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早教中心的多边干预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jiao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早教中心不断涌现,但目前的0~3岁早教课程突出存在着两个问题:婴幼儿课程设置两极化和家长课程设置讲座化。
  婴幼儿课程设置的两极化,即儿童乐园化和课堂化。前者通常只提供各种供婴幼儿玩耍的材料和设施。无异于游乐场,教育场所的价值无从体现。而课堂化课程则迎合家长“让孩子学到东西”的心态,采取集中教学,孩子往往成为被成人用课程“捆绑”的对象,教师和家长成了课程主角。而针对家长的课程,通常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但讲座往往侧重理论,针对性不强,形式单调,缺欠个别化指导,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快速、直接地被家长运用,实效不佳。
  笔者认为,要提高婴幼儿课程的质量必须首先在师资、课程组织形式等方面把好关。许多人把早教中心的功能片面理解为提供游戏、操作材料的场所,招聘兼职教师开展活动,恰恰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因此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现“游乐场”现象。其实,教师才是早教机构的核心。不仅需要专职人员,而且需要专业人员。0~3岁婴幼儿的教养对师资的要求有特别之处:对低幼年龄段婴幼儿特点的把握、对更多保育知识的掌握、与家长互动的方式更多样且频率更高……因此,教师除了应有幼儿教师资格,最好还要具有育婴师资质。同时,早教课程不是让教师取代家长,让父母当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而是应为有效的亲子互动提供平台。
  针对现状,我们在实践中提出了多边干预的课程。所谓多边干预,其核心就是早教机构要成为发起干预的主角,通过提高师资专业化、提供多维互动渠道、提升活动环境品质,促进教师、家长和婴幼儿的共同成长。在此,干预不是替代,不是命令,也不是一味地指导;干预是提供支持、分享合作,是共同培育、共同成长!
  
  一、对师资的干预——支持早教师资的专业成长
  
  目前,一般早教机构都缺乏专职、专业教师。要提供优质的早教服务,首当其冲的是对早教师资进行干预,支持早教师资的专业化成长。于是,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成为专业人员。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早教教师专职化、资质认证全面化、早教实践整合化,有效确立了早教师资是专业人员的地位。我们陆续派送早教教师参加育婴师资格培训,使其兼具幼教资质和育婴师资质,获得全面的早教专业从业资质。“专心才能专业”,早教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有大量的内容需要教师去钻研。由此,我们设立了专职的早教教师,并设置了专职的早教分管领导。
  同时,我们利用园所长期从事低龄保教任务和频繁参与国际交流的优势,配备老、中、青结合的早教师资队伍。既有低龄保教经验丰富的老保育员、教师,也有学习能力强、英文底子好、沟通能力强的青年教师。这样,面对“年龄特点的把握更低龄化、教养结合的要求更高、与家长的有效互动更频繁”这些挑战,教师可以承旧迎新、从容应对,不仅有老办法——本土的早教经验,也有新视角——西方0~3岁早教的课程方案和具体操作资料。
  成为持续学习者。实践中,我们通过明责定位、提供资源、加强培训等方式使教师了解学习的意义与目的,有效支持教师成为持续学习者。 一开始,教师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该学什么。于是,我们事先确定早教教师的职责和考核方式(见附表)。教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自然会碰到很多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摸索。
  同时,我们还设置了早教资源中心,购买了大量国内外关于早教活动课程和操作材料的书籍,选派早教教师赴外地接受短期培训,为早教教师的专业学习搭建平台。
  成为研究者。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实际情境和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尤其在某些不可重复的特定的教育情境下,教师是最适宜的观察者与研究者。由此,我们通过“早教中心的环境资源手册”等研究项目,支持早教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迈出更长远的步伐。
  
  二、对家长的干预——支持家长亲子互动能力的提升
  
  我们抓住“理念转变”和“行为调整”两个环节,注重情景学习和分享学习,促进家长亲子互动能力的提升。
  采用观察卡,支持家长观察了解孩子。家长无法和孩子良好互动,往往是因其不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却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孩子。因此,我们注重在环境中暗示家长如何去观察孩子。比如课程刚开始的阶段,每次投放的家长材料都附有观察要点的说明。随后的每次活动,教师都会根据当天活动提供“家长观察记录表”,让家长学会有针对性地观察、记录和分析。
  通过插入式指导,支持家长的情境学习。家长是亲子互动的主角,这不等于教师就是袖手旁观者。教师在亲子互动中的作用是在观察基础上适时介入,进行插入式指导,通过示范让家长在情境中模仿学习。这种指导方式直接,容易被家长接受、转化到家庭情境中。
  比如,父母喜欢一手牵着孩子上楼梯,或者把双手放在孩子腋下,吊着孩子的肩膀走。父母觉得这是在帮孩子使上一把力,但其实对孩子来说,这既难受又不安全。这时,老师就上去引导孩子一手扶着墙壁,一手扶着墙壁上的扶手,慢慢走。教师跟在孩子的后面,轻轻说:“宝宝慢慢走,哦,走一步,并成一步。”这样既让孩子尝试了独立行走,又让他感到安全。如此若干次后,家长就豁然开朗了。
  通过家长沙龙,支持家长分享、研读。家长的育儿水平参差不齐,营造分享的氛围,让家长成为一个共同进步的团体,这就是家长沙龙的作用。家长沙龙中,我们改变了单纯专家讲座的模式,通过回放活动片断的录像,把重点落在家长的经验分享和教师、家长对婴幼儿行为和环境材料的共同研读上,促进家长的理念转变和行为转化。
  
  三、对婴幼儿的干预——支持婴幼儿的和谐发展
  
  婴幼儿是早教(亲子)机构中探索、活动、发展的主角。促进婴幼儿发展也是开展早教师资干预和家长干预的最终目的。实践中,我们采取以环境为平台、以互动为核心的干预策略来支持婴幼儿的和谐发展。
  以活动的情景性,引发婴幼儿的自然参与。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提出了情景化、生活化、自然化的活动设计原则,充分利用生活材料、生活情境、生活环节,吸引孩子自然地参与,真正寓教育于生活。比如,户外活动的时候,教师在草地上搭起了晾衣杆,孩子们拿着小手帕,在水盆里浸浸、拧拧,再瞒跚着去晾好,玩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活动量。
  以材料的丰富性,激发婴幼儿的多种经验。丰富的环境刺激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比如老师在地板上铺设了不同质地的材料作为“迷宫”,让宝宝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材质的差别;老师还可在迷宫上搭几条用橡皮筋编的绳子,既考验了宝宝的爬行能力,又不会伤着孩子。老师还在迷宫里放置了图片和小玩具,让宝宝探索起来兴趣盎然。
  以交流的多元性,塑造和谐交融的互动品质。相对家庭早教中心的活动给予了婴幼儿更为多元的人际交流互动环境,为孩子的社会化交流提供可能性。比如,孩子们熟悉的人物照片、宠物照片是装饰墙面和制作书籍的常用材料,教师和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欣赏、回忆和谈论。再比如,装扮活动中,虽然孩子常常是各玩各的,但不时也会互相干杯取乐;而集体生日的活动更让孩子们体验到不同的成长感受。教师在每日活动的结束阶段,会组织一个音乐活动时间,和孩子一起唱唱跳跳,合着音乐做简单的游戏。正是教师、家长、婴幼儿组成的多元交流,构成了婴幼儿成长的和谐背景。
  在多边化干预课程这一平台中,教师、家长、婴幼儿三者都成了主角:教师是准备调整材料、观察指导亲子互动的主角,家长是开展亲子互动的主角,孩子是探索、活动、发展的主角。通过干预,有效促进婴幼儿的发展;通过干预,有效提高父母的育儿水平;通过干预,有效提高教师创设环境、观察活动、指导亲子互动的能力。
其他文献
南京市第三期“个人课题”《小班离园环节组织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论文  离园环节是幼儿在园生活的最后环节,在一日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家园互动的一个窗口,离园活动时间是家长来接孩子也是孩子进行一天的集体活动的“放松时间”。我园采用的是集体离园的形式,大门在规定的时间才能打开,当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近400名家长集中在一起,嘈杂杂乱。而每天下午,在小班都会出现这样
期刊
儿歌即儿童歌谣,是儿童文学最古老、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它以婴幼儿为接受对象,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易教易懂易记,是专为婴幼儿而创作,最贴近婴幼儿现实生活,适合婴幼儿朗诵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歌谣,是婴幼儿最喜爱的精神食粮,它对于儿童语言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觉得幼儿基本学会儿歌后,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使幼儿更好得掌握儿歌,使儿歌更有“味”。那么,儿歌教
期刊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教师与家长同时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职责和义务。共同的愿望、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必须与家长充分合作,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家访是教师联系幼儿家长最好的形式之一。但实际工作中,经常被教师们“疏忽”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通讯手段发达,使得教师疏于家访。前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通讯手段不发达,教师想与家长详细交流情况,必须要登门拜访。而现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怀特也曾说过:“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我们知道: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对幼儿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园环境将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幼儿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也是深刻而持久的。  过去,教师在环境创设方面已习惯于一种做法,就是先确定主题,然后寻找各种相关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正逐渐被多元化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替代。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正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全人生,进行终身教育,而且在空间上覆盖到全社会。所谓社会教育化,不仅表现在正规学校向社会开放,更主
期刊
有效的班级管理对于建立和发展班集体,全面实现班级目标以及全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的教师而对的是一群刚走出家庭、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集体,不理解什么是规则。因此,怎样让孩子理解、接受集体活动中的规则,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初步建立集体意识,就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我班从小班开始实施《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课程
期刊
有研究表明,具有幽默感的人无论在事业、家庭和社会交往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功率,幽默风趣的孩子比缺乏幽默感的孩子更有魅力因而更受欢迎。所谓幽默感,就是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的表达,让与自己互动的对象感到愉快。一个人的幽默感既非天生具备,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慢慢地积累起来的。幼儿园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弱,有些能力甚至表现为零。正是他们这种具有“白纸”的特征让我们能更好地去塑造
期刊
唱凤凰是我们青墩一带的民俗风情。每逢过春节的时候,就会有一批民间艺人自发地组织起一支唱凤凰的队伍,他们手执用彩纸编扎成的五彩斑斓的凤凰,敲锣打鼓地挨家挨户地进行演唱,把吉祥与祝福送给人们。    一、小曲好唱,口难开    寒假过后,我在组织幼儿进行“寒假趣闻”的谈话活动时,有一幼儿说道:“我隔壁家的爷爷还会‘唱凤凰’呢,我到他家时,看到他做的凤凰真好看,五彩六色的。”这时旁边立刻有好多幼儿七嘴八
期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孩子们开始热衷于电子游戏、网络畅游,孩子们讲起电脑头头是道,而让孩子真正地写一篇文章,讲几个经典的故事却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孩子们疏于相互的交流、交往,逐渐养成孤僻的性格,而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却在不经意间流失。因此实施“书香校园”,应该从小开始。  童话作为最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幼儿进行名著欣赏的主要内容。低幼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他们具有丰富的
期刊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陶行知先生在论述中国乡村教育时曾指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农村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孩子们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之感。农村的幼儿教育是置身于自然环境中的教育,是与大自然最为亲近的教育。自然是生命之源,也是教育之源,她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材料、途径和场所。然而,大自然的厚爱需要农村的老师和孩子们细心地体悟,以关爱之心、平和共处的原则进行富有智慧的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