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游戏化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fox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班级管理对于建立和发展班集体,全面实现班级目标以及全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的教师而对的是一群刚走出家庭、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集体,不理解什么是规则。因此,怎样让孩子理解、接受集体活动中的规则,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初步建立集体意识,就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我班从小班开始实施《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验化,指引着我们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保育工作讲究情感化
  
  (一)深厚的师生感情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因此,我总是毫不吝啬地将我的爱皤洒给每一位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泉水中,愉快地学习、生活。每天清晨教师要以最饱满的精神,亲切地接待拥抱每一位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一天的开始是多么的美好;早锻炼、游戏、午睡时,要加强巡视,了解幼儿的需求,努力寻找最需要关爱的时机。
  
  (二)和谐的同伴关系
  和谐的同伴关系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笔者充分相信每个孩子的能力,尽量地把权力放给孩子,把任务交给孩子。本学期开学初,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安排座位的方式,让孩子自由结伴组成小组,再通过比高矮的方法确定座位的前后,当新的座位表形成的时候,孩子们都觉得特别开心,因为他们都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块。每次评小组长,小红花或者是好孩子,都是由孩子们直接参与的,他们可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理由,学习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民主、轻松的管理方式促进了和谐同伴关系的形成。在孩子们的交往中,经常会发生矛盾,我并不是急于帮助幼儿解决,而是在旁边观察,给予幼儿解决问题的时间。当问题实在解央小了的时候,我会把这个事例告诉所有的孩子,让全班的孩子一起想办法。渐渐地,孩子们学到了一些方法和策略,遇到问题,会运用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有时侯同伴间也能互相帮助,这样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二、教育工作追求个性化
  
  首先给予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我们扩大了幼儿学习的空间,课堂已不再是一个小小的教室,有时是在校园的银杏园里,有时是在超市里,有时是在点心店里,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探索的欲望更强了。
  其次是创新了活动组织形式。我们追求的不再是知识、技能的灌输与学习,而是在活动中更多的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敢于独立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验,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经常围绕一个话题,和孩子们一起预设在这个主题中需要什么物质和经验的准备,然后孩子们通过翻阅图书、向大人调查询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并把它记录下来。在活动中,教师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个互动的平台,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学会采纳别人的信息,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形成了敢想、敢说、敢做的个性品质。
  第三是拓宽区域活动的空间、时间,让区域活动成为展现幼儿个性的另一个舞台。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的体验、探索和表达,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根据幼儿的需要我们开设了科学区、美工区、生活区、阅读区、益智区等。随着主题活动的变化,每个区域里的材料、内容、目标也都在变化。在进行水的主题活动时,科学区里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玩水工具;在种子的主题时。科学区里摆满了小朋友种植的植物,孩子们每天去浇水照顾、每天去观察记录。对孩子们来说区域的开放有极大的自由度,课间、饭后、离园前后,孩子们都可以进入,他们可以自由的操作、探索,此时教师只要作为一名观察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给予必要的指导。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灵活的教育特点。多维度、多角度的自由空间练就了孩子大方、活泼、自信、乐观的个性。
其他文献
当前,教育界对班级管理的关注主要侧重于中小学的班级管理,而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幼儿园班级管理有其特殊性,幼儿园班级是幼儿生活的情境,同时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对幼儿进行生活管理与教育,促进幼儿的自律与合作,最终促进幼儿的全丽发展等。可以说,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大意义。  由于现代教育理念倡导要以儿童
期刊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对“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了精辟的回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深刻地揭示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培养目标,提倡道德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古语日:养其习,于童蒙。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否定传统教育弊端的同时,也疏忽了一些
期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劳而无功。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上课需要认真备课,园长管理是否也需要认真备课?管理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园长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想让自己的管理工作具有预见性和计划性,就必须要规划好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
期刊
常有一些家长向教师们反映说:“为什么园里的老师不教幼儿认拼音、认字、写字,整天就在玩。孩子到了一年级什么都不会。”关于家长的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虽然他们在教育的观念上有所误解,但是他们也是想自己的子女在能力上能有所提高,与小学接轨。其实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在幼儿园里是经常可以接触到的,但是幼儿园所表现的方式与小学不同,发展的目标不同,这就是关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现在,幼儿园对这部分内
期刊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体会。    一、在环境中熏陶    环境对幼儿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校园环境的优化,首先要搞好教室环境的布置。我们把孩子从家带来的有关主
期刊
南京市第三期“个人课题”《小班离园环节组织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论文  离园环节是幼儿在园生活的最后环节,在一日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家园互动的一个窗口,离园活动时间是家长来接孩子也是孩子进行一天的集体活动的“放松时间”。我园采用的是集体离园的形式,大门在规定的时间才能打开,当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近400名家长集中在一起,嘈杂杂乱。而每天下午,在小班都会出现这样
期刊
儿歌即儿童歌谣,是儿童文学最古老、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它以婴幼儿为接受对象,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易教易懂易记,是专为婴幼儿而创作,最贴近婴幼儿现实生活,适合婴幼儿朗诵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歌谣,是婴幼儿最喜爱的精神食粮,它对于儿童语言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觉得幼儿基本学会儿歌后,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使幼儿更好得掌握儿歌,使儿歌更有“味”。那么,儿歌教
期刊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教师与家长同时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职责和义务。共同的愿望、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必须与家长充分合作,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家访是教师联系幼儿家长最好的形式之一。但实际工作中,经常被教师们“疏忽”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通讯手段发达,使得教师疏于家访。前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通讯手段不发达,教师想与家长详细交流情况,必须要登门拜访。而现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怀特也曾说过:“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我们知道: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对幼儿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园环境将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幼儿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也是深刻而持久的。  过去,教师在环境创设方面已习惯于一种做法,就是先确定主题,然后寻找各种相关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正逐渐被多元化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替代。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正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全人生,进行终身教育,而且在空间上覆盖到全社会。所谓社会教育化,不仅表现在正规学校向社会开放,更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