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与手球兼容训练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ig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目前校园足球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如何让足球运动焕发生机使学生爱上足球是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让足球、手球兼融训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有新意、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体育潜能,是本研究的核心。
  一、体育兴趣的概念
  运动兴趣是学生终身运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参加运动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运动没有兴趣,此项运动就难以持续,更谈不上以球育人的作用。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早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就牢固地纳入了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中。本研究将兴趣定义为: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参与或某种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这种倾向是在比较稳定的条件下,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才能构成人的兴趣。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本校4个班共3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七年级188人,八年级184人,七年级2个实验班共96人,2个普通班共92人。八年级2个实验班共91人,2个普通班共93人。2个年级实验班人数为187人,普通班人数185人。
  课程设置:普通班学生每周3节课,1节体能课,2节活动课。实验班,1节体能课,1节活动课,1节手足综合课。
  比对方法:在实验之前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程度、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进行问卷调查。实施实验一个月后,进行重新调查并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
  首先在试验前对4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发出372份问卷,收回372份问卷,据统计对体育课感兴趣程度分别为:非常感兴趣31%,比较感兴趣40.5%,一般为15.7%,不感兴趣为9%,非常不感兴趣的3.8%,各班统计数据相差不超±0.2%,类比较公平。
  手足兴趣课实施一个月后对4各班重新问卷调查,调查数据如下:非常感兴趣48.4%(实验班)和32.0%(对照班),比较感兴趣45.4%(实验班)和41.7%(对照班),一般6.2%(实验班)和24.5%(对照班),不感兴趣0%(实验班)和1.3%(对照班),非常不感兴趣0%(实验班)和0.5%(对照班)。
  四、 结论与建议
  1. 手足兼融训练可以演变出更多的有趣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
  手足兼融训练使课堂不只是传授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还要兼顾另一个项目的动作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挑战的难度,在手足兼融训练的过程中,两人一球、两人多球传接球;只用脚传球、手脚并用传接球。每一个组合都是对学生注意力、动作准确性、协调性等综合素质的挑战,这对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都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手足兼融训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兴趣不稳定、易变、求新奇等特点。所以单一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手段必然让学生很难对体育运动感兴趣。争强好胜说明此阶段的学生喜欢竞争性运动项目,而手球和足球都是奥运会项目,并且每学期都组织班级联赛,并且为部分只喜欢其中一项运动的学生提供了条件。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手足兼融训练形式、方法多样的特点,多创编出游戏性、活动性、趣味性、竞争性、挑战性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
  3. 手足兼融训练符合初中生生理特点
  手足兼融训练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点。中学阶段是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体育兴趣开始分化的阶段。让学生多一点选择,多一点激发兴趣的点(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鼓励的微笑等),都有可能让学生终生爱上体育运动。
  4. 手足兼融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符合当前社会潮流
  手足兼融训练本身就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两种运动兼融训练,不仅是手上运动还有脚上运动,运动部位、肌肉都在交替练习,这自然刺激大脑皮层不同脑细胞的兴奋,进而对运动形式和方法产生新的想法,激活其创新思维。手足兼融训练的创新性训练模式和方法,都会刺激学生在其他运动中举一反三,满足自己对体育活动的探究需要。這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注:本文系广东省校园足球专项课题“初中生开展校园足球与手球兼容训练的探索”(课题编号:SXYB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写作在小学语文素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大部分学生“谈作色变”,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   “微博”引发出不少热门的词汇,如:微小说、微故事、微笑话,还有现在教师常做的微课,个中的“微”在于精简短小。那么,教师何不在这个“微”上做文章,将成篇的写作变成片段式的短文,训练学生写微作文?正如沈从文先生教学生作文时有个生动的比喻:“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写好了小作文,树立了自信心,
从2011年开始,广东高考英语考试笔试不含听力,将听力独立出来,于高三学年三月份提前进行,即我们目前采用的人机对话形式,考察学生的听说能力。英语听力考试的变革将原有对学生的听力测试转变为对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综合体现,进一步体现了新高考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在听说考试PartA模仿朗读、PartB角色扮演和PartC故事复述三个部分中,PartB角色扮演部分难度系数最高,得分率最低,是整个听说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随着核心素养的深入,主题意义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识。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演讲”校本课程的意义  英语名篇演讲主题意义丰富、观点多元、逻辑缜密;演讲语言准确清晰、用词考究;语言运用得体礼貌;演
刚接到微课比赛任务,我心里有个疑问:比尔·盖茨把他的公司改名为“微软”,腾讯公司开发的社交软件“微信”,都是用“微”去创造了自己的王国,他们的产品为什么都用“微”去描述呢?于是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原来“微”除了是小的意思,还指小而轻,运行快。他们的产品的目标是,最好的一定是简单的,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而微课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强调的就是简洁有效。下面结合我的微课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收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去中职学校读书似乎成了部分学生最无可奈何的选择。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孩子常被人们认为是“问题孩子”,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然后这些孩子也真的越来越成为真正的“问题孩子”了,尤其是心理成长方面,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行为表现越来越令人失望。  连州市地处粤北贫困山区,许多劳动力都出外打工谋生,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教育状况也相对落后。该市目前有两个公办中职类学校,笔者在该市两所中
根据人物传记与小说这两类文体有其“形似”的特点,特别是它们都离不开“人物”这个关键要素,笔者尝试对人物传记以及与小说类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的备考进行探究。着眼于能否在高考备考中立足人物传记的复习,然后将两类文体不同但相近度高的考查点进行微整合、微突破,以期提高复习效率。   一、人物传记与小说的概念及阅读要素  ①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作为一门学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体悟和方法总结,即理论要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用行动来完美诠释教师角色,联系实际、感知生活,通过活动来强化体验。   一、理论与现实有机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单纯是书本上的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生活中就有着各
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开展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7B04)。通过全程构建“四个五”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体系,逐渐形成新的办学模式,教师队伍和教学力量由相对分散的单兵突击转变为集团军式的整体协同作战,从而很好地发挥团队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实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轻教师思想负担的“轻负提质”总体目标。  一、“五练兵”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提出的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是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对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课堂上的优质提问就是最好的方法。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触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使学生向上,课堂就必须生长,犹如一棵树,让它扎根在肥沃的土地上,长得遒劲有力,郁郁葱葱。在展开数学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应当将数学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充分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并且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一、创设情境生活化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更应走进生活,根据教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