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议论性散文阅读之论证逻辑严密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l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读〈孟尝君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驳论文。其立论新颖,驳斥有力,逻辑严密,试加以分析。
  解析:“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为一立。开门见山提出议论的中心问题,即孟尝君能不能得士。“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为一劈。陡然一转,提出了作者对孟尝君的评价,即孟尝君仅仅是个“鸡鸣狗盗之雄”。劈得精巧,劈得有力。“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为一驳。紧扣主旨,用事实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表面性、片面性的看法。“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为一断。断“士以故归之”,肯定真正的士是不会跟孟尝君走的。全篇紧紧围绕“孟尝君不能得士”的主旨,一立,一劈,一驳,一断,一波三折,严谨自然,完整统一,极有气势。
  答案:文章第一句开门见山,举出世人认为孟尝君能得士的观点,为批驳树立标靶。第二句石破天惊,提出自己的观点:“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不足以言得士,对“孟尝君能得士”的观点进行正面批驳。第三句针对“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从反面进行批驳。其论证思路是用反证法,假设孟尝君得到的是真正的“士”,早可以“南面而制秦”,何必依赖鸡鸣狗盗之人的力量灰溜溜地从秦国逃回齐国呢?由此证明了“孟尝君不足以言得士”的观点。第四句针对“士以故归之”进行批驳,斩钉截铁。
  【技法指津】
  古代议论性散文在古代散文中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辩、说理的特点,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逻辑严密。一般而言,论证逻辑严密主要体现在论点明确、论据正确及论证合理三方面。
  一、论点明确
  议论文逻辑严密的首要条件是,论点明确。论点不明确,其文必游离,其言必混乱。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一文,先否定世人“孟尝君能得士”的观点,继而明确提出自己“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的观点,态度鲜明。有时一篇议论文,作者可以提出一个中心论点,还可以有几个分论点。如苏洵的《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下面还有“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分论点。无论是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都必须明确,否则逻辑上就站不住脚。
  二、论据正确
  议论文的论据可以是理论材料,也可以是事实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也可以是概括的事实,还可以是统计数字之类。议论文中,不管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都必须保证正确无误。一旦论据错误,其试图证明的论点也就“立”不起来,所谓的逻辑性也就无从谈起。《读〈孟尝君传〉》一文中,作者用“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这一事实,驳斥世人“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的看法,从而证明“(孟尝君)岂足以言得士”的观点。因为论据正确,所以“立论”得到了有力的支撑,逻辑自然也就经得起推敲。当然,有时为了使论据更充实有力,在使用正确的事实材料之外,还得适当使用正确的理论材料。
  三、论证合理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所谓论证合理,一是指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地使用论证方法;二是指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中,能合理地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证一般可分为立论与驳论两大类型。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所以它们可以使用许多共同的论证方法。这些基本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读〈孟尝君传〉》一文奇短,其论证主要集中在第三句上,第三句针对“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从反面进行批驳。其论证思路是用反证法,假设孟尝君得到的是真正的“士”,早可以“南面而制秦”,何必依赖鸡鸣狗盗之人的力量灰溜溜地从秦国逃回齐国呢?由此证明了“孟尝君不足以言得士”的观点。论证不仅合理,而且有力,邏辑也显得严密。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盖意乘间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亦断无攻坚摭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纸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虑文之不理明辞达、神完气足也哉!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选自《聊斋佚文辑注》)
  1.作者以兵家术语 来阐述为文之道。
  2.根据文意,指出“笔奇”(笔翻空则奇)、“词畅”(词旁搜曲引则畅)的含义。
  笔奇:
  词畅:
  3.对“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对于其中所含意蕴就可以一览无余。
  B.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开掘其中的意蕴。
  C.反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就可以发现原先的题目缺乏深刻的意蕴。
  D.反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会发现原先的题目不够含蓄。
  4.本文阐述了有关写作的
  与 两个方面。
  5.文中先说“予以数言了之”,后说“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两者并不矛盾,请说说理由。
  答:
其他文献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吴宫痛苦地过了十年,其间充满侮辱,打骂,嘲笑,这一切都没有摧毁勾践那坚强的心,没有熄灭他心中熊熊的火焰。勾践以其不懈的努力和无比坚强的信念,灭掉吴国,成就一代霸业。面对吴国的强大,勾践始终拥有“我在,越国就不会灭亡”的信念。面对亡国的耻辱,勾践活出了另一种精彩。  六王毕,四海一,秦王站在咸阳城头望向远方,看着城下的臣民,大声呼喊:“我在,才有你们的今天,才有这六国统一的霸业
期刊
赵树理是继鲁迅、郭沫若、茅盾这些新文学奠基人之后与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齐名的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大家,是“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面貌。他塑造的农民形象中,落后农民的形象犹胜一筹。  南坡庄上穷人多,地里的南瓜豆荚常常有人偷,雇着看庄稼的也不抵事,各人的东西还得各人操心。最爱偷的人叫秋生,因为自己没有地,孩子老婆五
期刊
“你让座,我赠票”,不正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吗?做件善事,就想着要对方给自己报偿;收到他人的爱心,就想着以物质回报对方。可是,这种心理不正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吗?让座,本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件小事,何须以一张门票来诱惑?真正的爱心是不需要什么奖励的。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让座虽是一件小事,但实际上,如果你主动让座,你就不只是在让座,你还守住了心底的那份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期刊
张大爷是退休教师,虽已不在教师的岗位上,但在生活中还是喜欢处处给人“上课”。面对家人或晚辈对某些事的讨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先否定,然后炫耀自己的学识、经历,一套一套地说自己的见解,要求年轻人听他的建议。大家觉得其看法未必正确,碍于情面,不好直接反驳,嘴上附和,但私下对其好为人师的做法极其反感。  好为人师者,典型的特点就是认为自己的主张是好的,并且喜欢处处指点他人。《孟子·离娄章句上》里说:“人之患
期刊
议论文中的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其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十五字内;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段;其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一般来说,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同时要求语言表达精简有力。  在议论文写作中,分论点的设置通常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提取的方法:  1.从“是什么”
期刊
多少次苦苦求索,去寻找生命的真相;多少次彷徨,想感知到存在的意义。当顾城高呼“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时候,当贝克莱笑谈“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时候,我想去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找答案。  于是,我摊开历史瑰丽的画卷。  我发现:“我在”,是一种生命的形式。孔子曾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多年后又是否会有人将你铭记,丹青之下谁还记得你最初的容颜?我在张若虚的诗
期刊
近几年语文高考的辨析病句题有扩大信息容量的趋势,四个辨析句子中,有的句子字数达60字。着重看易致病部位,着重审读致病的关键词(或短语)是辨析病句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抓词语的照应,是解题的切入点之一。  例如: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兩面与一面不搭配,前面两个“能否”改为“能”。  2.看介
期刊
“我很重要。”  很少有人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出这句话,也许,只是因为不明白自己存于世间的意义。其实,不必太过纠结于结果,至少我还来过这个世界,我还在。我在,我很重要。  也许我不够漂亮。大脸庞,短发,校服里套着白色T恤。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同龄女孩化着精致的妆,袅袅走过,连我这个同性都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再掏出镜子仔细端详我自己,上看下看,普通得真可以扮演路人甲。的确,我算不上漂亮女生。  也许我
期刊
老马走上进城的大道,私宰场就在城门的东边。那里的屠刀正张着,在等待这个残老的动物。  深秋秃叶的树,为了惨厉的风变,脱去了灵魂一般吹啸着。马行在前面,王婆随在后面,一步一步屠场近着了;一步一步风声送着老马归去。  王婆她自己想着:一个人怎么变得这样厉害?年轻的时候,不是常常为着送老马或是老牛进过屠场吗?她颤寒起来,幻想着屠刀要像穿过自己的背脊,于是,手中的短枝脱落了!她茫然晕昏地停在道旁,头发舞着
期刊
人无爱国心则不立。何以见得?爱国心正如骨,有了这骨,才能顶天立地,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若没有了这骨,便无法立身行事,只是无用之物,为人不屑罢了。所以,人无爱国心则不立。  有爱国之心,能使人临危不乱,建立功业。正是因为缪贤爱国,所以在危难之时为国荐贤,保举相如;正是因为相如爱国,所以勇挑重担,毅然出使,在朝堂之上,不畏强秦,从容镇定,力挽狂澜;也正是因为廉颇爱国,所以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与相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