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化学课堂教学应开展情境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kdkfjkld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境教学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等。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更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在情境中有所准备,积极创设以疑、趣、思等课堂情境来吸引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探究能力,才能体现和完成新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情境教学 情境设计
  
  情境教学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等。普通高等中学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更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在情境中有所准备,积极创设以疑、趣、思等课堂情境来吸引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探究能力,才能体现和完成新课程的目标,高中化学教学更是如此。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我根据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大致总结归纳为生活情境、实验情境、问题情境和故事情境四个方面。
  一、设计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很多教学情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要靠教师去发现和发觉,我把这一类的情境称为生活情境。
  学生在高中所学科目中化学是与生活、生产、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之一。在新课程教学课本中都很好地涉及了这点。目前浙江省所用的苏教版化学课本中在介绍铁、铝、铜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时候都提到了它们在生活、生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些元素的应用相当广泛,我们就可以从他们的作用入手设计生活情境。
  在讲解铁、铜制备的时候,我从原理入手,简单阐述了铁的工业制备,介绍了生产铁的原料,情境基本没有创设,学生以记笔记的形式为主,我只顾着讲,学生只顾着记,当中鲜有对话交流,感觉上课气氛非常沉闷,学生没有很好地融入进来,更像是我在唱独角戏。
  在一次外出听课的时候,我听了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上的一节课后受益匪浅,启发良多。该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是化学1中的铁和铜。在引入这部分内容之前,这位教师带来了很多铜和铁的制品,比如铜锁、铁丝、铁盒等。看似非常简单和平常,但在课堂上学生看了感觉还是很新鲜,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整节课气氛相当活跃,求知欲得到了激发。在学生热情的参与下教师很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些物品,联系了生活,联系了实际,抓住了生活中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设计实验情境,点燃学生探究真理的热情
  化学这门学科还有一个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有很多的实验操作,化学实验再现了化学的各种变化,便于学生的直接观察和兴趣的激发。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本质的能力。如果实验情境设计得好,就可以抓住化学这门学科的闪光点,捕捉到学生的兴奋点,很好地展开教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实验情境设计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用实验引入。我在上课前用实验引出这节课要学的知识,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比如化学1专题4中介绍浓硫酸这个章节的时候,我设计了实验进行情境教学,开讲前先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比如浓硫酸加蔗糖。取一个比较动听的名字,比如黑面包的制作。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20g蔗糖,用滴管滴加2—3滴水,然后加入浓硫酸,搅拌,观察实验现象:蔗糖变黑,成糊状,然后慢慢膨胀,溢出烧杯边缘,生成一块很多孔的“黑面包”。
  这个实验完成之后,我从这些有趣实验现象中一层层展开教学内容,这样学生的探究热情被点燃,他们从产生疑问后会回到书本中寻求真理,最终回归到课堂的知识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实验情境的设计模式还有很多,化学老师还可以开展学生实验进行探究,常见的氯气、铁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开展,有机物里面的醛基检验等这些都可以开展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发现问题,通过思考、探究,寻求的答案。还可以适当采用质疑的形式设计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对平时不留心的简单知识产生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三、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高三复习课中,教师能否激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产生兴趣,这决定了复习课的成败。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对旧知识产生兴趣呢?教师可以采用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来达到这个要求。
  复习课对概念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化学双基中基本概念复习的时候更注重概念的强化。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概念的本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得到更好的应用。比如学生在复习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穿插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进行比较,比如问学生一摩尔水多少克?一摩尔水是不是22.4L?标况下1摩尔水是不是22.4L?用这类排比式的问题进行比较的问,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有时候还能达到活跃课程气氛等效果。
  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还可以故意设计错误的论调,让学生唱反调。也可以独辟蹊径,提些问题让学生去争辩,使真相越辩越明,使枯燥的理论在争辩中变得有血有肉。
  四、设计故事情境,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化学界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很多科学家的研究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们的故事也是被人们广泛传诵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讲述他们的故事。比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时候可以讲述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先生的光辉事迹,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可以讲述门捷列夫先生的奇异梦境。另外在记忆很多物质作用或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的时候,教师都可以编纂小故事。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也是比较乐意接受的,所以运用好这类故事情境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和老师的情感价值。
  以上四点情境设计是我对情境设计的一点心得。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课堂教学也更注重双方的互动。情境教学可以使教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参与性更加高,有利于学生体验所学的知识,促进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制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郝玉梅,孙长春.浅谈探究教学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学化学教与学,2008.
  [2]袁兴超.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浅谈.数理化学学习,2009.
  [3]黄英会.新课标下化学教学情境设计.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
其他文献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构成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注意力等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诸多因素组成的。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基础之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调动学生认识、智力因素的积极性,而且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非认识、非智力因素的积
随着软岩巷道及大采深巷道支护难度的增大,锚喷支护理论也从一次支护理论发展到二次支护理论。所谓一次支护,即巷道开挖后,立即初喷,然后打锚杆挂网,最后复喷至巷道设计要求,这种支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生命科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活道理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极好素材。生物学科,不像有些学科,德育教育比较明显的显露在教材的文字中。我们往往会比较重视严密的知识逻辑的传授,而忽略了德育教育。事实上,在高中教材中,隐含了很丰富的德育教育的内容,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就能将德育有机地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既掌握生物学知识,又接受德育教育。  一、生物教学的德育内容和要求  生
The “solidified liquid layer” model has been examined using a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 with a polymeric matrix.The model is shown to give a reasonable
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开放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挑战时,能作出理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培养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是研究性学习。  一、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性  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在进入化学世界之前学生对化学知识与研究知
摘 要: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应用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它带给教学工作,特别是期末复习带来诸多好处,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技术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课堂教学也不断地改进优化:已由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向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发展。现在,无论是大型的教学比武,还是学校的公开课,几乎都在多媒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提高作用,但在评估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教育评估完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过程 现状 完善     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起源于1985年,开展教育评估的目的是使学校的主管部门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使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让
《初中化学课堂标准》明确作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关键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开展探究性实验
摘 要: 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群体的积极性,以及日常管理的协调作用,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多校区办学模式下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多校区办学模式 二级学院 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多校区办学已经是高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多校区办学对于高校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内
摘 要: 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上好这门课,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本文认为,教师可从培养角色意识、优化教学方法、强化能力训练这三个方面着手,起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应用写作 角色意识 实践教学 能力训练    应用写作属于写作学的范畴,它以应用文的写作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强调知识技能的现实运用,强调培养学生在社会工作中面对现实的认识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