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学生角度”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37618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樂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生体验感悟音乐作品的能力,审美取向和社会价值认同决定着学生将来的音乐文化水平。但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感兴趣,听过就忘等现象。本文以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从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解决策略;目标;内容;有效教学;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28-1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似乎有很多内容要讲:作者的生平,乐曲的情绪等等,然而,四十分钟之后,因为教师的信息量过多、过杂,学生不仅没有掌握应有的学科知识,甚至对聆听的音乐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笔者认为,欣赏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单靠教师一人在讲,教师只有带领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质疑中探究,才能获得知识,形成音乐审美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熟记课标。教师要了解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要求,把握欣赏教学的方向。第二,教师要熟悉教材。教师要了解教材中单元教学的主题,分析主题和欣赏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熟悉每一课时的基本教学内容,挖掘出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将课内外的相关知识和新旧知识在教学设计中进行融汇贯通。第三,教师要掌握学情。在特级教师黄美华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发现她驾驭课堂轻松,学生学得投入,而且师生之间的配合相当默契。其实,这是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情感体验有了准确的定位,从而预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确定我们该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有怎样的收获等等。
  二、精选教学内容
  按国家规定,目前小学一周有两节音乐课,一学期大概有18周,节假日一起算进去,一学期总共有36节音乐课。现行的苏少版音乐教材,每册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必唱歌曲和欣赏曲目各有两到三个,所以每个单元教学的课时一般控制在4节左右。歌唱教学课,我们一般一首歌花一课时,而欣赏的音乐作品有大有小,短小的作品可以按单元教学主题与教唱课进行整合,课上花5~6分钟时间就能聆听。而一些大型的乐曲,完整地聆听一遍可能就需要十几、二十分钟,这种作品需要让学生体验作品情感,了解作品内容,甚至是记住音乐部分音乐旋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挖掘欣赏作品中的精华,对这些精华进行重点聆听。
  如:苏少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钢琴独奏《花鼓》,音乐分为分为三段,第一段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主题》,第二段由《茉莉花》的音调转变而来,第三段低音区出现第一主题,高音区用第二主题伴奏。但学生在听的时候能说出乐曲表达的内容或情绪,但不一定能分出乐曲的段落。为此,我们在设计时,先把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主题旋律拎出来来单独听,让学生记住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音高、情绪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聆听,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乐曲的段落分出来,同时又能细腻地感受每一个乐段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通过聆听作品中最具审美性的内容,体验并了解内容,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甚至在课后听到这样的主题旋律能马上反映出作品的一系列信息。
  三、落实有效教学
  确定了教学目标,那就该选择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来有效地实施。刚才所举的例子其实也是有效教学的一种。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音乐教学特点。
  第一,选择学生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低年段学生因年龄小,好动且对事物充满了新鲜感,他们模仿能力很强,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出示图片或者通过舞蹈、律动、游戏等方式直观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感受鲜明的音乐形象。中高年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交替阶段,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以及知识面的拓宽,他们的体验、探索能力增强,也逐渐开始对音色变化、音色组合和表演等产生了兴趣。这时的音乐欣赏不仅要引导学生整体感受音乐,还要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第二,活动围绕音乐开展。既然是音乐课就要干与音乐有关的事情,所有的音乐活动,都要紧紧围绕音乐来设计。只要教师抓住音乐要素(节奏、力度、速度等)设计活动,学生就能在活动中感知音乐要素的变化,在听辨中感受音乐表达的内容,从而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四、进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当下的一种新型的、本真的学习方式,它的关键是深度思考。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呢?那就需要教师创设思维的课堂。
  首先,开放课堂,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将新旧知识结合。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学生最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最高的时候是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上,而且新知识略微高于旧知识。在这个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深度学习有很大促进作用。在学生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从旧知识引入,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还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二,巧设问题,点燃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课堂的激情。我们在设计好学生活动的同时,还要在每一个乐段聆听前设计好问题。我们大环节要设计好大问题,小环节设计好小问题。这样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能不断地进行思考,并且很有可能生成出很多新问题。在课堂中,我们也要留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时间。我们要通过问题引导、活动体验等方式启迪学生智慧,点化学生生命,从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总之,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是为我们培养有审美能力的学生所服务的,所以,进行“基于学生角度”的欣赏教学,必然会在“质”和“效”上取得成效。
其他文献
摘要:导入是“点睛”之笔,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避免盲目追求表面花哨和热闹,不顾及导入内容而使导入流于形式的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我们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的新方法,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育人的水平。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学数学;高年级;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将英语词汇基础打牢固,学生才能在英语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因此,教师要在英语的教学中把握英语的根本,抓好英语词汇的教学。本文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与分析,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方法与观点,希望能为教育同行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基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9-036
摘 要: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基础。因此,提高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们能够真正地在课堂上达成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定语从句的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单元话题的高中英语情境式语法教学模式。  关键词:单元话题;高中英语;情境式语法教学;定语从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
摘要:“主问题”是相对于语文课堂上简单空泛的废问、连串无效的满堂问、随意即兴的追问而言的。按照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先生的说法,“主问题”就是“从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的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的设计,就是在多角度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主场景”是指为了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创设的一个氛围,让学生以特定的角色置身于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业考试试题命题成为教师、家长关注的热点,命题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未来的教学。本文重点对命题原则进行说明,旨在指导命题者命制出高质量的生物学业考试试题。  关键词:生物;试题;命题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85-01  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课程目标的要求,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应本着“依据课
摘要:所谓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运用简单、准确的数学语言、数学方法来进行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交流互动模式;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7-052-1  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师应积极、合理地运用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但目前的小学数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前提下,传授知识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开展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是新课标的新要求。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入手,合理让出课堂权力,把更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开展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72-2  目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在交流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识字;灵活多变;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0-040-1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
摘 要: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太发达,学起来枯燥无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激活教材、创设情境、深化感受和扩充容量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有效利用  
摘 要:问题导学,旨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也有助于丰富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本文通过观察历史课堂中教师“呈现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的异同点,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历史课堂;问题导学;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68-1  问题导学,就是教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