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审美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3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蔡元培也曾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注重开发课程所蕴含的美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语文教师要加强修养,提升自身的审美品质和素质
  
  教师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是学生人生之路的引路人。教师的行为举止,言谈仪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为美育活动主体的教师,其素质将直接影响着美育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语文教师只有具有深厚的美学修养,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体魄,高尚的品德,才能具备发现、辨别和赏鉴美与丑的素质;拥有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丰富学生美的感受,切实提升学生欣赏美和创美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要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提高自身审美的感知力,并善于发现美、感知美、表现美,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多媒体技术营造意境美
  
  多媒体技术集图形、动画、影像、声音于一体,可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其所营造的美的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其对美的情趣,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形象美,体验感受美的音韵,感受意境美,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如教学《贝多芬传》,笔者先播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让学生欣赏音乐大师在悲苦中讴歌欢乐之美,引导学生在领悟贝多芬创作的艰难、曲折的人生历程,感受其非凡的毅力和高尚的道德,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和品格。
  多媒体技术形、音、义统一为一体,有极强感染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一个美妙、生动、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让多媒体技术营造起来的美的意境叩人心扉,强烈地诱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中,感受美的形象,产生强烈的审美共振。
  
  三、品读、体味语言美
  
  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好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着许多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语文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优美词句中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这就要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通过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经验,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进入作品美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品味语言美魅力。并通过长期的熏陶、浸染、培养,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情操,美的人性,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范读、播放录音,学生默读、齐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针对不同的审美目标,采取不同的阅读形式。尤其要重视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其情。它把枯燥的视觉文字转为生动的听觉形象,“披文以入情”,如同涓涓细流淌入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悟其神韵、明其深意,让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
  
  四、引导学生鉴赏美,提升审美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在7—9的课程目标中说:“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中学阶段的文学欣赏课,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课堂。在课内学习了著名作家的作品后,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欣赏相关的作品。或者课内学习的名著片段章节,运用文学欣赏课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或指导阅读原著。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诱导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作品所蕴含的真、善、美,辨析其假、恶、丑,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如在诵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应引导学生领悟诗人为天下的安乐和温暖,忧国爱民的人格美;学习《斜塔上的实验》时,让学生欣赏科学家伽利略敢于创新、追求真理的人格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学习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应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敢于战胜自我、顽强拼搏奉献的精神。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注定我们“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是名副其实的美育工作者,是美的心灵的塑造者,是美的传播者。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用直觉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对美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品鉴,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摘 要: 汉语新词语以每年数以百计的词数迅猛增长,其中有些生命力并不长,而有些则被人们所接受并收录到日常词汇中。本文重点分析了翻译这些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且相对长久存在的新词。任何学者或译者都无法作出详尽无遗的调查或提供一整套潜在的所有新词的英译。本文的目的并不在于为某一特定领域中的每个新词语探索出其英译,而是从文化、结构和意义三方面对新词作全面的分析从而提供一些翻译原则或建议。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orcirvirus type 2, PCV2)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炎综合征、先天性震颤等多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生长迟缓、进行性消瘦、呼吸困难、贫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引发的牛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牛,犊牛更易感,还可感染其它
辽春九号由辽宁省农科院育种所育成。1991通过省级审定,到1995年累计种植面积3500万亩。该品种属春性,沈阳地区春播生育期83天,株高100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
本研究设计7对PCR套式引物,应用RT-PCR方法及RACE末端扩增法,分片段扩增了猪戊型肝炎病毒甘肃省分离株swCH189全基因组序列。swCH189基因组长为7284nt,GenBank登录号FJ610232
摘 要: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深刻地影响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语文教学已经从从前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合作式教学。在新课程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论述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生合作式关系的确立,并提出了几种使合作式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方法。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新型合作式师生关系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性为“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语文是
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短短的七年里,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两次巨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2年),再由新民主主义社会
摘 要: 对于诗歌的教学,每个语文老师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本文针对现行诗歌教学中偏重语言的记忆与分析这一现象,提出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把体味意象作为论述的切入口,来探讨分析诗歌的教学方法。意象具有可感性,读者可以从诗歌中描摹的直接形象来品味诗歌的意境。意象具有想象性,读者可以通过对意象的把握来想象体会诗人的心境情感。意象具有情感性,读者可以借助被情感化了的意象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意象的可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引起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原体,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的使用是预防IB发生的重要的措施,快速准确的病原和抗体检测是IB临床诊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