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1.辨析“启示”和“读后感”的区别:二者都属于议论文范畴,但是在写法上略有差别。“读后感”重在“读”后的感想,“读”是“感”的基础,需要先对打动自己的文本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再阐发与之相应的感想。而“启示”是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之意。在写作中需要对文本内容加以概括,提炼出一个普适性的论点,再由此及彼,重在讲道理。
  2.材料作文的立意,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要用由果溯因的思维方式确立观点。
  3.材料作文的角度:如果有一个主要人物和一个结果,立意就只有一个角度;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人物,不同的结果,那么立意就不止一个。当一个材料可以多角度立意时,我们的标准首先是准确,其次是深刻、新颖,最后是适合自己。只有选好了角度,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4.选择的论据能够证明观点,要具有概括性且丰富。
  5.分析要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勿以出身论英雄
  □白钧天
  你可喜欢亭亭玉立的荷花?别忘了它出身于淤泥;你可赞叹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忘了它来自山间小溪;你可羡慕翩翩起舞的蝴蝶?别忘了它蜕变自丑陋的幼虫。相信,你不会因为它们出身卑微而心生厌恶,因为平凡的生命依旧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变得不凡。勿以出身论英雄!
  选拔栋梁,勿以出身决才俊。蔺相如,一个舍人,在出使秦国、渑池会上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位列上卿,在廉颇之右。是什么使他的生命之花开得如此绚烂?难道是他的出身?不,是因为他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之智,更有敢挑重担、不畏强权之勇。如果缪贤因他出身卑贱而轻视他,不举荐他,如果赵王因其地位低下而无视他,不委以重任,怎能有完璧归赵、不辱使命的佳话?可见,并不是所有身世卑微者都会陷入命运的低谷,那些持有“一个人出身贫贱,就应该永远卑贱”的观点的人显然是错误的。
  发展自己,勿以出身锢手足。郎永淳,一个农村娃,学习中医专业后,转而从事新闻播音工作,从午间《新闻30分》到晚间黄金档节目《新闻联播》,出身贫寒却永不服输的他,通过个人奋斗终于成长为央视的新“国脸”,他的人生之路无疑是成功的。倘若郎永淳被贫寒的出身禁锢住手足,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又怎能自我砥砺,奋发图强,又怎能成为受亿万观众喜爱的新闻主播?还有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不因自己出身农民而停止在文学之路上的探索;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不因自己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而止步于竞选之途。他们用自己的成功告诉我们:要冲破出身卑微的枷锁,努力发展自己,走向成功!
  英雄不问出处。并不是人人出生时嘴里都能含着“金钥匙”,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甚至可能面对更为窘困的生活,那么一切全得靠自己。蔺相如智勇双全,主动争取,捍卫国家尊严;郎永淳努力拼搏,挖掘潜质,成为“金话筒”得主;莫言不忘初心,笔耕不辍,步入世界文学殿堂;林肯漠视白眼,不屈不挠,因废止美国奴隶制度而彪炳史册……如果命运给你的是一个比别人低的人生起点,请相信上帝依然是公平的,他会用特别的方式来眷顾你,他希望你用一生的奋斗叙述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让你用行动证明平凡的生命依旧可以伟大,生命之花会因为坚韧不拔的拼搏奋斗而绽放出璀璨的光华!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些人一直“以出身论英雄”,殊不知此举熄灭了多少生命的光!可悲的是,更多的人在这一观念的泥淖中自怨自艾,使生命停滞不前!
  请不要再以出身论英雄,如果改变不了自己的出身,就去努力改变命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教师点评:
  作者以自然现象入笔,娓娓道出:勿以出身论英雄。二三自然段从“为什么”的角度,用两个并列式分论点分别从选拔人才者和人才自身论述。第四自然段总结上文,从“怎么办”的角度,进一步论述“生命之花会因为坚韧不拔的拼搏奮斗而绽放出璀璨的光华”的道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第五自然段反思当代社会,呼应二三自然段,从反面论述两类人在“以出身论英雄”观念的束缚下给社会、自身带来的危害。最后一自然段再次从两个角度呼应上文,发出号召。全文思路清晰,论据丰富,句式灵活,在反问、感叹中加强了论证力度,引人深思。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7分+发展等级17分=54分
  不沉默,才是金
  □刘晓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沉默是金。保持缄默,真的是一种大智慧吗?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在大是大非甚至国家危急存亡之时,不再沉默、敢于发声,才是大智慧,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蔺相如就是这样一位不沉默的人。在秦国以势欺压,索取和氏璧时,身处异国就连性命都难保的他,竟然说出:“布衣之交尚不可欺,况大国乎?”他没有在淫威下沉默,而是勇敢地质问,以理夺回了和氏璧。正因为他的不沉默,才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正因为他的勇于发声,才成就了一个大智大勇的蔺相如。试想,若他保持沉默,就会被认为是软弱可欺,那么被夺走的岂止是和氏璧,恐怕连赵国的都城也岌岌可危了。在捍卫国家利益面前,选择沉默便是选择懦弱,选择逃避,便是选择屈辱。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是怎样一句痛心疾首的话,在那个国土沦陷、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号称东方雄狮的大国沦为半殖民地,人民做了亡国奴,为什么?因为几千年来的专制强权所导致的奴性的服从,这种服从的表现便是默无声息的隐忍。因为一旦有人站出来说公道话,便会被认为“愚蠢”,说不好会招致杀身之祸,甚至是灭门之灾!于是,明哲保身,不如选择沉默,沉默久了,便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只有唯唯诺诺。以至于面对列强的压迫,丧权辱国,也少有人站出来呐喊。当一个个中国人被推下万人坑时,当明晃晃的刺刀穿透心脏时,竟没有人发出反抗的声音!这种沉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是被欺压,是灭亡!如果当时所有人群起而反抗,敢于对抗,至少会有一线生的希望,即便夺不回性命,也能留下铮铮铁骨,能够不后悔地说:“为了捍卫生命的尊严,我不曾沉默!”
  历史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危急存亡的时刻保持沉默并不能保全自身,敢于发声、敢于反抗,才是明智的选择。如今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是种种事件提醒我们,面对“强权”“霸权”,一定要勇于发声,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钓鱼岛争端面前,中国外交部勇于发声,坚决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在日方的种种挑衅面前,我们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态度坚决地回应: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只有站出来亮出自己的态度,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才能让欺我者知难而退。如果这时选择了沉默,那么无异于重蹈覆辙。
  有时沉默不是金,沉默可能会导致社会悲剧的发生。让我们从沉默中站出来吧,做一个有勇气的,正直敢言的人。不沉默,才是金!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出语不凡,敢于颠覆“沉默是金”这一看似颠扑不破的真理,大胆提出“不沉默,才是金”的观点。这背后,凝聚着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对当今国家发展的关注。正是因为长达千年的沉默,导致了封建王朝的没落;正是因为不沉默,敢于发声,才使欺我者望而却步,从而确立了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更加可贵的是,考生还追根溯源,挖掘沉默的根源——“几千年来的专制强权所导致的奴性的服从”,体现其思考的深度。这是一篇有高度、有胸襟的反思性文章,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读来发人深省。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7分=55分
其他文献
赵树理是继鲁迅、郭沫若、茅盾这些新文学奠基人之后与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齐名的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大家,是“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面貌。他塑造的农民形象中,落后农民的形象犹胜一筹。  南坡庄上穷人多,地里的南瓜豆荚常常有人偷,雇着看庄稼的也不抵事,各人的东西还得各人操心。最爱偷的人叫秋生,因为自己没有地,孩子老婆五
期刊
“你让座,我赠票”,不正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吗?做件善事,就想着要对方给自己报偿;收到他人的爱心,就想着以物质回报对方。可是,这种心理不正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吗?让座,本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件小事,何须以一张门票来诱惑?真正的爱心是不需要什么奖励的。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让座虽是一件小事,但实际上,如果你主动让座,你就不只是在让座,你还守住了心底的那份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期刊
张大爷是退休教师,虽已不在教师的岗位上,但在生活中还是喜欢处处给人“上课”。面对家人或晚辈对某些事的讨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先否定,然后炫耀自己的学识、经历,一套一套地说自己的见解,要求年轻人听他的建议。大家觉得其看法未必正确,碍于情面,不好直接反驳,嘴上附和,但私下对其好为人师的做法极其反感。  好为人师者,典型的特点就是认为自己的主张是好的,并且喜欢处处指点他人。《孟子·离娄章句上》里说:“人之患
期刊
议论文中的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其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十五字内;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段;其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一般来说,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同时要求语言表达精简有力。  在议论文写作中,分论点的设置通常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提取的方法:  1.从“是什么”
期刊
多少次苦苦求索,去寻找生命的真相;多少次彷徨,想感知到存在的意义。当顾城高呼“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时候,当贝克莱笑谈“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时候,我想去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找答案。  于是,我摊开历史瑰丽的画卷。  我发现:“我在”,是一种生命的形式。孔子曾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多年后又是否会有人将你铭记,丹青之下谁还记得你最初的容颜?我在张若虚的诗
期刊
近几年语文高考的辨析病句题有扩大信息容量的趋势,四个辨析句子中,有的句子字数达60字。着重看易致病部位,着重审读致病的关键词(或短语)是辨析病句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抓词语的照应,是解题的切入点之一。  例如: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兩面与一面不搭配,前面两个“能否”改为“能”。  2.看介
期刊
“我很重要。”  很少有人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出这句话,也许,只是因为不明白自己存于世间的意义。其实,不必太过纠结于结果,至少我还来过这个世界,我还在。我在,我很重要。  也许我不够漂亮。大脸庞,短发,校服里套着白色T恤。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同龄女孩化着精致的妆,袅袅走过,连我这个同性都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再掏出镜子仔细端详我自己,上看下看,普通得真可以扮演路人甲。的确,我算不上漂亮女生。  也许我
期刊
老马走上进城的大道,私宰场就在城门的东边。那里的屠刀正张着,在等待这个残老的动物。  深秋秃叶的树,为了惨厉的风变,脱去了灵魂一般吹啸着。马行在前面,王婆随在后面,一步一步屠场近着了;一步一步风声送着老马归去。  王婆她自己想着:一个人怎么变得这样厉害?年轻的时候,不是常常为着送老马或是老牛进过屠场吗?她颤寒起来,幻想着屠刀要像穿过自己的背脊,于是,手中的短枝脱落了!她茫然晕昏地停在道旁,头发舞着
期刊
人无爱国心则不立。何以见得?爱国心正如骨,有了这骨,才能顶天立地,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若没有了这骨,便无法立身行事,只是无用之物,为人不屑罢了。所以,人无爱国心则不立。  有爱国之心,能使人临危不乱,建立功业。正是因为缪贤爱国,所以在危难之时为国荐贤,保举相如;正是因为相如爱国,所以勇挑重担,毅然出使,在朝堂之上,不畏强秦,从容镇定,力挽狂澜;也正是因为廉颇爱国,所以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与相如
期刊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读〈孟尝君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驳论文。其立论新颖,驳斥有力,逻辑严密,试加以分析。  解析:“世皆称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