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程,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计策和谋略,主要表现为对不同问题的理解,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思考、选择及其运用.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它贯穿小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解决问题实质上就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重在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能灵活选择策略,运用策略,体会策略.
  【关键词】解决问题;经历过程;教学;策略意识
  从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课本开始,每本书都有“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主要有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画图、列表、一一列举、转化、假设等策略,通过对列举策略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一、理解题意,引入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问题也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数学变得既神秘又亲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满足于问题的答案,而要让学生参与整個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解题策略是如何形成的.
  【片段1】
  师:同学们看,王叔叔准备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不考虑接头部分),可他遇到了一个困难,怎样围才能使面积最大呢?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根据“用22根一米长的木条围长方形”这个条件,我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就是22米.
  师:这样的长方形只有一种吗?
  生:不止一种,有很多种不同的围法.
  师:那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可以把所有情况一个一个写下来.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也就是用22÷2=11(米),先求出长加宽的和,再把长和宽所有的可能列举出来,最后分别求出面积,做比较,找出面积最大的围法.
  师:谁听明白了?谁能再来完整地说一说?为什么要除以2?除以2可以求出什么?
  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策略了,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试一试吧!
  课始,创设王叔叔围篱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出想要求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只要把所有符合条件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列举出来,再计算面积,最后作出比较即可.在学生的分析、思考、交流过程中,引入了一一列举的策略.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反思要用什么策略,为什么要用这个策略,用这个策略有什么好处,策略才能被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灵活运用策略.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二、深入研究,优化策略
  根据生活情境,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是固定不变的,而长和宽可以变化,也就是有不同的围法,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变化,自然面积也随之变化.学生提出把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所有情况写下来,计算出面积,就能找出面积最大的围法.于是,学生开始在表格中进行列举.全班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注意从哪里开始列举,又到哪里结束,还要注意按照怎样的顺序列举.通过分析、对比、交流、总结,逐步优化了策略,学生的思维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片段2】
  展示学生作业.
  师:为什么这里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
  生:因为用的是1米长的木条.
  师:对1号同学找到的结果,大家有什么看法?
  生:有遗漏.
  师:大家认为2号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有重复也有遗漏.
  师:比较3号同学和4号同学的作业,哪一种更好呢?为什么?
  生:4号同学的更好,因为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
  师:不管是哪个同学,他们都有共同之处,就是把每一种情况都列举出来了,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策略:一一列举.(板书:一一列举)
  师:为什么列举到长6米、宽5米时,就不再列举下去了?
  生:再列举下去,就和刚才的长方形重复了.
  师: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也是像4号同学这样列举的,想想看,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生1:要注意有序列举.(板书:有序列举)
  师:有序列举有什么好处?
  生2:有序列举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师:请刚才有错的同学重新列举,感受一下有序列举的优势.
  师:现在你能确定怎样围长方形的面积最大了吗?
  师: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先分析数量关系,找出长加宽的和是11米,再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找出答案.
  师:为什么这个问题要用列举的策略?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
  生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出现多种情况,可以通过列举来解决.
  生2:要有序列举,不重复、不遗漏.
  生3:要对列举出的所有情况进行比较,作出选择.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都应经历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这样才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全班同学的交流碰撞中,列举出的情况得到补充、完善,最后优化了策略.学生经历了策略形成、优化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策略意识的培养.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习真真切切地在发生,他们切实感受策略、优化策略、体会策略价值.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并不是嘴上说说,而要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联系旧知,丰富策略
  对个体而言,策略并不是无源之木、无本之木,应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萌发.虽然列举策略在五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才正式开始教学,但实际上学生早就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只是那时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用的就是列举的策略,如一年级教学的数的分与合,二年级教学的三张卡片组数,三年级教学的若干个小正方形拼一拼.回顾这些解决过的问题,能让学生对列举策略有更深层次的体验.   【片段3】
  出示:10的分解.
  师:在列举时要注意有序列举.
  出示正方形: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
  师:你想怎样拼?
  生:拼1行,每行12个;拼2行,每行6个;拼3行,每行4个.
  出示卡片:用这三张数字(4,5,6)卡片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
  生:456,465,546,564,645,654.
  师:这些问题都运用了一一列举的策略,以后也会经常遇到这类问题,同学们要灵活运用这一策略.
  通过回忆旧知,让学生体会有序列举在列举策略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一一列举策略在数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通过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一一列举的策略逐渐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结构化的思维体系,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解决问题,运用策略
  策略的形成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加以强化和巩固,练习的题目也需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在练习时,教师要把重心放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上,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法,让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这样的训练能促进学生有序思考,促进学生深度感悟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片段4】
  出示: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
  師:谁能从条件的背后发现隐藏的信息?
  生:每次间隔40分钟发出铃声.
  师: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一一列举的策略.
  师:那从什么时候开始列举呢?下一个时刻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
  师:为什么列举到16:20后就不再继续列举了?
  生:因为题中最后一个响铃时刻是16:00.
  师:刚刚这题我们又运用了一一列举的策略,谁能再来说一说一一列举要注意什么?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运用了什么策略?你是怎样列举的?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要了解列举方法,学会列举,体验列举,自觉运用列举,加深对列举策略的体验以及对方法的领悟,从深刻性、灵活性、综合性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让学引思,内化策略
  这节课学习了“一一列举”的策略,但又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出现固定化,要打破思维定式.因此笔者对例题进行了改编,把相同的问题再抛给学生,让学生去对比,去分析,去发现,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片段5】
  师:现在王叔叔准备扩建花圃,打算用220根1米长的木条.现在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还用列举的策略吗?
  生:不能,因为220÷2=110(米),符合条件( ) ( )=110的情况太多了,一一列举出来太麻烦.
  师:看来任何策略都不是万能的,要根据不同的题目采用不同的策略,要灵活运用策略.
  相同的生活情境,相同的问题,和例题相比,把“22根”变成了“220根”,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立马就能想到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这个策略并不适用于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对策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时间,而不是为了赶进度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经历策略形成的全过程,从始至终,教师都充当着一个引领者的角色,引领学生经历“唤起、交流、运用、内化”这个过程,有效地提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答案,它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并且能根据对不同问题的理解,选择适宜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淑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J].宁夏教育,2018(06):48-50.
  [2]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简案及心理学思考[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0(9):45-47.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形势下的课堂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教师的职责也从单纯的传授变为促使学生自主地学。由此,教师可以以情境创设为基本原则和有效策略,以良好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完成“学与思”,进而构造高中生物灵动课堂。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0-0095-02  Create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活动去体现与发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创造力的提升,在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地动起来,把课堂打造成学生自主活动的生·动课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动课堂;新路径  在新修改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把“核心素养”提升到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在初中课程
【摘 要】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成了创新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所农村乡镇幼儿园,其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何充分运用资源,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建构适合本园发展的园本课程,提升幼儿园课程的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健康成长,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关键词】课程建设;自然教育;田园体验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在综合素质培养的现代化课堂中,语文科目的学习已经成为联系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必要手段。本文旨在探究新课程背景下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准提问的路径分析以及妙用提问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策略,贯彻好课堂互动模式,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帮助学生们在潜意识中形成对语文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共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明确一些基本的规则制度,了解做人最基本的道德约束,贴近社会,感悟生活,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是一篇心得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该如何巧妙地设置培训活动,如何引入生活气息,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特性以及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力求提出一些更具实践操作意义和更接地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压油管的压力控制问题的分析来探讨数学建模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从而体现数学建模对创新思维的激发作用,论证了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良好方法.  【关键词】数学建模;创新思维;高压油管;压力控制  数学建模的过程实际上是将问题数学化,并解决问题、给出答案的过程.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层面来看,所谓建模的思想即需要先明白问题是什么,然后理清思路解决问题;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
【摘 要】本文在充分研究ICS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用PPT制作MV”一课为例,介绍将ICS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具体做法,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ICS;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一、ICS教学模式界定  ICS教学模式是指學生通过自主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合作学习(Cooperation learning)与分享学习(Share l
【摘 要】教育要从幼儿时期抓起。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方式。作为新时代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其次应该充分利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顺应天性;传统文化;熏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依据小学《道德与法治》“以儿童生活为中心”这一编写特点,设计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流程:回顾生活事例、体验生活场景、引发生活思考、落实生活行动。并针对教学流程展开研究,提出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引入生活情境,触动学生学习情绪;模拟生活场景,促进学生有效体验;追问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理性思考;指导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将生活元素充分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悟生活的道德意蕴,
【摘 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阅历较浅,对很多事情没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课堂中的错误资源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纠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错引领;课堂教学;错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2-0124-02  【Abstract】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