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关系到该科目的整体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阶段最主要的科目之一,是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的重要来源。同时,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基于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堂作业?本文将基于双减背景下,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创设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自主型作业等,创新课堂作业模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关键词:双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双减”政策是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作业,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是一部分,也是学生增强道德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巩固法律知识、进一步培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中主要以书面作业形式呈现,缺少实践性,不仅不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会增加一定的作业负担。因此,教师应基于“双减”政策,合理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一、开展实践型课堂作业
实践型课堂作业,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掌握教学内容,完成课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根据调查发现,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中,通常都是在课堂中讲解理论知识,在课后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作业内容大多为理论知识题或抄写课本知识。这种作业模式,过于古板,类似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并且缺乏灵活性和实践性,不仅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还不能使学生有效培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1]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与时俱进,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设计作业内容。同时,还要以“双减”政策为基础,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创新改变生活》一课中,需要学生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感受创新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作业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验创新的乐趣。首先,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播放视频《我爱小发明—捕鼠器》,并根据视频设计作业任务,思考捕鼠器的发明对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并指导学生实践操作试着制作出简易的捕鼠器,完成制作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有什么更好的捕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作业中,思考创新的作用,感受创新的乐趣。学生通过完成实践作业,对本课相关的知识具有深刻地了解与认知。
二、创设探究型课堂作业
“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要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为主要目的,设计出新型的作业内容。基于此,初中教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设计出“减负”与“提质”并存的作业形式,成为了教师当下最重要的教育研究目标。探究型作业是“双减”政策下,备受推崇的作业方式,它是由教师指导学生,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研究,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或社会中已有的知识,确立研究内容与方向。探究型作业形式,将学生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将接受型学习转变为探究型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教学内容,还能使学生高效完成课堂作业。
例如,教师在教学《创新永无止境》一课时,需要学生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了解科技创新对教育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讲述完基本知识后,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我国2016年至2020年实现了哪些科技成就?绘制表格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使學生早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
三、设计自主型课堂作业
合适的作业内容,是吸引学生自主完成的主要因素;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也是提高作业完成效率,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2]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双减”政策的教育要求与教育理念,打破单一、复杂的作业形式,而是要注重多样性,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指导学生以自身的学习情况为主,自己选择探究内容与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完成作业变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相关知识,在自主探究中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设计自主型课堂作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落实“双减”政策。
例如,教师在教学《共筑生命家园》一课时,需要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在日常中践行。首先,教师开展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的生存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后,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内心想法,写出为了共筑生命家园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为共筑生命家园做哪些努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思考可持续发展道理和自身的能力、价值,使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的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创新作业形式,以学生为主开展实践型课堂作业、创设探究型课堂作业、设计自主型课堂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强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双减”,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作业问题[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0):19-20.
[2]石慧.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J]. 试题与研究.2019(29):58.
关键词:双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双减”政策是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作业,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是一部分,也是学生增强道德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巩固法律知识、进一步培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中主要以书面作业形式呈现,缺少实践性,不仅不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会增加一定的作业负担。因此,教师应基于“双减”政策,合理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一、开展实践型课堂作业
实践型课堂作业,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掌握教学内容,完成课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根据调查发现,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中,通常都是在课堂中讲解理论知识,在课后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作业内容大多为理论知识题或抄写课本知识。这种作业模式,过于古板,类似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并且缺乏灵活性和实践性,不仅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还不能使学生有效培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1]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与时俱进,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设计作业内容。同时,还要以“双减”政策为基础,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创新改变生活》一课中,需要学生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感受创新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作业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验创新的乐趣。首先,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播放视频《我爱小发明—捕鼠器》,并根据视频设计作业任务,思考捕鼠器的发明对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并指导学生实践操作试着制作出简易的捕鼠器,完成制作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有什么更好的捕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作业中,思考创新的作用,感受创新的乐趣。学生通过完成实践作业,对本课相关的知识具有深刻地了解与认知。
二、创设探究型课堂作业
“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要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为主要目的,设计出新型的作业内容。基于此,初中教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设计出“减负”与“提质”并存的作业形式,成为了教师当下最重要的教育研究目标。探究型作业是“双减”政策下,备受推崇的作业方式,它是由教师指导学生,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研究,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或社会中已有的知识,确立研究内容与方向。探究型作业形式,将学生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将接受型学习转变为探究型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教学内容,还能使学生高效完成课堂作业。
例如,教师在教学《创新永无止境》一课时,需要学生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了解科技创新对教育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讲述完基本知识后,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我国2016年至2020年实现了哪些科技成就?绘制表格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使學生早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
三、设计自主型课堂作业
合适的作业内容,是吸引学生自主完成的主要因素;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也是提高作业完成效率,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2]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双减”政策的教育要求与教育理念,打破单一、复杂的作业形式,而是要注重多样性,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指导学生以自身的学习情况为主,自己选择探究内容与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完成作业变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相关知识,在自主探究中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设计自主型课堂作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落实“双减”政策。
例如,教师在教学《共筑生命家园》一课时,需要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在日常中践行。首先,教师开展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的生存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后,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内心想法,写出为了共筑生命家园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为共筑生命家园做哪些努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思考可持续发展道理和自身的能力、价值,使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的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创新作业形式,以学生为主开展实践型课堂作业、创设探究型课堂作业、设计自主型课堂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强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双减”,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作业问题[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0):19-20.
[2]石慧.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J]. 试题与研究.2019(29):58.