎时的沉思,却回溯到几十年以前:
  他想到自己的多山的乡间,山路很不容易走,但是自己在十五岁以前,就像现在站在前面的那些人一样,总是赤着脚。他想到那时候家族的命运也同现在站在前面的那些人相仿,全靠一双手糊口。因为米价贵,吃不起饭,只好吃山芋。他想到就从这一点,自己开始怀着革命思想:中国的农民不应该再这样困顿下去,中国的孩子必须有鞋穿,有米饭吃。他想到关于社会,关于经济,自己不倦地考察,不倦地研究,从而知道革命的事业必须农民参加,而革命的结果,农民生活应该得到改善。他想到为了这些意思撰文、演说、找书、访人,不觉延续了三四十年了。
  而眼前,他想,满场站着的正是比三四十年前更困顿的农民,他们身上,有形无形的压迫胜过他们的前一代。但是,他们今天赶来开会了,在革命的旗帜下聚集起来了。这是中国一股新的力量。
  这些想头差不多是同时涌起的。他重又看那些赤着的脚,一缕感动的酸楚意味从胸膈向上直冒,闪着沉毅的光的眼睛便潮润了;心头燃烧着亲一亲那些赤着的脚的热望。
  他回头看他夫人,她正举起她的手巾。
  (选自《叶圣陶文集》)
其他文献
张大爷是退休教师,虽已不在教师的岗位上,但在生活中还是喜欢处处给人“上课”。面对家人或晚辈对某些事的讨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先否定,然后炫耀自己的学识、经历,一套一套地说自己的见解,要求年轻人听他的建议。大家觉得其看法未必正确,碍于情面,不好直接反驳,嘴上附和,但私下对其好为人师的做法极其反感。  好为人师者,典型的特点就是认为自己的主张是好的,并且喜欢处处指点他人。《孟子·离娄章句上》里说:“人之患
期刊
议论文中的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其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十五字内;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段;其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一般来说,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同时要求语言表达精简有力。  在议论文写作中,分论点的设置通常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提取的方法:  1.从“是什么”
期刊
多少次苦苦求索,去寻找生命的真相;多少次彷徨,想感知到存在的意义。当顾城高呼“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时候,当贝克莱笑谈“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时候,我想去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找答案。  于是,我摊开历史瑰丽的画卷。  我发现:“我在”,是一种生命的形式。孔子曾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多年后又是否会有人将你铭记,丹青之下谁还记得你最初的容颜?我在张若虚的诗
期刊
近几年语文高考的辨析病句题有扩大信息容量的趋势,四个辨析句子中,有的句子字数达60字。着重看易致病部位,着重审读致病的关键词(或短语)是辨析病句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抓词语的照应,是解题的切入点之一。  例如: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兩面与一面不搭配,前面两个“能否”改为“能”。  2.看介
期刊
“我很重要。”  很少有人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出这句话,也许,只是因为不明白自己存于世间的意义。其实,不必太过纠结于结果,至少我还来过这个世界,我还在。我在,我很重要。  也许我不够漂亮。大脸庞,短发,校服里套着白色T恤。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同龄女孩化着精致的妆,袅袅走过,连我这个同性都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再掏出镜子仔细端详我自己,上看下看,普通得真可以扮演路人甲。的确,我算不上漂亮女生。  也许我
期刊
老马走上进城的大道,私宰场就在城门的东边。那里的屠刀正张着,在等待这个残老的动物。  深秋秃叶的树,为了惨厉的风变,脱去了灵魂一般吹啸着。马行在前面,王婆随在后面,一步一步屠场近着了;一步一步风声送着老马归去。  王婆她自己想着:一个人怎么变得这样厉害?年轻的时候,不是常常为着送老马或是老牛进过屠场吗?她颤寒起来,幻想着屠刀要像穿过自己的背脊,于是,手中的短枝脱落了!她茫然晕昏地停在道旁,头发舞着
期刊
人无爱国心则不立。何以见得?爱国心正如骨,有了这骨,才能顶天立地,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若没有了这骨,便无法立身行事,只是无用之物,为人不屑罢了。所以,人无爱国心则不立。  有爱国之心,能使人临危不乱,建立功业。正是因为缪贤爱国,所以在危难之时为国荐贤,保举相如;正是因为相如爱国,所以勇挑重担,毅然出使,在朝堂之上,不畏强秦,从容镇定,力挽狂澜;也正是因为廉颇爱国,所以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与相如
期刊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读〈孟尝君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驳论文。其立论新颖,驳斥有力,逻辑严密,试加以分析。  解析:“世皆称孟
期刊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1.辨析“启示”和“读后感”的区别:二者都属于议论文范畴,但是在写法上略有差别。“读后感”重在“读”后的感想,“读”是“感”的基础,需要先对打动自己的文本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再阐发与之相应的感想。而
期刊
老师:  你好!  我即将升入高中,又欢喜,又害怕。听说高中遇上一个自己喜欢的班主任对今后的学习太重要了,我的邻居就是因为不喜欢班主任,去年自愿降级。他的爸爸有能耐,这件事居然办成了。但是我自己的爸爸就没有这本事了,况且我又不甘心为此耽搁一年。如果真要遇上不喜欢的班主任,可怎么办啊?  草场中学:夏树青  ××年××月××日  树青同学:  你好!  你“担心”的事情很有可能会发生,因为“大路边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