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顶红的写生方法

来源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骤一:仔细画出朱顶红最上端两瓣向上伸展的非遮挡瓣的形状,然后再依次绘制出细长的花丝、花蕊。描绘时,特別要注意这三个部分的起始顺序,切勿不经仔细观察而随便下笔。(图1)
  步骤二:顺势画出朱顶红其它的四片花瓣。需要注意的是,花瓣的挤压关系和打开的朝向关系。(图2)
  步骤三:继续绘制出朱顶红主花后方的待放花苞。特别注意苞瓣边缘的厚度和起伏变化。(图3)
  步骤四:视角转移到下方,开始绘制厚度较大,伸展较长的叶片,特别注意的是,主叶与从叶的前后叠压关系要清晰明确。(图4)
  步骤五:画出连接花头与叶片的主茎和一'侧完整的一'枝花苞。需要注意的是,两茎一直、一斜的动静对比关系。(图5)
  步骤六:绘制向左侧生长的两个叶片。需要特别留意这组叶片的数量和大小,切不可与右侧的主叶组想争夺,以达到主争、从让的对比效果。(图6)
  步骤七:最后,通过观察勾出朱顶红花头、叶片、茎秆上的主副脉。因为朱顶红的花头瓣脉较为繁密,所以,叶片的疏朗可以与花头产生较强的对比。(图7)
  小知识
  朱顶红鳞茎近球形,叶6~8枚,花后抽出,鲜绿色,花茎中空,稍扁,具有白粉;花被管皇绿色,圆筒状,花被裂片长圆形,顶端尖,洋红色,略帯绿色,喉部有小鳞片。分布于巴西以及中国海南省等地,已实现人工引种栽培。欧美园艺学家为方便养花者,将朱顶红专门生产成罐装花卉。
  朱顶红花语是渴望被爱,追求爱。另外,还有表示自己纤弱,渴望被关爱的意思。
其他文献
丹麦哥本哈根的CopenHill垃圾发电厂作为一个公共景点已对外开放一年。除了看发电厂的运作,这里还被设计成了一个大型娱乐休闲中心,包括一面号称“全世界最高”的户外攀岩墙和一个大型滑草场。  整體设计格局丰富  CopenHill是丹麦建筑公司BIG的一个成功项目。说它是一个垃圾发电厂,倒不如说是一幢“综合大楼”,它所具有的功能太丰富。  设计师将它设计成一个U形斜坡的造型。整个大楼的顶部被设计成
期刊
退休后,老兩口给出了另一种生活选择—跑马拉松。  凌晨4点,胡应福推开窗户,零下7℃的合肥,冷风夹杂着小雪扑在脸上。  “老头子,今天还跑吗?”王章敏起身披上衣服,问老伴儿胡应福。“跑!”84岁的胡应福没有丝毫犹豫,穿戴好后,快步走出家门。数十年如一日,对胡应福来说,只有每天早晨跑上10千米,身体才算真正苏醒。75岁的王章敏也跟着老伴儿出了门。  被疾病困扰,开始跑步健身  结婚54年、年龄加起来
期刊
父亲热爱土地,真挚、热烈。  春季,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父亲那颗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心也随之苏醒、抽芽儿。在村子里,乡亲们都袖着双手蹲在墙根儿下晒太阳的时候,父亲却一个人跑到空旷的田野里,用脚尖踢踢田里的土疙瘩,用手指抠一把还没有完全解冻的泥土,喜悦之情跃然脸上。谷雨时节的来临,令父亲整日里精神抖擞。父亲开着新买的拖拉机,像一个“驰骋沙场百战威,铁骑闯破万重围”的大将军,在黑油油的肥沃土地上播下一片又
期刊
英国艺术家Brendan Rawlings推出的一系列环保雕塑已创造了数千英镑的价值,而他采用的原材料不过是一些漂流在河里的浮木和森林里倒下的树木,以及被锯去主干的树桩。  他的雕塑手艺完全出于自学。最初是因为在自家附近的海岸上找到不少被冲上岸的烂木头,他便脑洞大开地想到用这些木头打造出想象中的一些動物形象,由此一发不可收。他创作出了一大批不可思议的天使、舞者和各种动物形象。  他采用的工具也是信
期刊
鲤鱼灯是龙灯的一种。2010年,江西省赣州市的“南康鲤鱼灯”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潭口镇,有一位名叫谢亨富的老人,他50多年来一直坚持制作鲤鱼灯。  鲤鱼灯的制作工序特别复杂,第一步剖竹篾就是个技术活儿。篾条要剖得粗细均匀,有些篾条还需要用火烧出弧形。  一套鲤鱼灯由1个“龙头”和8个“鲤鱼”组成,“龙头”“鲤鱼”都是以竹篾作为内骨编制而成的,光扎框架就要花费几天时
期刊
四五十年前,农村电力供应相对紧张,家家户户照明都离不开煤油灯。对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来说,煤油灯下的一剪时光如同老电影里的场景,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那时候,条件好点儿的家庭会用“泡子灯”。这种灯的底座是一个葫芦状的墨绿色玻璃瓶,上半截盛油,下半截是空的。一个凸起的小铁碗罩住灯芯,顶端留有长条状的开口,为的是增加灯捻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油的充分燃烧。灯头上部加一个薄薄的长脖玻璃罩,既防风又
期刊
吴让之(1799-1870),原名廷飏,字熙载,号晚学居士、方竹丈人,江苏仪征人。著有《师慎轩印谱》《吴让之先生画集》等。他的书法、篆刻早年师从包世臣,其后师法邓石如并深得其中三昧,在明清时期的书画篆刻界有着极高的地位。徐珂《清稗类钞》载曰:“让之多艺,刻印第一,次画花卉,次画山水,次篆书,次分书,次行楷。”吴让之篆书深得邓石如神髓,其形体修长秀美,婀娜多姿,独具面目,使汉篆笔法得到了更淋漓的发挥
期刊
“巧”与“拙”,涉及的是审美范畴的问题。对于书法的审美,正如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地点,对于美所持的标准会有差异一样。  “巧”是相对于“拙”来讲的。看待巧的问题,应该从两个角度切入:  第一,从技术层面上讲。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讲道:"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山水篇》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也就是说,学书是有一个过程的,首先要求学书者要有
期刊
从事中国画创作,除了要在思想观念上对以笔墨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中国画有所认识之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书法修养,包括对书法创造原理的了解和相应的实践经验。因为,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以线为基础的,没有运用线的能力,很难入中国画之门。此外,我们还要明白,研习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必须从临摹古画入手,以掌握其笔墨程式,然后再通过写生,个性化地运用和变化这些程式,逐步走向创作。唯有如此,纯正的中国画的格调、趣味,才能得
期刊
王旭东山水畫技法(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