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对鸦片战争史的教学,通常采用“侵略—反抗”这一教学模式:侵略者如何残暴、清政府如何腐败以及中国人民如何英勇,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这显然不是历史事实的全部,也不利于对历史事件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情境一:从分道扬镳到不期而遇
  分道扬镳7世纪4年代,有两件大事在世界的西方和东方几乎同时发生:在东方,满洲八旗铁骑涌入山海关,建立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君主专制走向顶峰;在西方,英王和议会矛盾激化,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逐步走上君主立宪的民主道路
  不期而遇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贸易口岸乾隆皇帝以 “天朝物产丰盈”为由拒绝了后来马嘠尔尼说:“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而它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设计意图与反思:从东西方政治文明不同走向入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创设一种“分道扬镳”的历史情境马嘎尔尼与中国不期而遇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是4年而不是792年,英国才去应验他的预言?从而引出鸦片战争
  二、情境二:文明的碰撞
  文明史观强调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游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横向可分为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
  经济:投影呈现两幅图,即《织图·耕图》和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政治: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
  ——《乾隆实录》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文化: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篇,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范进中举》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头上他捡起苹果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他通过不断实验和计算提出万有引力
  ——《牛顿的故事》
  设计意图与反思:文明史观是学术和高考的双重热点通过日常教学进行适当的渗透很有必要鉴于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图片(并配有适当的标题)和简单材料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进而引导他们做适当的分析,从经济上来看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对比,从政治上来看专制政体和民主政体的对比,从文化来看热衷功名利禄与探究科学真理的对比可见东西方之间差距,以及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
  三、情境三:对历史的反思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蒋廷黻
  设计意图与反思:从文明发展中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升华在全球化潮流下,西方列强凭借工业文明的优势打败古老的中国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一方面要反抗列强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一方面要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从此拉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艰难历程历史充满很多的可能性,但最终只有一种可能性发展成为必然性——而这关键就在于历史当事人的抉择
其他文献
实行新的高考模式之后,学生进入高二以后就进行了文理分科。作为政治教师,分科之后不仅要承担选修班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起必修班的教学任务。几乎所有教过必修班政治课的教师都深切体会到上课的无奈、压力和无趣,感到必修班的政治课成了“鸡肋”:食之确实无味,弃之一定不行,因为要面临学业水平测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和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角度说,政治教师必须直面必修班政治教学的现状,正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
一、介绍有悬念的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是新课导人的方法之一。尤其七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课前导入介绍有悬念的历史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伐无道,诛暴秦》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可以首先讲秦始皇“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的封建帝国,然后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秦朝都城的市场上却出现了如此的奇怪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为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
政治教学既要解决政治学科知识的传授问题,又要解决学生智能的培养与思想教育问题。智能培养问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在实践中探求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所当然地成为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学科知识。应该说,这种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思想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当今时代,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
【摘要】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了,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越来越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且迫切的,中职英语教育是中职学生接受英语教育必要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奠定基础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中职英语教育不仅仅肩负着给学生传授课业的重任,还对于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以及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而言非常重要。然而实际中职英语教育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全球一体化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之余,也促进了文化的快速融合。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必然会使社会思潮趋于多元,这些不同的社会思潮冲击着每个人的价值观。在这一大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课的教学职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从世界角度来看,多元社会思潮能够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高各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消除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在这一思潮涌动的时代,高中政
自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来,课堂讨论已经成为颇受教师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动,既不同于讲授法的单向信息交流,也不同于谈话法的双向信息交流。好的课堂讨论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将政治课堂讨论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它的有效性呢?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学校的教学过程及模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接触英语的最初阶段,这时候打好基础有利于后续的深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目前,如何提升课堂感染力成为教师需要深入探索思考的重要课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中运用肢体语言成为当下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文章笔
PCK即学科教学知识,是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强调将教学方法细化至具体的学科,重点关注学生学情与学科内容的衔接,提倡教师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向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进行学科性的转化。PCK理论能指导高中政治教学,如政治文本的解读、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方法的整合、延伸拓展的选择等。  PCK理论是一种促使学科知识转化为良好教学方法的理论,它注重知识和学生的特点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前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就是寻求高效的教学模式,以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习效率。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我们渐渐发现把教、学、评进行统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应用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实践与应用  【作者简介】李佩沛,女,山东荣成人,山东省威海市经区曲阜学
“有效性”是教育教学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要求,任何教学都应呈现有效性,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也都是围绕有效性展开的。因此,研究新课程教学,必须时刻把握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问题。    一、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    新课程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青年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时效性,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