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仲卿的形象缺失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叙事文学中,《孔雀东南飞》堪称描写婚恋题材的绝代佳篇,活跃在作品中的主人公焦仲卿与刘兰芝自然不失为“忠贞”爱情的典范。但是,每次将作品摆上案头,穿行于忧伤而凄婉的文字丛林时。透过人物隐约的身影和眉宇间幽怨的眼神。一个个挥之不去的疑惑始终不能让我们的心舒展开来:与刘兰芝这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几乎完美的表现比较起来,焦仲卿身上似乎总缺少一点什么,从细节上的点点滴滴所折射出的人物的泪眼和笑意,我们还可以比较清晰地见证人物性情和气质的高下,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
  焦仲卿本是供事于庐江府的一个小职员,卑微的角色并没有给他的仕途带来特别的惊喜。“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对母亲委曲的内心表白,我们也可以看出是家里的贤妻给了他生活自信。但他爱职业远远胜过爱自己的妻子。对焦仲卿而言,对自己的那份差使是称职的,可是对家庭他却很少尽到丈夫的责任。“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目稀。”虽然丈夫的角色和身份不被人关注,她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安分守己、任劳任怨,希望做一位称职的妻子。但丈夫每天总是没完没了地应付自己的那份“美差”,根本无视妻子的存在,至于妻子终日在家的感受,和女性那份脆弱的自尊,他从来没有闲心过问,只能让妻子独自消受莫名的孤苦。试想,在那个封建气息特别浓重的时代,一个柔弱的女性究竟要背负多少沉重的压力呀!讲究繁多的礼数,操劳繁重的家务不说,还要强作笑脸去讨公婆和丈夫的欢喜。“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焦仲卿长时间习惯用理所当然的借口来遮掩自己行为上的粗疏,刘兰芝看在眼里,明在心上,时间一长,埋怨和抗议也就在所难免了。
  有时,我们心灵的温度来自那份深深的牵挂。在妻子眼里,丈夫就是自己心灵的港湾,生活的依附,可是她却很少能见到丈夫那能给自己带来温暖的身影。内心总是空落落、孤零零的,这样一来,夫妻之间感情降温以致日渐疏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从另一方面说,焦仲卿对妻子不冷不热的态度,不仅损伤了妻子应有的地位和人格尊严,在她脆弱的心灵里留下无法抹去的阴影,同时也是造成日后母亲对妻子横挑鼻子竖挑眼,以致时时怀恨在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此看来,刘兰芝最终落得被遣娘家的结局,焦仲卿责无旁贷。
  美丽善良而又勤劳聪慧的刘兰芝,无缘无故地被公婆所遣,这本来是招众人非议的一件事情。面对妻子无端被母亲刁难,即将扫地出门的尴尬处境,焦仲卿实属无奈,只能顺从。在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家天下的时代。他不可能置封建家长的权威于不顾,硬与母亲对抗到底而去偏向委屈至极的妻子。在别人需要他的时候,他选择了逃避,在过失面前千方百计为自己推脱,最终失去了七尺须眉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的气度。“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在妻子被母亲驱遣这件事上,他万般无奈,遮遮掩掩,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母亲,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完完全全的局外人。其实,逃避也是一种软弱。焦仲卿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回避与家庭及其妻子之间的矛盾,借此推脱一切干系,强做一副好丈夫的姿态,让自己免受良心的责难。他用迂回的方式为自己强争颜面的举动,到底无法自圆其说,最终招惹了一向善解人意的妻子委婉的抗议:“勿复重纷纭……何言复来还?”一声声悲情的倾诉,一次次婉曲的怨言,无不是妻子脆弱的内心对丈夫冷冷的回击。
  对一个人真实的爱,是自己最高的风度。更让我们不能原谅的是,自己妻子在别无他路、愤然离开夫家之际,焦仲卿并没有把妻子难堪的处境放在心上,相反,他却一门心思地扑在自己美其名曰的公务上,表现出一副没有丝毫爱意和柔情的铁石心肠:“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取。”我们看到,焦仲卿在自己的妻子最需要关切和温暖的时候,自己却选择了似乎情理所当然的隐身和堂而皇之的远离。“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眼看妻子就要离自己而去了,平日里本来就很少对妻子关心和体贴的焦仲卿,这时却在口头上用一些漂亮的言辞去安慰妻子:“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在这里,我们听到的只是言不由衷的甜言美语。见证的只是夫妻俩天各一方、心在二处的现实和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形象。
  误解一个人。往往比冷漠更能造成伤害。在婚姻濒临破灭之际,焦仲卿却蜷缩在一个貌似愁郁实则内心平静的角落里观望,他坐等奇迹出现,直到听说妻子许嫁他人。预知大事不妙,才急急忙忙行动起来。这时的他方寸已乱,大失理智,反而将妻子含沙射影地数落了一通:“贺君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看似从容而又理性的话语,表面上是对妻子的恭贺,实际上是想借题发挥,指责妻子不坚守当初的誓言,标榜自己的守情不移。在这里。他缺少的正是一个男子汉应有的气度,表里不一和狭隘的心胸都活脱脱地显露了出来。“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妻子刘兰芝眼见丈夫的执迷不悟和对自己的无端责难,当下忍无可忍,发出了这番内心的表白。并对他的不理解和毫无意义的言辞婉言回击,文弱中显出刚烈之气。毕竟,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也许很少有人能够坚守一点良知,去为委屈万般,而又忍辱负重的刘兰芝说几句公道话,把是非对错弄得了然分明。但作品里的一些细节却让人物“活着”,让我们有了一个评判是非公理的尺度,同时也为我们满足某种最狭隘、最善良的愿望提供了一个伸缩自如的空间,留给我们永远津津乐道的谜,也许这就是文学本身的魅力。
  诚然,在婚姻即将破灭之际,焦刘夫妇都许下了生离死别的誓言,以表达自我对婚姻忠贞不贰的承诺。可是在为爱殉情最撼动心魄的时刻,他们兑现承诺的方式却与自己的身份迥然不同。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好一个惊天动地之举,几个富有力度的动词,透露出快刀斩乱麻的果敢勇气,表现出一位弱女子抛却一切、无所顾忌的作风。与此相反,焦仲卿却是“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他之所以这样,是在听说自己的爱妻已然身逝,再没有什么别的企图和幻想之后,毅然做出的无可奈何的决断。一个“徘徊”,就把他那犹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个性逼真地写照了出来。在这样的时刻,他悬着的心始终放不下来,是爽性地去死,还是卑琐地活着,短时间怎么也拿捏不准:一方面贪生的欲念始终在左右着他抉择的天平,另一方面愧对誓言、愧对妻子在天之灵的良知,又在撕咬着他始终不得宁静的内心。他迫于无奈,不得不做出貌似“超然”之举。但他这一“瓜田李下”的举动,无异于自我捉弄,自我摧损。焦仲卿的生命逝去了。但在这蜕蛹化蝶的阵痛中却表现得不够从容,不够果决,不够大气,以致阻滞了生命向更高境界的升华,无意闻为我们留下了些许挥之不去的遗憾和叹惋,最终让自己的形象在读者心中大打折扣,黯然失色。
  在世人理想的世界里,焦仲卿和刘兰芝这一对堪称完美的婚恋组合,最终因为某种必然的因素,随着如同一缕云烟飄逝的生命从我们眼前消失了,化作高天最亮丽的两颗星辰。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它不免让我们怅惘而低回,但死而复生有如风雨涅磐中的火凤凰,给我们穿越岁月的感动和直抵心灵的震撼。“多谢后来人,戒之慎勿忘!”故事的意义也许就如鲁迅所言,悲剧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它带给我们的是精神的触动和灵魂的刺痛,让种种不完美但想起来却十分可爱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鲜活的记忆里,这便是美存在的全部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咏,切己省察。以我之体验,中国文化和艺术最忌一个字——死,最宝贵的是——活。要教活学生,就要教他们涵咏玩味的功夫。不是照本宣科,不是读死书。  新课改后,语文教学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从教师满堂灌到学生满堂讨论,从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到学生的任何想法都得到肯定,从一味遵从教材和权威到漫无边际的创新解读……  天马行空。信意由缰,不顾作品
当今中学的文学作品教学应注意作品的生命特质,重在探索作品蕴涵的生命精神,使阅读达到与生命共舞的境界。笔者结合多年的文学作品教学经验,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感悟意象的生命精神    诗歌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形象、富有音乐美。诗歌的形式丰富多彩,但不管何种类型的诗歌,都以抒情言志为主,即便是叙事诗或旨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包涵诗情。可以说情绪和感情是诗的
2010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共鉴赏评价19首诗歌。分析这些考题,古诗鉴赏试题至少呈现这样一个特点,即试题的综合性增强,开放性有所体现。    一 综合性    一是。采用“一题多问”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多方面的能力。今年共有9道试题就考点中的某两个知识点进行了整体鉴赏的考查。如全国卷I的“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同时
新课程语文教学虽然是课内延伸课外的大语文教学,但作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主阵地还是语文课堂。新课程一个基本的理念是学生“主动参与”,那么作为起主导作用的语文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提问启发策略才能十分有效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去“主动参与”呢?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中必须考虑它的性质、目的、内容、过程和教法。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新课程语文教学过程遵循的教学规律是语文认识规律,
每年的元宵佳节,总有烟花来助兴,今年也不例外。一到晚上,广场就被涌动的人群所挤满,几乎是全城出动,只为一睹那烟花的风采。  大家都知道,烟花在我国出现较早,主要用于盛大的典礼表演和各种喜庆活动上,而令我们印象最深的就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出现的笑脸以及脚印的图案,让世人惊艳。看来烟花的色彩艳丽、造型多变,还真的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精彩,相信今晚的烟花也会格外美丽绚烂。  其实今晚的月亮也是
词语模是一种词语结构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词语模不限于构成新词,它也可以构成新的词组。”[1]其中处于模标位置的词语叫做模标,处于模槽中的词语叫做槽语。(郭攀,2008)词语模“老XX”由模标“老”和模槽“XX”构成,本文即针对该词语模感情色彩的分类情况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先看模标“老”。“老”,《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
“零”与“零分”就其数学意义来说常表示没有数量,甚至还可以向下推衍出负的量;于生活中,通常也用来表示一种决然的否定,比如零容忍,或直接说“零分”,都表示没有丝毫的可取之处。当“零分”与“作文”结合,就是对作文的零容忍,或者说是对作文价值的彻底否定。  最初,零分作文是零星的;但是,这几年零分作文却从全国各地中考、高考卷中源源不断地涌现,甚至今年汕头一市竟然出现了700多篇中考零分作文(E度作文网)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年)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屠户之家。他曾在诗中自述道:“父亲要我继承父业,我却做了诗人。结果呢?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其实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可见,裴多菲是早就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他钟爱的诗歌事业,献给整个匈牙利民族的解放事业了。1849年,当奥地利与沙俄联军入侵匈牙利,企图颠覆尚在襁褓中的匈牙利共和国的时候,裴多菲毅然策马驱驰,征战疆场,以26岁的青春热血为其
时下,高中语文教师难当的呼声日高。但是我要说,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师最好当。谓予不信,且听道来:  考试的内容早知道。高考发展到今天,全国及各省的高考语文试卷的范围、题型及结构几乎都是一个模式(上海除外,但也已形成了模式),且年年如此。虽然年年命题者在喊“小步推进”,但相对而言,已是“小”到无关大碍。要应付这样克隆化的考试,又有何难?于是乎,那些玄之又玄的人文素养,不管;虚之又虚的文学审美,不顾。只需
阅读经典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学校里,一些老师是禁止学生在自习课看课外书籍的,即使是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往往只重视对文学作品语段的训练,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学生对阅读的反感和厌倦。其实,师生共同品读文学经典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透过语言和情节,品味复杂的人物形象,剖析微妙变化的人物心理,联系生活和学习并融入自己的思考,对提高学生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