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分析阅读无法有效转化为学生写作能力的现状入手,探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读写教学 写作能力
  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这样的问题:一篇好的学生作文不仅要靠老师的点拨,更要靠生活的积累和大量的阅读积累。教师在教学时要将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思考和积累,最后转化成写作能力。
  一、读写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教得随性、重技又流于形式。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指出:“教语文不能漫无目的无计划,不能只跟着教材转,教一篇算一篇,教一课算一课,胸中要有教文育人的蓝图。”然而某些教师往往临上作文课还未想好该如何上,从而灵机一动随便找个题目就进行讲授。
  过于强调技巧的学习,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教完一篇文章,紧接着就进行与之相关的写作训练,这样从“文”到“文”,造成作文教学与生活脱节,无论学生有没有亲身的经历和感受,都要按题目写作,最后看到的只能是满纸的假话、套话和空话。
  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现在语文课本的每个单元后面都设有写作训练,希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但是这种写作训练往往从文章学角度进行静态的知识讲析,没有完整的指导体系,无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无法给学生的写作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帮扶。这样的写作训练,不能为学生提供读写转化的阶梯,当然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学得无聊、无法又缺少意识。学生生活单调乏味,缺少生活底蕴。某些学生的文章似白开水,索然无味。某些学生虽然生活得很有意思,但表达技巧欠缺,导致本来很有意思、很有看点的事,结果被写得啰啰唆唆、单调乏味。
  阅读量不足,缺乏写作动机。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积累得少写作时只能瞎诌胡扯。再加上课业负担重,学校和家长普遍存在功利思想,形成读书少、怕写作的恶性循环。
  由于没有意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读书时不会有意识地积累书中的好词、好句、好的结构、好的立意,以致读写分离,读了大量的书之后想不起来用或者不知如何用。虽然有许多学生喜欢做阅读练习,但是功利性太强,只重技巧不重内容,也不知如何把所读的东西应用到写作中。
  二、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策略
  1.加强平时的积累。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读了书,但不入心不入脑,写作的时候搜肠刮肚还是空发议论。根本原因在于阅读时不注意积累,所以必须加强以下两方面的训练:一是要学会处理信息,即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抽取其中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阅读才能丰富学生的积累;二是要注重积累方式,如通过摘抄将阅读的内容分类整理以方便查阅、通过批注记录思想火花和新的感悟、通过诵读延长记忆产生兴趣等。
  2.重视情感体验。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的技巧,还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感悟,不能只关注结果,而应把目光投向学生搜集素材、构思成文及修改,让学生将内心真实而独特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给人心灵上的触动和震撼,这样的作品才算得上佳作。
  三、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操作
  1.通过“照猫画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多流传千古的名篇都脱胎于前人的文章,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从前人的诗句化用而来,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里的“抄”我理解为模仿,模仿名篇佳作中的片段,这种方法对于初学写作的人很有用处。阅读完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名家是怎么遣词造句,怎么谋篇布局,怎么看待事物评价事物的,仿写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唤醒自身相似的情感体验,写出自己的文章,这样才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2.通过“无中生有”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作品未经阅读前,藏匿着许许多多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空白”,有待读者发现。作品中的这些留白,无疑给读者留下大量的再创作的空间。如《皇帝的新装》结尾时那个天真的孩子道出了真相,下面的剧情会如何发展呢?想象空间很大,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推理能力。遇到这样的文章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借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对情节做合理想象,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鲜明。
  3.通过“改变叙述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可以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者改变叙述文体,换一个角度,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如果改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散文该怎么写,从而引导学生想象,仔细揣摩作者的感情,加进自己的理解。
  4.通过写“读后感”积累生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亲身经历的事情是生活体验,从书中读到的人生经历、奇闻妙谈同样是生活体验,写读后感的过程就是把从书中得到的间接人生体验同自己的人生经历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反思自己的生活,得到新的感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林黛玉,语文答案的这种丰富多彩性,使语文读后感展示活动异彩纷呈。
  总之,阅读与写作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作文水平的提升应把工夫下在培养阅读能力、指导阅读积累、实践读写结合三个方面。如果把阅读和写作比做大树,那么阅读是根,读写结合是茎,好的文章便是大树枝繁叶茂后开出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宋安.初中语文应用文写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阅读,2013(05).
  [2]王栋生.在理想与生存之间——谈两种写作状态[J].语文学习,2012(2).
  [3]陈永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2,(24).
其他文献
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bollena)是我国多名育种专家耗时近半个世纪培育出的白杨派新品种,是由新疆杨为父本、山杨为母本杂交而成,是继银中杨后又一被广泛推广的优良树种
<正> 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召开第6次代表大会,这在越南的党和同家政治生活中,是一个重大事件。会议承认“党的主张和政策”方面犯有严重错误,拟定了改革方针,并对经济政策做了较大调整。这次大会还对新闻媒介提出了应当敢于讲真话,揭露消极现象,帮助党实现改革和更新思想观念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制订并公布新闻法的任务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989年12月28日,越南第8届国会第6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闻法》。1990年1月2日由越南国务委员会主席签署命令,正式施行。
走马芹(Angelica dahurica Benth)自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由于有毒,走马芹资源处于长期浪费状态,为使大量资源得以利用,因此,以走马芹为材料,通过走马芹粗提物的5种(乙酸乙酯
从古至今,人们对读书就赋予了极高的评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四种能力,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识字、写字是学习语文的最低要求,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石,从牙牙学语就已经开始了。其他三种能力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养成紧密相关,从上到下都在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打造“书香”校园。然而,学生的读书的习惯绝非发给学生两本书,
流动卫星转播系统是近两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电视转播方式,可被广播和电信行业用于卫星新闻采集,户外体育和重大事件转播,也可用于抢险救灾和高度灵活的移动通信基站。该系统的
该文以贵州省龙里县土地整理项目中台上片为研究对象,对该片的规划设计做了系统的研究.在了解研究区基本概况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研究区社会发展的主
摘 要: 小学语文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平常又最重要的过程,是语文阅读的起点,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分析语文课文的必要手段,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情感得到启发。作者将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朗读与其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在享受朗读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朗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教育 教学评价  苏教版小学语文朗读过程就是学生理解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作者根据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决策研究的内容、目标及"3S"技术的特点,以系统性、实用性、可扩充性、开放性、通用性及可操作性为原则,专业模型、数学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相结
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自2000年元月1日启动实施以来,本着为参保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原则,已在全市建立了不分所有制和用工形式、覆盖城镇各类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
为促进中产麦田向高产麦田转化,永年县东扬庄乡电庄村张光邯连续3年引种农大215麦种实现了亩平均产450~480公斤的预期目的。其主要经验是:一、打好丰产基础前茬玉米,播前机翻30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