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润遒婉 浑融清健

来源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让之(1799-1870),原名廷飏,字熙载,号晚学居士、方竹丈人,江苏仪征人。著有《师慎轩印谱》《吴让之先生画集》等。他的书法、篆刻早年师从包世臣,其后师法邓石如并深得其中三昧,在明清时期的书画篆刻界有着极高的地位。徐珂《清稗类钞》载曰:“让之多艺,刻印第一,次画花卉,次画山水,次篆书,次分书,次行楷。”吴让之篆书深得邓石如神髓,其形体修长秀美,婀娜多姿,独具面目,使汉篆笔法得到了更淋漓的发挥。与邓石如相比,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吴均帖》,全称《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帖》,是吴让之较有代表性的篆书作品之一。全文共144字。此帖原文是南朝梁文史学家吴均的一首诗,选自《艺文类聚》卷七。吴均擅长写山水诗,他诗中的大河山川或秀丽,或壮美,然本文仅是全诗的节录,原文现已散佚。此诗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用骈体信札的形式作成一篇写景的精品美文。文章描绘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的秀丽风光与所见所闻。内容看似以描绘风景为主,然其用意为托物言志。其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不仅从侧面表现了险峰幽谷的自然景象,更是传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和官场政务的厌倦,体现出其淡泊名利的高洁心靈。据传,这件文章优美、书法精湛的珍迹,藏于日本的私人手中。
  此帖以小篆写成,是篆书初学者的较好范本。在字形方面,此帖多取上紧下松、中宫收紧、内密外松之势,同时将行草书中灵活、轻盈的元素入篆,结体上较秦篆显得更为放松、飘逸。在空间布白上,不囿于筒单的对称均衡,大胆突破了前人小篆几何意义上的横平竖直及左右弧线,有了细微的边缘变化。整幅作品除了具有画意之外,亦显示出一股金石气,体现了吴让之对于篆法的熟谙,以及他书印结合的艺术预言。
  除讲究结体上的布势均衡外,笔力与墨色也是评判一件篆书作品优劣的关键所在。传统秦篆在用笔上要求藏头护尾,笔笔中锋,讲究珠圆玉润、匀称工稳,其起笔、行笔及收笔的力度保持高度一致,极力体现出一种“铁线"或“玉箸"式的均匀严整的审美特征。而此帖用笔在继承了“二李笔法"的同时,不断精进,使较为单纯的篆书线条得以丰富、灵活,并具艺术情趣——化隶法为篆笔,笔触粗重,使容易显得单薄的篆书线条变得更为遒劲、沉稳,具有弹性。收笔或方或圆,或侧或立,动如风柳,静似晨露,亦与其印艺相融。此外,《吴均帖》的笔画线条也不同于传统秦篆,而是枯润兼具,有粗有细,以行笔过程中的轻重、快慢直接影响了线条质感的产生及风格的形成:长线条的起笔逆锋入笔,行笔中锋顺行,收笔时顺势按出螳螂肚后收锋将笔弹起。这显示出吴让之行笔过程中较为明显的提按顿挫,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小篆由于纯中锋用笔,在实现线条均匀洁净的同时所带来的单调感。
  《吴均帖》中的诸多笔画,并不是一律的圆润线条,而是与各种枯笔、侧锋相熔于一炉的。其枯笔的枯燥面,随用笔方向的变化使空灵的线条更加凝练、朴厚。这正是吴让之在篆书用笔上的活用,这种融继承与创新的大胆用笔技巧,在转折上更为明显。与圆润、空灵的秦篆使转不同,此帖似折还转、似转还折的虚实、缓急变化,与完整的笔画相协调,将其俊逸、倜傥的风格臻于完善。笔画搭接处的厚重与起收笔的用笔力度相协调,从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飘逸风格。
其他文献
利用阳台养花可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美化居家环境等作用。由于楼房朝向不同,阳台养花的品种和时间也应有所选择。  南向阳台 阳光充足,通风又好,是养花的好场所。适合种阳性花木,如紫薇、梅花、丁香、米兰、茉莉、扶桑、月季、一串红、鸡冠花、半支莲、朝天椒等。南向阳台装上挡风玻璃窗,可成为花木越冬的理想场所。  东向阳台 只有上午三四个小时的光照,到了下午便成蔭蔽之所,适合栽植短日照和稍耐阴的花卉,如蟹爪兰、
期刊
落枕令人遭罪,其原因有多种:  1.寒湿侵袭会引起落枕,所以睡觉时要注意保暖。  2.伏案工作或使用手机太久导致颈肩部肌肉劳损。  3.过往颈肩部有过损伤,如肩周炎、颈椎病等,更易落枕。  4.缺少运动的人群,血液供应不足易引起落枕。  5.睡眠姿势不良或枕头高度、硬度不合适会引发落枕。  快速从容地应对落枕有如下方法:  1.刚发觉颈部有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且伴有红肿发热时,不要用力快速转动颈椎,
期刊
有人说,没有凉皮、凉粉、凉面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凉丝丝,滑溜溜,酸辣又爽口……闷热的夏天,对一个被热到没食欲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吃一碗“凉食”更过瘾的了。可只顾着解馋的你有没有想过,凉皮、凉面等“凉食”的营养价值究竟有多少呢?  凉皮营养知多少  凉皮外表清爽,口感爽滑,主要原料是各类粮食粉和淀粉。凉皮一般会搭配面筋一起食用,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加碱或蓬灰,并且洗面筋时要用大量水冲,因此会损失绝大部分
期刊
78岁的陆洪培有个“锡剧梦”,他传唱锡剧、传承文化,一“梦”就是60多年。退休后的陆洪培以戏会友,走遍江苏宜兴市的各个乡镇,连续10多年自掏腰包在宜兴市周铁镇举办“锡剧演唱会”。  陆洪培是土生土长的周铁镇人,说起与锡剧的缘分,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时期。那时,陆洪培的姐姐在镇上的影剧院工作,他常跑去看锡剧。看过几次后,他就能有模有樣地哼唱了。成年以后,陆洪培虽忙于生活,但也不忘利用闲暇时间跟着碟片学唱
期刊
丹麦哥本哈根的CopenHill垃圾发电厂作为一个公共景点已对外开放一年。除了看发电厂的运作,这里还被设计成了一个大型娱乐休闲中心,包括一面号称“全世界最高”的户外攀岩墙和一个大型滑草场。  整體设计格局丰富  CopenHill是丹麦建筑公司BIG的一个成功项目。说它是一个垃圾发电厂,倒不如说是一幢“综合大楼”,它所具有的功能太丰富。  设计师将它设计成一个U形斜坡的造型。整个大楼的顶部被设计成
期刊
退休后,老兩口给出了另一种生活选择—跑马拉松。  凌晨4点,胡应福推开窗户,零下7℃的合肥,冷风夹杂着小雪扑在脸上。  “老头子,今天还跑吗?”王章敏起身披上衣服,问老伴儿胡应福。“跑!”84岁的胡应福没有丝毫犹豫,穿戴好后,快步走出家门。数十年如一日,对胡应福来说,只有每天早晨跑上10千米,身体才算真正苏醒。75岁的王章敏也跟着老伴儿出了门。  被疾病困扰,开始跑步健身  结婚54年、年龄加起来
期刊
父亲热爱土地,真挚、热烈。  春季,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父亲那颗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心也随之苏醒、抽芽儿。在村子里,乡亲们都袖着双手蹲在墙根儿下晒太阳的时候,父亲却一个人跑到空旷的田野里,用脚尖踢踢田里的土疙瘩,用手指抠一把还没有完全解冻的泥土,喜悦之情跃然脸上。谷雨时节的来临,令父亲整日里精神抖擞。父亲开着新买的拖拉机,像一个“驰骋沙场百战威,铁骑闯破万重围”的大将军,在黑油油的肥沃土地上播下一片又
期刊
英国艺术家Brendan Rawlings推出的一系列环保雕塑已创造了数千英镑的价值,而他采用的原材料不过是一些漂流在河里的浮木和森林里倒下的树木,以及被锯去主干的树桩。  他的雕塑手艺完全出于自学。最初是因为在自家附近的海岸上找到不少被冲上岸的烂木头,他便脑洞大开地想到用这些木头打造出想象中的一些動物形象,由此一发不可收。他创作出了一大批不可思议的天使、舞者和各种动物形象。  他采用的工具也是信
期刊
鲤鱼灯是龙灯的一种。2010年,江西省赣州市的“南康鲤鱼灯”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潭口镇,有一位名叫谢亨富的老人,他50多年来一直坚持制作鲤鱼灯。  鲤鱼灯的制作工序特别复杂,第一步剖竹篾就是个技术活儿。篾条要剖得粗细均匀,有些篾条还需要用火烧出弧形。  一套鲤鱼灯由1个“龙头”和8个“鲤鱼”组成,“龙头”“鲤鱼”都是以竹篾作为内骨编制而成的,光扎框架就要花费几天时
期刊
四五十年前,农村电力供应相对紧张,家家户户照明都离不开煤油灯。对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来说,煤油灯下的一剪时光如同老电影里的场景,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那时候,条件好点儿的家庭会用“泡子灯”。这种灯的底座是一个葫芦状的墨绿色玻璃瓶,上半截盛油,下半截是空的。一个凸起的小铁碗罩住灯芯,顶端留有长条状的开口,为的是增加灯捻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油的充分燃烧。灯头上部加一个薄薄的长脖玻璃罩,既防风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