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农村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less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世界很广阔,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要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和对课文的详尽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加强语感培养、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小学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忽视语感的培养。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下面我针对农村小学的特点,就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谈谈看法。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语感
  学习语文的天地不管是从课堂到校园,还是从家庭到社会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指导学生揣摩、品味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现象,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农村小学生,要求他们有丰富敏锐的语感,单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和揣摩是不够的,应当把生活情景联系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尽管农村学生不像城市学生那样见多识广,但他们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美好童年。唯有利用生活经验培养语感,才能给每个学生留下美好记忆,让他们从生活中获得智慧,从生活中玩出灵性,从生活中悟出语感,把生活情景的点点滴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深切。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联系紧密。教师应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每一天的生活都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各种活动,更能增强语感。总之,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
  二、利用口语交际增强语感
  语感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语感培养。农村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地方方言,同学之间交流也多用方言,导致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差,口语表达不清楚,还夹带方言,甚至有些小学生胆怯不敢表达。因此我引导他们平时以普通话交流,在课堂上安排不少情境说话练习,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班内开展一个星期一次的“我的课堂我发挥”的活动,是一个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说话课。我利用每个星期一的午休时间,让学生谈谈他们在周末看到、听到的新鲜事。这样训练不仅扩大了其他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课内朗读加强语感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内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想象力、概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书面语语感。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感受朗读魅力的同时,增强朗读语感。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然后让学生多听教师读课文,教师用自己的有声朗读感染学生。最后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因为学生通过反复读、听训练,从听到教师的读音、停顿、重音与自己对比,慢慢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悟出语感。
  四、利用课外阅读加强语感培养
  丰富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塑造心灵,培养语感。课外阅读是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学生既能看到与课本相对应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又能看到课本之外的广阔的语言天地。小学语文必须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和丰富的经验。课外阅读是语文知识的有效补充,反复阅读优美的文章,可以增加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加强对语感的培养。然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却存在种种问题。农村小学因为基础设施的配备相对简陋和经济条件的相对薄弱,大多数没有设置图书馆、阅览室。农村家庭的很多父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为了考上大学,认为课外阅读耽误时间,影响学习,读了没什么用。这些问题无形中给语感的培养带来很大压力,这只能靠语文老师努力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各种途径补充课外书,提供优美文章,加强语感培养。
  五、利用练笔丰富语感
  听多不如读多,读多不如练多,练笔是增强语感最有效的方法。练笔是进行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的习惯,让学生摘录课本中的好词好句,摘录课外阅读的一些优美段落。农村小学的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所以当面对一些事物时常常找不到合适的句子表达。而让学生摘录好词好句,一方面让学生肚子里有了“材料”,有话能说,有词能表达,另一方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到了三、四年级,我就开始要求学生课后写日记、课堂上写课文情景故事的小练笔,经过反复训练,真的有很大收获。只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多留心一点,多给学生创造写作的机会,相信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丰富语感。
  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美育。只要我们在语感培养上不懈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小学生的语感一定会大幅度增强。
其他文献
走马芹(Angelica dahurica Benth)自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由于有毒,走马芹资源处于长期浪费状态,为使大量资源得以利用,因此,以走马芹为材料,通过走马芹粗提物的5种(乙酸乙酯
从古至今,人们对读书就赋予了极高的评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四种能力,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识字、写字是学习语文的最低要求,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石,从牙牙学语就已经开始了。其他三种能力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养成紧密相关,从上到下都在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打造“书香”校园。然而,学生的读书的习惯绝非发给学生两本书,
流动卫星转播系统是近两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电视转播方式,可被广播和电信行业用于卫星新闻采集,户外体育和重大事件转播,也可用于抢险救灾和高度灵活的移动通信基站。该系统的
该文以贵州省龙里县土地整理项目中台上片为研究对象,对该片的规划设计做了系统的研究.在了解研究区基本概况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研究区社会发展的主
摘 要: 小学语文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平常又最重要的过程,是语文阅读的起点,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分析语文课文的必要手段,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情感得到启发。作者将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朗读与其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在享受朗读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朗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教育 教学评价  苏教版小学语文朗读过程就是学生理解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作者根据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决策研究的内容、目标及"3S"技术的特点,以系统性、实用性、可扩充性、开放性、通用性及可操作性为原则,专业模型、数学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相结
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自2000年元月1日启动实施以来,本着为参保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原则,已在全市建立了不分所有制和用工形式、覆盖城镇各类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
为促进中产麦田向高产麦田转化,永年县东扬庄乡电庄村张光邯连续3年引种农大215麦种实现了亩平均产450~480公斤的预期目的。其主要经验是:一、打好丰产基础前茬玉米,播前机翻30厘
摘 要: 本文从分析阅读无法有效转化为学生写作能力的现状入手,探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读写教学 写作能力  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这样的问题:一篇好的学生作文不仅要靠老师的点拨,更要靠生活的积累和大量的阅读积累。教师在教学时要将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思考和积累,最后转化成写作能力。  一、读写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教得随性、重技又流于形式。著名语文
菏泽地区计委、物资局于1990年4月12日联合召开了“废金属回收管理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物资部(1990)物再字180号文件;山东省鲁政发(1990)38号文件和菏泽地区计委(1990)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